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954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沥青路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涂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路面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由于其黑色的表面,其对太阳辐射有着极强的吸收能力,吸收率可达0.85

0.95,是一种典型的吸热材料。沥青路面极强的太阳能辐射吸收能力导致了其过高的表面温度,高于普通的混凝土路面和砂砾石路面。相应也诱发了一系列由路面温度过高而引起的问题,特别是车辙病害和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即,夏季时候,沥青路面对太阳辐射的持续吸收,使大量热量存储在沥青路面,在城市地区沥青路面表面温度最高可达到60℃以上,直接诱发了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并且由于沥青路面在城市地区的大量铺设,其积蓄的大量热量会释放到空气中,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另外,在多年冻土地区(例如青藏高原、北极地区)沥青路面也有大量的应用,其吸收的大量太阳辐射会加热其下部的多年冻土,引起多年冻土的升温或融化,导致路基失稳,威胁行车安全。
[0003]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该涂层由于纳米氧化铜的使用,可保证其外观呈现深色,从而保证涂覆于沥青路面后,不会影响沥青路面原本的深色状态,以避免使用浅色涂层(如白色涂层)而会导致司机的“目眩现象”,从而可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纳米氧化铜的加入,可显著地降低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减少沥青路面的高温车辙病害,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亦可在多年冻土区有着降温效果,起到保护沥青路面下伏多年冻土的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的制备方法,其通过简单的搅拌混合即可得到上述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因此,其具有生产和加工效率高,对加工环境要求低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其通过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
[0008]35

50%的环氧树脂,35

50%的固化剂以及5

25%的功能性纳米材料;
[0009]其中,功能性纳米材料为纳米氧化铜。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具有第一配方;其中,在第一配方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6.6%,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46.6%,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8%。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还具有第二配方;其中,在第二配方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3.6%,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43.6%,功能性纳米材料的
质量百分比为12.8%。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还具有第三配方;其中,在第三配方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1.0%,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41.0%,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8.0%。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还具有第四配方;其中,在第四配方中,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38.7.0%,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38.7%,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2.6%。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纳米氧化铜为片状纳米氧化铜。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6]将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后制备得到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35

50%的环氧树脂,35

50%的固化剂以及5

25%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其中,功能性纳米材料为纳米氧化铜。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的制备方法,环氧树脂、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及固化剂在常温下混合均匀搅拌后得到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
[001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其通过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35

50%的环氧树脂,35

50%的固化剂以及5

25%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其中,功能性纳米材料为纳米氧化铜。该涂层由于纳米氧化铜的使用,可保证其外观呈现深色,从而保证涂覆于沥青路面后,不会影响沥青路面原本的深色状态,以避免使用浅色涂层(如白色涂层)而会导致司机“目眩现象”,从而可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纳米氧化铜的加入,可显著地降低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减少沥青路面的高温车辙病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亦可在多年冻土区有着降温效果,起到保护沥青路面下伏多年冻土的作用。
[002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的制备方法,其通过简单的搅拌混合即可得到上述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因此,其具有生产和加工效率高,对加工环境要求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片状纳米氧化铜的微结构;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提供的第四配方的涂层与普通黑色涂层在2018年7月20日表面温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6]为了应对因沥青路面吸热而导致的城市地区“热岛效应”以及多年冻土地区的冻土升温或融化问题,研究学者和工程师相应地提出了许多防治措施:例如在城市的地区,可以采用改性沥青、使用优质集料、采用骨架嵌挤型级配、添加抗车辙剂等措施去提高沥青路面的抗高温性能;在多年冻土地区,也可以采用块碎石路基、热管路基以及复合路基等措施去提高冻土沥青路面的路基热稳定性。但是上述方法始终存在长期维护困难,成本较高,不易更换等问题。
[0027]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采用喷涂热反射型涂料的方式来调节沥青路面的抗高温性能,从源头减少沥青路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因沥青路面温度过高而导致的路面损坏以及“热岛效应”等问题的出现。
[0028]详细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其通过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35

50%的环氧树脂,3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通过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35

50%的环氧树脂,35

50%的固化剂以及5

25%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其中,所述功能性纳米材料为纳米氧化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具有第一配方;其中,在所述第一配方中,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6.6%,所述的固化剂质量百分比为46.6%,所述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还具有第二配方;其中,在所述第二配方中,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3.6%,所述固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43.6%,所述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2.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近红外热反射型涂层还具有第三配方;其中,在所述第三配方中,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百分比为41.0%,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义游志浪裴万胜赖远明白瑞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