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62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三杆体、铲头和握把;第一杆体内部用于存放尖铲头;第二杆体内部用于存放刀头;铲头与第一杆体端头铰接;握把与第三杆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拆分组合结构的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铲头能够进行折叠,且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将尖铲头和第一杆体连接,或者将刀头和第三杆体连接,实现了铲头、尖铲头和刀头的不同的使用功能,能够适应造林工作的不同使用需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造林工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

技术介绍

[0002]水曲柳是木犀科,梣属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米。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陕西、甘肃、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700

2100米的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平缓山地。朝鲜、俄罗斯、日本也有分布。水曲柳是第三纪孑遗种,与胡桃楸、黄菠萝被称为中国东北珍贵的

三大硬阔树种

,它们的木材坚硬致密,纹理美观,是工业和民用的高级用材。
[0003]由于其树种优良,对于水曲柳造林有着重要意义,铲子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用具,但是现有的铲子功能单一,在野外造林任务中,其使用效果难以满足多功能需求,为造林人员带来诸多不便。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三杆体、铲头和握把;
[0008]所述第一杆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一杆体的封闭端具有外凸的内螺纹管,开口端具有第一内螺纹拧动部;所述第一杆体内部用于存放尖铲头,所述尖铲头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管适配的第一螺纹拧动头;
[0009]所述第二杆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二杆体的封闭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拧动部适配并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拧动部,开口端具有第二内螺纹拧动部;所述第二杆体内部用于存放刀头,所述刀头的一端具有第二螺纹拧动头;
[0010]所述第三杆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三杆体的封闭端具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拧动部适配并连接的第二外螺纹拧动部,开口端具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拧动头适配的第三内螺纹拧动部;
[0011]所述铲头与所述内螺纹管的外壁铰接;
[0012]所述握把的中部具有与其垂直的第三螺纹拧动头,所述第三螺纹拧动头与所述第三内螺纹拧动部连接。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拆分组合结构的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铲头能够进行折叠,且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将尖铲头和第一杆体连接,或者将刀头和第三杆体连接,实现了铲头、尖铲头和刀头的不同的使用功能,能够适应造林工作的不同使用需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所述第三螺纹拧动头与所述内螺
纹管适配。能够将握把拆卸后与第一杆体连接。
[001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所述握把表面轴向开设有等间距的矩形槽;所述第三杆体内部存放有多根与所述矩形槽数量相同的L 型杆,所述L型杆的一端为与所述矩形槽适配的矩形头,另一端为尖头结构。通过握把和第一杆体连接后,再将L型杆和握把连接,形成了耙子结构。
[00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还包括贯穿所述握把轴线的螺杆;所述矩形头开设有与所述螺杆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螺杆从所述握把的一端穿过多个所述矩形头的连接孔,并通过螺母紧固在所述握把的另一端。保证了L型杆连接的结构稳定性。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均为圆柱体结构。握持效果更好。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的连接处表面平整过渡。整体性更强。
[001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所述第三杆体为中部通过螺纹连接的分体结构。由于L型杆为弯头结构,便于对L型杆的取放。
[002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所述铲头能够绕着所述内螺纹管转动180
°
。便于对铲头的折叠收放。
[002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所述握把为圆柱体结构。握持效果更好。
[002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中,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三杆体、所述铲头和所述握把均为钢材质。结构的刚度更强。
[002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是一种拆分组合结构,铲头能够进行折叠,且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将尖铲头和第一杆体连接,或者将刀头和第三杆体连接,或者通过握把和第一杆体连接后,再将L型杆和握把连接,形成了耙子结构实现了铲头、尖铲头、刀头和耙子的不同的使用功能,能够适应造林工作的不同使用需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剖视分解图;
[0027]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L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组装尖铲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组装握把和L型杆形成耙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组装刀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
[0032]1‑
第一杆体;
[0033]11

内螺纹管;
[0034]12

第一内螺纹拧动部;
[0035]2‑
第二杆体;
[0036]21

第一外螺纹拧动部;
[0037]22

第二内螺纹拧动部;
[0038]3‑
第三杆体;
[0039]31

第二外螺纹拧动部;
[0040]32

第三内螺纹拧动部;
[0041]4‑
铲头;
[0042]5‑
握把;
[0043]51

第三螺纹拧动头;
[0044]52

矩形槽;
[0045]6‑
尖铲头;
[0046]61

第一螺纹拧动头;
[0047]7‑
刀头;
[0048]71

第二螺纹拧动头;
[0049]8‑
L型杆;
[0050]81

连接孔;
[0051]9‑
螺杆;
[0052]91

螺母。
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第三杆体(3)、铲头(4)和握把(5);所述第一杆体(1)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一杆体(1)的封闭端具有外凸的内螺纹管(11),开口端具有第一内螺纹拧动部(12);所述第一杆体(1)内部用于存放尖铲头(6),所述尖铲头(6)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管(11)适配的第一螺纹拧动头(61);所述第二杆体(2)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二杆体(2)的封闭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拧动部(12)适配并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拧动部(21),开口端具有第二内螺纹拧动部(22);所述第二杆体(2)内部用于存放刀头(7),所述刀头(7)的一端具有第二螺纹拧动头(71);所述第三杆体(3)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第三杆体(3)的封闭端具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拧动部(22)适配并连接的第二外螺纹拧动部(31),开口端具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拧动头(71)适配的第三内螺纹拧动部(32);所述铲头(4)与所述内螺纹管(11)的外壁铰接;所述握把(5)的中部具有与其垂直的第三螺纹拧动头(51),所述第三螺纹拧动头(51)与所述第三内螺纹拧动部(3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纹拧动头(51)与所述内螺纹管(11)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曲柳造林用多功能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5)表面轴向开设有等间距的矩形槽(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吕伟伟王丽丽陈晓波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