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915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包括底板以及通过竖杆固定连接于底板顶部的顶板,顶板和底板相对的一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竖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的底部通过连接杆设置有电极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不极化电极技术领域。该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通过将固体电解质涂敷于金属电极表面形成固体不极化电极,在勘探时固体不极化电极的外侧可深入地下与大地紧密接触,提高了稳定性,且环形阵列结构提高了电极电场的信号幅度,实现了高精度电场测量的性能,同时利用电极针底端的锥形形状,再配合丝杆的转动可使得电极针与土层接触并压实,操作效率高且便于检测,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不极化电极
,具体为一种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

技术介绍

[0002]不极化电极俗称极罐,是电法勘探中用来接收电信号的装置,是—种特制的测量电位差用的接地电极,用的是将紫铜棒放在盛有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素烧瓷罐中,铜棒是通过由素烧瓷罐渗透的硫酸铜溶液的离子来导电的,这样的接地条件,可使电极的极化电位差减小到1毫伏以内,也减小了测量电极本身的极化电位差,故称为不极化电极。
[0003]通过将金属电极放置在液体电解质中浸泡从而得到不极化电极,因此电解质的稳定则决定了电极的稳定,而液体电解质流失的较快,在不极化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还需重新进行浸泡,使用起来十分不便,无法被电解质均匀包裹,同时现有的不极化电极多为单体圆柱形,与土壤接触面小,影响测量准确度,使用中容易损坏,且损坏后难以发现,影响勘探测量的数据采集,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以及通过竖杆(2)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部的顶板(3),所述顶板(3)和底板(1)相对的一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4),所述竖杆(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5),且滑动板(5)的底部通过连接杆(6)设置有电极机构(7);所述电极机构(7)包括电极盖(71),所述电极盖(71)的顶部与连接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极盖(7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固定块(72),且固定块(7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极针(73),所述电极针(73)的正面开设有凹槽(74),且凹槽(7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体不极化电极(75),所述固体不极化电极(75)包括金属电极(751),所述金属电极(751)的表面涂覆有固体电解质(752),所述金属电极(7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连接线(76),所述电极盖(71)的内部连通有信号引出线(77),所述信号引出线(77)的顶端贯穿电极盖(71)并延伸至电极盖(71)的顶部,所述信号连接线(76)的顶端依次贯穿凹槽(74)、电极针(73)、固定块(72)以及电极盖(71)并延伸至电极盖(71)的内部,所述信号连接线(76)延伸至电极盖(71)内部的一端与信号引出线(77)的一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利波郭俊峰卢福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深岩智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