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997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系统,包括:前端采集模块,用于对电池组的信息进行监测和采集;传输模块,接收前端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池组信息并传输出去;后端操作平台,接收传输模块传输的电池组信息并进行远程调试控制;前端采集模块包括主机、数据收敛器、单体电池采集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传输模块包括协议转换模块和安全路由模块,主机与协议转换模块连接,协议转换模块与安全路由模块连接;后端操作模块包括服务器和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安全路由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电池组电量回馈到电网中,实现远程核容放电,操作控制简单,可靠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核容
,特别涉及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蓄电池运维管理日常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测量电池浮充电压:使用万用表测试每节电池的浮充电压,电压控制在2.24V
±
90mV范围内;2、测量电池组总电压:使用万用表测试蓄电池组电压,蓄电池组的实测总电压接近厂家设定值(
±
1%以内);3、测量电池内阻:使用内阻计测试每只蓄电池的内阻,内阻值不大于蓄电池厂家提供的参考值范围;4、蓄电池容量测试:使用蓄电池组充放电仪对电池组进行容量测试,经过三次核容测试容量仍然达不到80%整组更换。新安装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试验。以后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运行了四年以后的蓄电池组,每年做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
[0003]针对上述工作常用的解决方案为:对于假负载方案,通过切换装置,将传统的假负载充放电设备自动接入电池组,完成充放测试,发热、功耗大。采用电池组DC/DC升压方案,使用DC/DC升压使实际负载对电池组恒流放电,实现核容测试,不发热,绿色环保,电池组采用PWM限流充电,保障电池组充电过程恒流、恒压;电池组DC/AC变换方案,利用电源技术将电池的直流逆变为交流,提供交流型负载(市电负载)消耗,以达到充放电目的。
[0004]现有运维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电池组正负极都要拆卸,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系统少了一组备用电池,另一组电池质量尚不清楚,系统瘫痪风险大;放电后两组电池存在较大电压差,并联恢复时产生巨大火花;电池电能全部通过假负载散热消耗,热源的存在是个不安全因数;浪费电池储能,浪费空调制冷电能;破坏电池和设备的运行环境;充放电时间长,需要维护人员时刻守护,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包括:
[0008]前端采集模块,用于对电池组的信息进行监测和采集;
[0009]传输模块,接收前端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池组信息并传输出去;
[0010]后端操作平台,接收传输模块传输的电池组信息并进行远程调试控制;
[0011]所述前端采集模块包括主机、数据收敛器、单体电池采集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所述单体电池采集模块设置在电池组上,所述单体电池采集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收敛器,所述数据收敛器的输出端连接主机;
[0012]所述传输模块包括协议转换模块和安全路由模块,所述主机与协议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协议转换模块与安全路由模块连接;
[0013]所述后端操作模块包括服务器和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与安全路由模块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前端采集模块还包括:
[0015]智能母联模块和全在线切换模块;所述主机的输出端连接全在线切换模块,所述全在线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智能母联模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前端采集模块设置正极母排、负极母排、220V系统开关电源;主机与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连接,正极母排的输出端连接用电负载和220V系统开关电源,负极母排与用电负载和220V系统开关电源的负极端,电池组模块的正极与主机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电池组模块连接单体电池监测模块,单体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收敛器,数据收敛器的输出端连接主机的输入端,所述主机设置通信接口;主机通过三相四线制接线与电网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主机采用ZJTX

30050型号的控制器。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智能母联模块包括:
[0019]电池组模块401、DC/AC逆变放电模块和核容负载模块;所述电池组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DC/AC逆变放电模块,所述DC/AC逆变放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网;
[0020]电池组模块的正极端与DC/AC逆变放电模块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负极端通过第二常开接触器与DC/AC逆变放电模块的负极输入端连接;
[0021]核容负载模块包括整流器和用电负载,整流器的负极端与电池组的负极端连接,整流器的正极端与全在线切换模块的负极端连接,用电负载并联设置在整流器的两端。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智能母联模块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常开接触器,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的正极端。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全在线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和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和续流二极管并联,所述续流二极管的负极端与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第一常开接触器与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24]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接口包括有线通信接口和无线通信接口,所述有线通信接口为RS232/RS485/IP通讯接口,所述无线通信接口为4G/5G/蓝牙/wifi通讯接口。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控制前端采集模块对电池组的信息进行监测和采集,其中单体电池采集模块对电池组的信息进行采集,并传输给数据收敛器中,视频采集模块对电池组进行图像采集并传输给数据收敛器中,数据收敛器将接收的电池组信息和图片信息传送给主机;
[0027]传输模块将接收的前端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池组信息和图片信息经过协议转换模块和安全路由模块处理后传输出去;
[0028]后端操作平台接收传输模块传输的电池组信息和图片信息进行分析产生执行指令。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电池组电量通过逆变并网技术,回馈到电网中,保证电池组对外恒流放电,通过单体电池监测模块对电池组的电压、电流、容量、整流器电压、电流、环境温度、各节电池电压、内阻、负极极柱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检测数据通过数据收敛器进行汇集,然后通过数据收敛器传输至主机进行显示控制,主机接收到数据收敛器的监测数据,控
制全在线切换模块对智能母联模块的放电、充电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结构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所述前端采集模块结构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端采集模块控制电路结构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所述智能母联模块电路结构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采集模块,用于对电池组的信息进行监测和采集;传输模块,接收前端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池组信息并传输出去;后端操作平台,接收传输模块传输的电池组信息并进行远程调试控制;所述前端采集模块包括主机、数据收敛器、单体电池采集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所述单体电池采集模块设置在电池组上,所述单体电池采集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收敛器,所述数据收敛器的输出端连接主机;所述传输模块包括协议转换模块和安全路由模块,所述主机与协议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协议转换模块与安全路由模块连接;所述后端操作模块包括服务器和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与安全路由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采集模块还包括:智能母联模块和全在线切换模块;所述主机的输出端连接全在线切换模块,所述全在线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智能母联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采集模块设置正极母排、负极母排、220V系统开关电源;主机与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连接,正极母排的输出端连接用电负载和220V系统开关电源,负极母排与用电负载和220V系统开关电源的负极端,电池组模块的正极与主机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电池组模块连接单体电池监测模块,单体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据收敛器,数据收敛器的输出端连接主机的输入端,所述主机设置通信接口;主机通过三相四线制接线与电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采用ZJTX

30050型号的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直流系统电池组远程核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母联模块包括:电池组模块、DC/AC逆变放电模块和核容负载模块;所述电池组模块的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龙苏振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吉之龙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