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60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包括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沿轴向设置有十字形型钢,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连接筋板组,十字形型钢的翼缘板均与连接筋板组连接,连接筋板组上设置有U型槽板,钢筋混凝土梁上的面筋和底筋均与U型槽板呈插接式连接,十字形型钢的翼缘板与钢筋混凝土梁上面筋与底筋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内隔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能够保证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强度的同时方便了连接。柱连接强度的同时方便了连接。柱连接强度的同时方便了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为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在道路桥梁施工时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连接结构通常有三种:一是钢筋混凝土梁上的钢筋通过连接板直接焊接在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上;二是在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上开孔,钢筋混凝土梁上的钢筋直接插在孔内;三是在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上设置连接套筒,通过连接套筒将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由于施工现场钢筋用量非常大,采用第一种焊接的方法时施工现场焊接量大,焊接质量难以保证;采用第二种或第三种方法将钢筋插接在孔内或连接套筒上时,钢筋很难精准定位,导致施工误差非常大。因此,利用现有的这三种连接方法连接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存在连接质量差以及钢筋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导致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在施工时现场焊接量大,焊接质量难以保证或钢筋定位不精准,导致施工误差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所述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沿轴向设置有十字形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连接筋板组,所述十字形型钢的翼缘板均与连接筋板组连接,所述连接筋板组上设置有U型槽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上的面筋和底筋均与U型槽板呈插接式连接,所述十字形型钢的翼缘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与底筋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内隔板。
[0005]进一步限定,所述U型槽板在靠近连接筋板组的上边沿和/或下边沿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U型槽。
[0006]进一步限定,所述U型槽的底部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的弧形与面筋的外表面弧形或底筋的外表面弧形相吻合。
[0007]进一步限定,所述U型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或底筋的插接端延伸至U型槽内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螺母与U型槽板之间预留15mm。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筋板组包括横向连接筋板和纵向连接筋板,所述横向连接筋板和纵向连接筋板呈十字交叉状连接在十字形型钢的翼缘板上,所述U型槽板与横向连
接筋板和纵向连接筋板连接。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U型槽板与横向连接筋板和纵向连接筋板垂直连接。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内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十字形型钢的腹板连接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浇筑孔,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上均开设有透气孔,且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平行设置。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上隔板位于钢筋混凝土梁的面筋下方高度位置,所述下隔板位于钢筋混凝土梁的底筋上方高度位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在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连接筋板组,连接筋板组上设置有U型槽板,钢筋混凝土梁上的面筋和底筋均与U型槽板呈插接式连接,改变了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的常规连接方式,使面筋和底筋定位更准确,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同时保证了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
[0016]2、通过内隔板在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浆液,使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为一体结构,分散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部位的结构应力。
[0017]3、U型槽板可加工为标准件,以适应不同钢筋数量以及不同钢筋粗细的钢筋混凝土梁,使用灵活方便,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横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面筋与U型槽板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双侧开槽的U型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内隔板7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单侧开槽的U型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

十字形型钢,2

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3

钢筋混凝土梁,31

面筋,23

底筋,4

U型槽板,5

连接筋板组,51

横向连接筋板,52

纵向连接筋板,6

螺母,7

内隔板,71

浇筑孔,72

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一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0026]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2和钢筋混凝土梁3,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2沿轴向设置有十字形型钢1,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2和钢筋混凝土梁3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连接筋板组5,十
字形型钢1的翼缘板均与连接筋板组5连接,连接筋板组5上设置有U型槽板4,钢筋混凝土梁3上的面筋31和底筋32均与U型槽板4呈插接式连接,十字形型钢1的翼缘板与钢筋混凝土梁3的面筋31与底筋32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内隔板7。U型槽板4在靠近连接筋板组5的上边沿和/或下边沿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U型槽。U型槽的底部为弧面结构,弧面结构的弧形与面筋31的外表面弧形或底筋32的外表面弧形相吻合。U型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钢筋混凝土梁3的面筋31或底筋32的插接端延伸至U型槽内并通过螺母6固定连接。螺母6与U型槽板4之间预留15mm。连接筋板组5包括横向连接筋板51和纵向连接筋板52,横向连接筋板51和纵向连接筋板52呈十字交叉状连接在十字形型钢1的翼缘板上,U型槽板4与横向连接筋板51和纵向连接筋板52连接。U型槽板4与横向连接筋板51和纵向连接筋板52垂直连接。
[0027]内隔板7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与十字形型钢1的腹板连接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浇筑孔71,上隔板和下隔板上均开设有透气孔72,且上隔板和下隔板平行设置。上隔板位于钢筋混凝土梁3的面筋31下方高度位置,所述下隔板位于钢筋混凝土梁3的底筋32上方高度位置。
[0028]实施例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2)和钢筋混凝土梁(3),所述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2)沿轴向设置有十字形型钢(1),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2)和钢筋混凝土梁(3)的连接节点处设置有连接筋板组(5),所述十字形型钢(1)的翼缘板均与连接筋板组(5)连接,所述连接筋板组(5)上设置有U型槽板(4),所述钢筋混凝土梁(3)上的面筋(31)和底筋(32)均与U型槽板(4)呈插接式连接,所述十字形型钢(1)的翼缘板与钢筋混凝土梁(3)的面筋(31)与底筋(32)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内隔板(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板(4)在靠近连接筋板组(5)的上边沿和/或下边沿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U型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的底部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的弧形与面筋(31)的外表面弧形或底筋(32)的外表面弧形相吻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含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3)的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龙婷吴琨贾俊明陶倍林李丹莎王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