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007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地膜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面膜层,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和亲水层,所述的面膜层分布着透气孔,所述的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由丙烯酸丁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地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

技术介绍

[0002]低温和少雨引起的土壤干旱是限制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我国北方地区已普遍应用农用地膜技术来应对。目前已证实将地膜覆盖在农耕土壤表面确实能够起到提高地温、保水、保肥、灭草、防病虫、抑盐保苗、改进地面光热条件等多项作用。目前使用的传统地膜多为疏水性高分子材质的塑料地膜,使用时将整块塑料地膜铺设在土壤表面,即完成了地膜铺设作业。这样的地膜操作方式很简单方便,但由于这些传统塑料地膜不透气,造成传统塑料地膜所覆盖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环境,这导致传统地膜覆盖下的空间气体也无法与外界的新鲜空气产生交换。然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需要呼吸的,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是要吸入环境中的CO2,将CO2转化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份,但当农作物处在密闭空间中,不能及时换气,导致所处密闭环境中的CO2气体浓度会不断下降,当密闭环境中CO2浓度低于300ppm时,农作物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引发蔬菜生长缓慢、落花、落果,产量降低等问题。另外,农业土壤里也多使用尿素等肥料来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这些尿素肥料在土壤中会发生化学变化,并释放出氨气等有害气体,在地膜覆盖的密闭空间中若不能及时排出氨气等有害气体,氨气会不断积累到较高浓度,这极易导致蔬菜植株死亡。实际农业生产中,农民会通过在传统地膜上扎一些孔来为农作物透气,但这些扎出来的孔是物理性孔,这些物理性孔产生后会一直留存在地膜上,不能自动闭合,这就造成了外界的寒冷空气会从这些物理孔进入到地膜覆盖空间内,从而使地膜失去了保温作用。
[0003]另外传统地膜一般为疏水性高分子材质的塑料地膜,这使得传统地膜使用时在朝向土壤的内表面上容易结水珠(或水滴),即传统地膜不具有防水滴的性能。农业地膜的水珠对农业生产损害是较大的,这种水珠一方面降低了阳光对地膜的透过性,并因此会降低地膜覆盖的土壤温度,再者由于地膜上的水珠多呈球形,球形水珠会聚焦阳光,进而能导致烧苗现象,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面膜层(1),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2)和亲水层(3),所述的面膜层分布着透气孔(11),所述的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由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组成,负热材料(21)为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所述的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丁酯20

35份、苯乙烯2

7份、氯磺化聚乙烯1.5

6.5份,负热材料3

8份,亲水层是由丙烯酸羟丙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

聚乙烯醇共聚物组成,所述的丙烯酸羟丙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

聚乙烯醇共聚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
羟丙酯15

30份、苯乙烯1

5份、氯磺化聚乙烯1

5 份、聚乙烯醇20

40份;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的制备步骤如下:
[0006](1)将1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溶于99重量份的甲苯溶剂中获得溶液A,然后将颗粒大小为100

32目、30重量份的ZrW2O8在25℃下浸泡在A溶液中 15h,再将浸泡过的ZrW2O8取出,室温下风干10h后得到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负热材料,其中过氧化苯甲酰重量占到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负热材料总重量的0.1

0.12%;
[0007](2)在容器中将1.5

6.5重量份的氯磺化聚乙烯溶解在2

7重量份的苯乙烯中获得溶液B;将0.5重量份的过硫酸铵引发剂溶解在2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C;然后向溶液B中加入2.3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3.1重量份的OP

10乳化剂、2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在转速为350

360r/min之间室温下搅拌30min后得到乳液D;
[0008](3)将盛有乳液D的容器至水浴中加热至82℃,然后从在步骤(1)得到的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负热材料颗粒中取出3

8重量份加入至乳液 D中,搅拌下再将20

35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滴加进乳液D,滴速为每2秒1 滴,搅拌速度为250r/min;在滴加丙烯酸丁酯同时,也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C滴加入乳液D中,滴速为每5秒1滴;
[0009](4)当步骤(3)中的丙烯酸丁酯和溶液C滴加结束后,反应体系升温至85℃,在此温度下恒温搅拌反应5h,搅拌速度为250r/min;当恒温搅拌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混合液降至室温,再加入浓氨水调节混合液pH至中性,得到白色乳液E;
[0010](5)将步骤(4)得到的白色乳液E涂覆于面膜层表面,控制乳液E层厚度为0.1

0.3mm,室温下干燥后得到透明的、附着于面膜层表面的由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组成的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
[0011](6)将1

5重量份的氯磺化聚乙烯溶解在1

5重量份的苯乙烯中获得溶液F;将0.5重量份的过硫酸铵引发剂溶解在2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G;
[0012](7)然后向步骤(6)得到的溶液F中加入20

40重量份聚乙烯醇粉末、 3.3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5.1重量份的OP

10乳化剂、5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在转速为350

360r/min之间室温下搅拌300min得到乳液H;
[0013](8)将盛有步骤(7)得到的乳液H的容器在水浴中加热至82℃,然后在此温度和搅拌下将15

30重量份的丙烯酸羟丙酯加入乳液H,滴速为每2 秒1滴,搅拌速度为250r/min;在滴加丙烯酸羟丙酯同时,也将步骤(6)得到的溶液G滴加入乳液H,滴速为每5秒1滴;当丙烯酸羟丙酯和溶液G滴加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85℃下,在此温度下恒温搅拌反应5h,搅拌速度为250r/min;当恒温搅拌反应结束后,所得混合液降至室温,再加浓氨水调节混合溶液pH至中性,得到白色乳液I;
[0014](9)将步骤(8)得到的白色乳液I涂覆在步骤(5)得到的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表面,控制乳液I层厚度为0.08

0.2mm,室温下干燥后得到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面膜层(1),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2)和亲水层(3),所述的面膜层分布着透气孔(11),所述的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由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组成,负热材料(21)为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所述的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丁酯20

35份、苯乙烯2

7份、氯磺化聚乙烯1.5

6.5份,负热材料3

8份,亲水层是由丙烯酸羟丙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

聚乙烯醇共聚物组成,所述的丙烯酸羟丙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

聚乙烯醇共聚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羟丙酯15

30份、苯乙烯1

5份、氯磺化聚乙烯1

5份、聚乙烯醇20

40份;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的制备步骤如下:(1)将1重量份的过氧化苯甲酰溶于99重量份的甲苯溶剂中获得溶液A,然后将颗粒大小为100

32目、30重量份的ZrW2O8在25℃下浸泡在A溶液中15h,再将浸泡过的ZrW2O8取出,室温下风干10h后得到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负热材料,其中过氧化苯甲酰重量占到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负热材料总重量的0.1

0.12%;(2)在容器中将1.5

6.5重量份的氯磺化聚乙烯溶解在2

7重量份的苯乙烯中获得溶液B;将0.5重量份的过硫酸铵引发剂溶解在2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C;然后向溶液B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OP

10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在转速为350

360r/min之间室温下搅拌30min后得到乳液D;(3)将盛有乳液D的容器至水浴中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从在步骤(1)得到的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负热材料颗粒中取出3

8重量份加入至乳液D中,搅拌下再将20

35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滴加进乳液D,滴速为每2秒1滴,搅拌速度为250r/min;在滴加丙烯酸丁酯同时,也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C滴加入乳液D中,滴速为每5秒1滴;(4)当步骤(3)中的丙烯酸丁酯和溶液C滴加结束后,反应体系升温至一定温度,并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恒温搅拌反应一定的时间;当恒温搅拌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混合液降至室温,再加入浓氨水调节混合液pH至中性,得到白色乳液E;(5)将步骤(4)得到的白色乳液E涂覆于面膜层表面,控制乳液E层厚度为0.1

0.3mm,室温下干燥后得到透明的、附着于面膜层表面的由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组成的可温度调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卓顾海丰耿浩浩王丹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