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云燕专利>正文

一种酯类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030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酯类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塑料助剂技术领域,增塑剂由以下原料组成:环氧大豆油、对苯二甲酸、稳定剂、十二羟基十八酸、黄原胶、柠檬酸三丁酯、季戊四醇磷酸酯、二异氰酸酯、氟碳树脂、有机硅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用环氧大豆油作为主增塑剂,加入的对苯二甲酸、十二羟基十八酸和稳定剂同样起到增塑作用,四者配合使用,可以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增塑剂具有更好的增塑效果,可以大幅度增加其柔韧性;反应原料无毒环保、可生物制取、常温无挥发、易于储存;增塑效果好,耐高温、低温性能优异,还具有耐寒、耐光、耐水性优良、挥发性小、无毒、抗霉性的优点,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和医疗卫生制品、儿童玩具行。儿童玩具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酯类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助剂
,具体是一种酯类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二十世纪以来,高分子材料迅猛发展,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大部分直接合成出来的高分子材料需要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制备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如柔性、刚性等,常用的高分子改性剂包括增塑剂,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增塑剂,可以使制备得到的高分子材料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是塑料等材料中产量最大的一种助剂,对改善塑料制品的性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0003]常见的增塑剂包括邻苯衍生物和对苯二甲酸酯类衍生物。虽然上述增塑剂具有较好地增塑效果,但是上述增塑剂有一定的毒性,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等作为增塑剂挥发性大、气味难闻、凝固点高,不利于在市场的应用,且现有增塑剂化学稳定性较差,容易高温黄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酯类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酯类增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环氧大豆油40

60份、对苯二甲酸2

6份、稳定剂3

5份、十二羟基十八酸8

12份、黄原胶1

3份、柠檬酸三丁酯2

4份、季戊四醇磷酸酯0.5

1.5份、二异氰酸酯0.6

1.2份、氟碳树脂2

5份、有机硅树脂3

7份。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酯类增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环氧大豆油50份、对苯二甲酸4份、稳定剂4份、十二羟基十八酸10份、黄原胶2份、柠檬酸三丁酯3份、季戊四醇磷酸酯1份、二异氰酸酯0.9份、氟碳树脂4份、有机硅树脂5份。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异氰酸酯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对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定剂为巴斯夫增塑剂,该稳定剂挥发性低,耐低温性能尤其突出,有很好的相容性,优良的加工性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氟碳树脂为聚四氟乙烯与聚偏氟乙烯的混合物,所述聚四氟乙烯与聚偏氟乙烯的混合比例为1

3:2.5

4。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机硅树脂为聚乙基硅树脂、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
[0011]一种酯类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依次按照比例称取环氧大豆油40

60份、对苯二甲酸2

6份、稳定剂3

5份、十二羟基十八酸8

12份、黄原胶1

3份、柠檬酸三丁酯2

4份、季戊四醇磷酸酯0.5

1.5份、二异氰
酸酯0.6

1.2份、氟碳树脂2

5份、有机硅树脂3

7份。
[0012]2)将环氧大豆油、对苯二甲酸、稳定剂、十二羟基十八酸、黄原胶、柠檬酸三丁酯按照配方量在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15

25min,搅拌转速为900

1100r/min,搅拌温度为42

50℃;3)将季戊四醇磷酸酯、二异氰酸酯、氟碳树脂、有机硅树脂加入步骤2)所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次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35

45min,搅拌转速为1000

1200r/min,搅拌温度为35

45℃,得到该脂类增塑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用环氧大豆油作为主增塑剂,加入的对苯二甲酸、十二羟基十八酸和稳定剂同样起到增塑作用,四者配合使用,可以使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增塑剂具有更好的增塑效果,可以大幅度增加其柔韧性;2)反应原料无毒环保、可生物制取、常温无挥发、易于储存;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增塑剂提高了增塑剂的稳定性,采用将多种组分混合的方式,相互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各组分的优点,替代了现有的邻苯类增塑剂,不含国际国内禁用、限用的一切有害物质,无毒无异味,深受欢迎;4)增塑效果好,耐高温、低温性能优异,还具有耐寒、耐光、耐水性优良、挥发性小、无毒、抗霉性的优点,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和医疗卫生制品、儿童玩具行。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用环氧大豆油作为主增塑剂,加入的对苯二甲酸、十二羟基十八酸和稳定剂同样起到增塑作用,四者配合使用,可以使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增塑剂具有更好的增塑效果,可以大幅度增加其柔韧性;反应原料无毒环保、可生物制取、常温无挥发、易于储存;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增塑剂提高了增塑剂的稳定性,采用将多种组分混合的方式,相互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各组分的优点,替代了现有的邻苯类增塑剂,不含国际国内禁用、限用的一切有害物质,无毒无异味,深受欢迎;增塑效果好,耐高温、低温性能优异,还具有耐寒、耐光、耐水性优良、挥发性小、无毒、抗霉性的优点,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和医疗卫生制品、儿童玩具行。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实施例1依次按照比例称取环氧大豆油40份、对苯二甲酸2份、稳定剂3份、十二羟基十八酸8份、黄原胶1份、柠檬酸三丁酯2份、季戊四醇磷酸酯0.5份、二异氰酸酯0.6份、氟碳树脂2份、有机硅树脂3份,所述二异氰酸酯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稳定剂为巴斯夫增塑剂,所述氟碳树脂为聚四氟乙烯与聚偏氟乙烯的混合物,所述聚四氟乙烯与聚偏氟乙烯的混合比例为1:2.5,所述有机硅树脂为聚乙基硅树脂;将环氧大豆油、对苯二甲酸、稳定剂、十二羟基十八酸、黄原胶、柠檬酸三丁酯按照配方量在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15min,搅拌转速为900r/min,搅拌温度为42℃;将季戊四醇磷酸酯、二异氰酸酯、氟碳树脂、有机硅树脂加入所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次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35min,搅拌转速为1000r/min,搅拌温度为35℃,得到该脂类增塑剂。
[0017]实施例2依次按照比例称取环氧大豆油45份、对苯二甲酸3份、稳定剂4份、十二羟基十八酸
9份、黄原胶2份、柠檬酸三丁酯3份、季戊四醇磷酸酯0.7份、二异氰酸酯0.8份、氟碳树脂3份、有机硅树脂4份,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对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稳定剂为巴斯夫增塑剂,所述氟碳树脂为聚四氟乙烯与聚偏氟乙烯的混合物,所述聚四氟乙烯与聚偏氟乙烯的混合比例为1.5:2.5,所述有机硅树脂为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将环氧大豆油、对苯二甲酸、稳定剂、十二羟基十八酸、黄原胶、柠檬酸三丁酯按照配方量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酯类增塑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环氧大豆油40

60份、对苯二甲酸2

6份、稳定剂3

5份、十二羟基十八酸8

12份、黄原胶1

3份、柠檬酸三丁酯2

4份、季戊四醇磷酸酯0.5

1.5份、二异氰酸酯0.6

1.2份、氟碳树脂2

5份、有机硅树脂3

7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酯类增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酯类增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环氧大豆油50份、对苯二甲酸4份、稳定剂4份、十二羟基十八酸10份、黄原胶2份、柠檬酸三丁酯3份、季戊四醇磷酸酯1份、二异氰酸酯0.9份、氟碳树脂4份、有机硅树脂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酯类增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对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酯类增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巴斯夫增塑剂,该稳定剂挥发性低,耐低温性能尤其突出,有很好的相容性,优良的加工性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酯类增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氟碳树脂为聚四氟乙烯与聚偏氟乙烯的混合物,所述聚四氟乙烯与聚偏氟乙烯的混合比例为1

3:2.5

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酯类增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树脂为聚乙基硅树脂、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聚酯改性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7.一种如权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酯类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依次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云燕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金云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