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IC载板外观检测的翻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805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IC载板外观检测的翻台装置,包括翻转吸附平台、固定吸附平台以及底部翻转控制机构,底部翻转控制机构能够驱动翻转吸附平台转动至固定吸附平台上方;第一保护层泡棉设置在翻转吸附平台主体的正面,翻转吸附平台主体的背面设有用于吸附载板的第一通气腔体,所述第一通气腔体的进气口和通气口与外部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翻转吸附平台主体的正面在对应所述第一通气腔体的位置钻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气腔体联通的通气通孔,所述第一保护层泡棉设有与所述通气通孔的孔位对应的贯穿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翻台机构运用多个通气通孔吸附载板受力均匀稳固可靠;使用保护泡棉减少载板与吸附平台的碰撞,避免载板的损坏。载板的损坏。载板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IC载板外观检测的翻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载板翻台机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IC载板外观检测的翻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IC载板已经被应用到5G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云计算、医疗、航空国防等各个领域。随着IC载板的集成化越来越高,其制成工艺的每一步都显得至关重要。产品的外观检测作为IC载板出货前的重要一步步骤,其重要性不可言喻,那么作为外观检测设备生产的厂家,其设备研发也必须去迎合IC载板制成工艺的要求。
[0003]现有的外观检测设备大多是配合自动化设备上的翻转机构在使用,其翻转机构大多采用机械手臂上加装吸嘴抓取后,再相互交换实现板面翻转动作,但随着IC载板的工艺制成越来越精良,板面主要区域将不再允许机械臂上的吸嘴去触碰(即便是乳胶吸嘴),以免造成板面损伤、污染。分析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板面翻转机构,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04]a.稳定性不够,板面翻转过程中容易掉板、损坏IC载板,而且由于板面上的主要区域不再允许吸嘴触碰,吸嘴仅可以吸板边窄小区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IC载板外观检测的翻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吸附平台(17)、固定吸附平台(18)以及底部翻转控制机构(19),所述翻转吸附平台(17)和所述固定吸附平台(18)均具有吸附载板的功能,所述翻转吸附平台(17)和所述固定吸附平台(18)并排设置在所述底部翻转控制机构(19)的顶部,所述底部翻转控制机构(19)能够驱动所述翻转吸附平台(17)转动至所述固定吸附平台(18)上方;所述翻转吸附平台(17)包括翻转吸附平台主体(1)和第一保护层泡棉(2),所述第一保护层泡棉(2)设置在所述翻转吸附平台主体(1)的正面,所述翻转吸附平台主体(1)的背面设有用于吸附载板的第一通气腔体(20),所述第一通气腔体(20)的进气口和通气口与外部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翻转吸附平台主体(1)的正面在对应所述第一通气腔体(20)的位置钻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气腔体(20)联通的通气通孔(21),所述第一保护层泡棉(2)设有与所述通气通孔(21)的孔位对应的贯穿通孔,所述第一通气腔体(20)通过所述外部真空发生器能够将载板吸附在所述第一保护层泡棉(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IC载板外观检测的翻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吸附平台(18)包括固定吸附平台主体(4)和第二保护层泡棉(5),所述第二保护层泡棉(5)设置在所述固定吸附平台主体(4)的正面,所述固定吸附平台主体(4)的背面设有用于吸附载板的第二通气腔体,第二通气腔体的进气口和通气口与内部真空发生器(7)连接,所述固定吸附平台主体(4)的正面在对应第二通气腔体的位置钻有多个与第二通气腔体联通的通气气孔,所述第二保护层泡棉(5)设有与所述通气气孔的孔位对应的贯穿气孔,所述第二通气腔体通过所述内部真空发生器(7)能够将载板吸附在所述第二保护层泡棉(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IC载板外观检测的翻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腔体(20)和/或第二通气腔体由多条纵横交错的窄道式气道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IC载板外观检测的翻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吸附平台(17)在其靠近所述固定吸附平台(18)的一侧设置有一组或多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祥胡冰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康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