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离贮存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泥石流灾害防治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离贮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能量大、破坏力极强,是一种我国较为多见的自然山地灾害。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角度来看,泥石流防治是减少地质灾害损失、降低泥石流风险的重要举措。从另外更大环境角度来看,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地表剧烈侵蚀
‑
搬运
‑
沉积的过程,在自然环境演化和人类生存繁衍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泥石流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塑造着地貌,改变着岩土体组成和矿物成分,与水体共同滋养着人类文明。因此,在着手于泥石流防灾和减灾的同时,人类应该想着如何利用好泥石流这一自然现象。
[0003]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对西部的发展,基础建设长远决定的国家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然而,基础建设对大量建材的消耗是不争的事实,而砂石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组成,如理利用好泥石流中的优质砂石材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水石分离贮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M个第一分离贮存模块和/或N个第二分离贮存模块,其中,M和N为不小于1的整数,相对于泥石流流向,第一分离贮存模块位于第二分离贮存模块的上游;第一分离贮存模块包括:缓冲梳齿坝、第一石料贮库、第一入口沟道和第一回流沟道;定向缓冲梳齿坝包括第一翼墙、第二翼墙、基础以及定向缓冲桩;第一翼墙和第二翼墙分别设置泥石流沟槽的两岸,相对于泥石流流向,第一翼墙位于第二翼墙的上游;基础位于泥石流沟道底部,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翼墙和第二翼墙连接;所述多个定向缓冲桩并排设置在基础上,并能够截留符合第一粒径要求的石块,该石块在泥石流流动动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入口沟道内;第一入口沟道能够将泥石流主沟道与第一石料贮库连通,且其沟底坡度倾向第一石料贮库;第一石料贮库具有一定的容积,且其深度大于泥石流主流道的深度;第一回流沟道能够将第一石料贮库与泥石流主沟道连通;第一入口沟道、第一石料贮库与第一回流沟道空间上依次连接构成一个与泥石流主沟道并行的旁流;第二分离贮存模块包括:格栅坝、第二石料贮库、第二入口沟道和第二回流沟道;格栅坝包括第三翼墙、第四翼墙、护底以及至少一个格栅;第三翼墙和第四翼墙分别设置泥石流沟槽的两岸,相对泥石流流向,第三翼墙位于第四翼墙的上游;护底设置在泥石流沟槽的底部,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翼墙和第二翼墙连接;格栅位于护底之上,并能够截留符合第二粒径要求的石块,该石块在泥石流流动动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二入口沟道内,第二粒径要求所要求的粒径小于第一粒径要求所要求的粒径;第二入口沟道能够将泥石流主沟道与第二石料贮库连通,沟底坡度倾向第二石料贮库;第二石料贮库具有一定的容积,且其深度大于泥石流主流道的深度;第二回流沟道能够将第二石料贮库与泥石流主沟道连通;第二入口沟道、第二石料贮库与第二回流沟道空间上依次连接构成一个与泥石流主沟道并行的旁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泥石流水石分离贮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缓冲桩包括支撑座、连接组件、迎击柱体和弹性组件,其中,支撑座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回缩孔、柱体容纳槽和第二回缩孔,其中,柱体容纳槽能够容纳迎击柱体,第一回缩孔和第二回缩孔的中心轴线方向都为纵向;连接组件包括上转轴和下转轴,其中,上转轴与迎击柱体的上端连接并插入在第一回缩孔中,下转轴与迎击柱体的下端连接并插入在第二回缩孔中;迎击柱体为圆柱体结构或类圆柱体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迎击柱体能够带动上转轴和下转轴自传,和/或,带动上转轴在第一回缩孔内以及带动下转轴在第二回缩孔内前后移动;弹性组件安装在柱体容纳槽内并位于迎击柱体的背面,弹性组件能够压住上转轴和下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泥石流水石分离贮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柱体容纳槽内上部的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