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吹风手柄以及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910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机、电吹风手柄以及电吹风,属于电吹风的技术领域,包括:电机框架,电机框架具有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内壁和外壁之间通过设于环形通道内的若干扩散叶片相连接;转子组件,转子组件设于内壁的内部;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全部或部分地设于内壁的内部,且定子组件环绕于转子组件的外部;叶轮,叶轮与转子组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手柄进风的结构使充电电吹风有较高的实用性,充电电池在使用中的发热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热量损失,且具有帮助电池散热的效果,提高电吹风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电吹风手柄以及电吹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吹风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电吹风手柄以及电吹风。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现有的充电电吹风都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电吹风主体内形成过风通道,电吹风主体的后端设置进风口,电吹风主体的前端设置出风口,其电路板、电池等发热部件均设于手柄内,高功率的电吹风使得手柄内部的热量难以散失,降低电池寿命,甚至降低电吹风的使用手柄;
[0004]2、在电吹风的手柄的底部设置充电口或连接电源线,以便电连通手柄内的电路,需要充电底座配合使用,底座连接电源,其实还是有线,而且电量普遍不高,使用时干发效果欠佳,且电吹风电源线过长经常妨碍行走,稍不留神就会绊倒,同样收纳也不方便,影响造型的效率及效果,不利于便捷的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的电吹风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电机、电吹风手柄以及电吹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能力,手柄进风的结构使充电电吹风有较高的实用性,充电电池在使用中的发热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热量损失,且具有帮助电池散热的效果,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框架,所述电机框架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通过设于所述环形通道内的若干扩散叶片相连接;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设于所述内壁的内部;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全部或部分地设于所述内壁的内部,且所述定子组件环绕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外部;叶轮,所述叶轮与所述转子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叶轮包括与所述定子组件连接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向外延伸形成的盘状结构、与所述盘状结构的外缘相连接的侧围、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围上的若干叶片;所述连接部的外壁、所述盘状结构和所述侧围的内壁之间形成避让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轴,所述叶轮与所述轴固定连接;轴承,两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轴上且连接所述内壁与所述轴;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轴上,所述弹簧位于两所述轴承之间;磁体,所述磁体套设于所述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芯部;线圈,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定子芯部上;接线机构,所述接线机构设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呈筒状结构,所述内壁包括:第一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避让槽内;第二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筒状结构与所述第一筒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筒状结构和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内部容纳有所述轴承和所述弹簧;第三筒状结构,所述第三筒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筒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内部容纳有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磁体。5.一种电吹风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手柄壳体内的电机,所述电机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手柄壳体之间设有减震套;更有选的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为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国洪李隆轩刘翔谢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月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