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采用其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966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采用其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采用菌植共生的方法来治理污染水体,将筛选的微生物复合物和水生植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水生植物及其发达的根系具有极高的生物亲和性,经过超大的表面积可大量吸附微生物,其中采用的微生物是专门针对性地对菌种进行筛选,采用不动杆菌、脱氮硫杆菌、假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配合制成,将上述菌种复配在一起发挥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和增效功能;这些微生物在水生植物表面及其根部形成附着型活性生物膜,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吸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净化水体,有效治理污染水体。有效治理污染水体。有效治理污染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采用其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和采用其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的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 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日趋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对经济发展 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水环境污染的根源来自于工业排放的 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
[0003]污染水体的传统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如:

引 水换水,就是用“引水释污”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可以使水体污染指 标等有所下降。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而 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且费用高昂。所以只是起到一个治标 不治本的暂缓效果。

底泥疏浚,也就是“清淤挖泥”,可减少河道内的大量 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是减少内源性污染、减轻水体黑臭的有效途径 和措施。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削弱其 自净功能。化学方法一般是使用化学絮凝剂,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层污 染物,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但是由于化学絮凝处理的效果容易受水体环境 变化的影响,持续性差,容易反复,且对生态系统有二次污染,对水生生物 有毒性。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降解有机污染物,目的是 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下降至环境标准规定的浓度,改善受污染的 环境,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操作简单,费用低,又能很方便地与其它技术 组合综合处理污染,较之上述传统的方法,这些优点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 的修复方法。但是,单一的生物修复技术依然存在有缺陷,如营养消耗不完 全。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植共生改善水 体污染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污染水体的治理,并且具有无毒、安全、高 效、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复合物,所 述微生物复合物包括不动杆菌、脱氮硫杆菌、假单胞菌和蜡状芽孢杆菌。
[0007]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复合物中各菌种的菌数数量比为(0.8

1):(1.8
‑ꢀ
2.2):(1.8

2.2):(1.8

2.2)。
[0008]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复合物还包括氨基多糖螯合盐载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复合物中,所述菌种共占质量比为(70

80)%,所 述氨基多糖螯合盐占质量比为(20

30)%。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0011]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
[0012]向所述水生植物投放如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微生物复合物,以使得微 生物在所述水生植物的表面以及根部形成菌植共生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葫芦。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微 生物复合物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微生物复合物,该方法包括步骤:
[0015]采集受污染水体的水生植物根部附着物,置入预定比例的无菌水振荡并静 置,得到10
‑1稀释液;
[0016]将10
‑1稀释液连续稀释,制成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的稀 释液;
[0017]从10
‑6、10
‑7、10
‑8稀释液中各取1mL,倒入熔化并冷却至(45

50)℃的牛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混合均匀;
[0018]冷却后倒置,于(28

30)℃培养(24

48)小时后观察,对分离出的菌株 进行筛选,获得分离纯化后的菌种纯培养体;
[0019]取所述分离纯化后的菌种,在缺磷的乙酸合成培养基中预培养后,令PH=7, 在30℃140rpm的摇床上过夜培养;
[0020]将菌体细胞离心后洗涤、离心,重新悬浮于富磷培养基中,在30℃摇床 中进行扩大培养24h后,取10mL菌液,过滤后取澄清的无菌液体培养基,取 摄磷率高于92%的菌株重新接种于培养基中,以获得不动杆菌;
[0021]将优势细菌接种于硝酸盐培养基中,并与等量的甲溶液、乙溶液混合后加 入培养基内,经过反硝化作用后,获得脱氮硫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假单胞 菌;
[0022]将所述不动杆菌、脱氮硫杆菌、假单胞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分别单株发酵, 并按比例混合,以氨基多糖螯合盐为载体,得到所述微生物复合物。
[0023]进一步的,所述将10
‑1稀释液连续稀释,制成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的稀释液,包括步骤:
[0024]将所述10
‑1稀释液置入预定比例的无菌水,吸吹预定次数,混合菌液,得 到10
‑2的稀释液;
[0025]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
‑3、10
‑4、10
‑5、10
‑6、10
‑7、10
‑8的稀释菌液。
[0026]进一步的,所述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筛选,获得分离纯化后的菌种纯培养 体,包括步骤:
[0027]判断分离纯化的菌株是否为单菌落,若不是单菌落,则进一步进行分离纯 化直至得到单菌落菌株;
[0028]选取单菌落菌株做涂片检查,若纯度不满足要求,则挑取菌落进一步分离, 直至获得菌种纯培养体。
[0029]进一步的,所述甲溶液包括对氨基苯磺酸0.8g和5mol/L醋酸100ml;所 述乙溶液包括α

奈胺0.5g和5mol/L醋酸100ml。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采用其治理 污染水体的方法,采用菌植共生的方法来治理污染水体,将筛选的微生物复 合物和水生植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水生植物及其发达的根系具有极高的生 物亲和性,经过超大的表面积可大量吸附微生物,其中采用的微生物是专门 针对性地对菌种进行筛选,采用不动杆菌、脱氮硫杆菌、假单胞菌、蜡状芽 孢杆菌配合制成,将上述菌种复配在一起发挥微生物的协同作
用和增效功能; 这些微生物在水生植物表面及其根部形成附着型活性生物膜,通过自身的新 陈代谢作用吸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净化水体,有效治 理污染水体。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微生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物包括不动杆菌、脱氮硫杆菌、假单胞菌和蜡状芽孢杆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物中各菌种的菌数数量比为(0.8

1):(1.8

2.2):(1.8

2.2):(1.8

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物还包括氨基多糖螯合盐载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物中,所述菌种共占质量比为(70

80)%,所述氨基多糖螯合盐占质量比为(20

30)%。5.一种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向所述水生植物投放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复合物,以使得微生物在所述水生植物的表面以及根部形成菌植共生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葫芦。7.一种微生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物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复合物,该方法包括步骤:采集受污染水体的水生植物根部附着物,置入预定比例的无菌水振荡并静置,得到10
‑1稀释液;将10
‑1稀释液连续稀释,制成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的稀释液;从10
‑6、10
‑7、10
‑8稀释液中各取1mL,倒入熔化并冷却至(45

5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混合均匀;冷却后倒置,于(28

30)℃培养(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诚众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