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875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组合进液分离室,组合进液分离室的一侧固定设有进口段隔液室,进口段隔液室的一侧固定设有升液室,升液室的一侧固定设有积液槽室,组合进液分离室包括好氧池边板、挡板、防护罩和斜面罩,好氧池边板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的一侧,进口段隔液室内固定设有第一管口,挡板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的一侧,第一管口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的另一侧,防护罩设置于第一管口的底部,斜面罩设置于防护罩的底部,斜面罩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混合液中浮渣和沉积的污泥都得到了很好的分离,使混合液中悬浮状污泥进行沉降分离后排放,沉降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分离效率高。分离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经过前工序净化处理后含大量悬浮状污泥的混合液需要进行沉降分离后才能排放,现有的沉降分离在对混合液进行沉降分离时,导致混合液的上清液中掺杂未沉降完全的污泥和浮渣,使混合液的流动速度受阻,且导致沉降分离后的上清液排出时处理不完全,使上清液的处理质量降低,分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组合进液分离室,所述组合进液分离室的一侧固定设有进口段隔液室,所述进口段隔液室的一侧固定设有升液室,所述升液室的一侧固定设有积液槽室;
[0006]所述组合进液分离室包括好氧池边板、挡板、防护罩和斜面罩,所述好氧池边板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的一侧,所述进口段隔液室内固定设有第一管口,所述挡板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管口(7)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的另一侧,所述防护罩设置于第一管口的底部,所述斜面罩设置于防护罩的底部,所述斜面罩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的底端。
[0007]优选地,所述进口段隔液室与升液室之间固定设有带下齿形隔液板。
[0008]优选地,所述升液室内包括升液室隔板和多个升液管组件,所述升液室隔板与多个升液管组件交错放置于升液室的内壁,所述升液管组件包括升液管,所述升液管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可调堰板,所述升液管(4021)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过流孔。
[0009]优选地,所述积液槽室包括沉降池壳体和第二可调堰板,所述沉降池壳体固定设于积液槽室的一侧,所述第二可调堰板设于积液槽室的另一侧顶端,所述积液槽室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隔板固定设于所述积液槽室内。
[0010]优选地,所述进口段隔液室的边侧固定设有第二管口,所述积液槽室的边侧固定设有第三管口,所述积液槽室的另一个边侧固定设有第四管口。
[0011]优选地,所述进口段隔液室、升液室与积液槽室的底端固定设有一个倒四棱锥形集泥斗和倒四棱锥形小集泥斗,所述倒四棱锥形集泥斗和所述倒四棱锥形小集泥斗均设有放空口。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通过组合进液分离室初步分离混合液中的浮渣污泥,进口段隔液室将大粒径的污泥首先沉入底部倒四棱锥形集泥斗,升液室分为上部清液区和下部混合液沉降分离区,悬
浮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于沉降分离区内,利用升液室沉降小粒径的悬浮物,小粒径的悬浮物得以沉降进入底部倒四棱锥形集泥斗,倒四棱锥形集泥斗用于收集沉积的污泥,并借助除泥装置排出到本装置外,装置内的浮渣和沉积的污泥都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最终上清液则由设置于装置中上部的出水集液槽出水第四管口排出,使混合液中悬浮状污泥进行沉降分离后排放,沉降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组合进液分离室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带下齿形隔液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升液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积液槽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组合进液分离室;101、好氧池边板;102、挡板;103、防护罩;104、斜面罩;2、进口段隔液室;3、带下齿形隔液板;4、升液室;401、升液室隔板;402、升液管组件;4021、升液管;4022、第一可调堰板;4023、过流孔;5、积液槽室;501、沉降池壳体;502、第二可调堰板;503、第一隔板;504、第二隔板;6、倒四棱锥形小集泥斗;7、第一管口;8、第二管口;9、第三管口;10、第四管口;11、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2、放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组合进液分离室1,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一侧固定设有进口段隔液室2,进口段隔液室2的一侧固定设有升液室4,升液室4的一侧固定设有积液槽室5;
[0022]组合进液分离室1包括好氧池边板101、挡板102、防护罩103和斜面罩104,好氧池边板101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一侧,进口段隔液室2内固定设有第一管口7,挡板102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101的一侧,第一管口7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101的另一侧,防护罩103设置于第一管口7的底部,斜面罩104设置于防护罩103的底部,斜面罩104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底端,进口段隔液室2与升液室4之间固定设有带下齿形隔液板3;
[0023]升液室4内包括升液室隔板401和多个升液管组件402,升液室隔板401与多个升液管组件402交错放置于升液室4的内壁,升液管组件402包括升液管4021,升液管4021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可调堰板4022,升液管4021的四周均开设有多个过流孔4023;
[0024]积液槽室5包括沉降池壳体501和第二可调堰板502,沉降池壳体501固定设于积液槽室5的一侧,第二可调堰板502设于积液槽室5的另一侧顶端,积液槽室5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隔板503,第一隔板503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隔板504,第二隔板504固定设于积液槽室5内。
[0025]进口段隔液室2的边侧固定设有第二管口8,积液槽室5的边侧固定设有第三管口
9,积液槽室5的另一个边侧固定设有第四管口10,进口段隔液室2、升液室4与积液槽室5的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进口段隔液室2、升液室4与积液槽室5的底部均与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连通,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用于收集沉积的污泥,并借助除泥装置排出到本装置外,装置内的浮渣和沉积的污泥都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最终上清液则由设置于装置中上部的出水集液槽出水第四管口10排出,使混合液中悬浮状污泥进行沉降分离后排放,沉降分离效果好。
[0026]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7]操作时,经过前工序处理含有大量悬浮状污泥的污水,经过组合进液分离室1初步分离浮渣污泥后,由进液第一管口7进入装置,通过进口段隔液室2降低了混合液流动速度并使其做自上向下的运动;
[0028]在进口段隔液室2中,大粒径的污泥首先沉入底部倒四棱锥形集泥斗11,由外界的除泥装置移除本装置外,浮渣物向上运动,漂浮在液面上,经撇渣装置第二管口8排出到装置外,由进口段隔液室2下部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包括组合进液分离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一侧固定设有进口段隔液室(2),所述进口段隔液室(2)的一侧固定设有升液室(4),所述升液室(4)的一侧固定设有积液槽室(5);所述组合进液分离室(1)包括好氧池边板(101)、挡板(102)、防护罩(103)和斜面罩(104),所述好氧池边板(101)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一侧,所述进口段隔液室(2)内固定设有第一管口(7),所述挡板(102)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101)的一侧,所述第一管口(7)固定设于好氧池边板(101)的另一侧,所述防护罩(103)设置于第一管口(7)的底部,所述斜面罩(104)设置于防护罩(103)的底部,所述斜面罩(104)固定设于组合进液分离室(1)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段隔液室(2)与升液室(4)之间固定设有带下齿形隔液板(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高效沉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液室(4)内包括升液室隔板(401)和多个升液管组件(402),所述升液室隔板(401)与多个升液管组件(402)交错放置于升液室(4)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明周志伟刘云强师学伟李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滇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