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7818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包括带有用于插入肠腔的导流口的三腔气囊导管,套装于三腔气囊导管外侧并将三腔气囊导管固定在造口处的固定器,分别与三腔气囊导管联通的灌肠液袋及集粪袋,三腔气囊导管包括冲洗管道腔道、引流管道腔道和气囊腔道,所述集粪袋通过带有第一开关的引流管与引流管道腔道联通,所述灌肠液袋通过带有第二开关的灌肠液管与冲洗管道腔道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减少灌肠时间和次数,提高肠道清洁效果,而且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灌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肠造口灌肠是指用一定方法从造口端灌入适量液体,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治疗和清洁的目的。肠造口病人进行肠镜检查、临时造口还纳等时需要做好肠道准备。但由于肠造口没有括约肌控制,排便很难受意识支配,在灌入灌肠液时肠腔压力增大,灌肠液刺激使患者肠蠕动加快而产生便意,粪便随之流出。故灌肠时会出现边灌边溢和灌肠液返流的现象,使灌入肠道的液体减少而未能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因此必须增加灌肠次数及灌肠液的用量,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灌肠操作,灌洗肠腔和引流肠腔内的液体和粪渣是先后分开进行的,肠腔压力大时,灌肠液及粪便四处喷溅,致灌肠液、粪液等污染病人衣服及床单位,不仅影响灌肠效果,还会增加病人心理负担。
[0003]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防止灌肠液反流并且灌洗效果好的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该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不仅能减少灌肠时间和次数,提高肠道清洁效果,而且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包括带有用于插入肠腔的导流口的三腔气囊导管,套装于三腔气囊导管外侧并将三腔气囊导管固定在造口处的固定器,分别与三腔气囊导管联通的灌肠液袋及集粪袋,所述三腔气囊导管包括与集粪袋联通用于将肠道内废液导出的引流管道腔道、穿过引流管道腔道内并一端与灌肠液袋联通且另一端设有插入肠腔的导流口的冲洗管道腔道和设置于引流管道腔道与冲洗管道腔道之间的可注入气体或生理盐水起到密封作用的气囊腔道,所述集粪袋通过带有第一开关的引流管与引流管道腔道联通,所述灌肠液袋通过带有第二开关的灌肠液管与冲洗管道腔道联通。在灌洗肠道前,固定器将三腔气囊导管固定在病人的造口处,先往气囊腔道内注入足够的生理盐水,使得气囊腔道膨胀,封住引流管道腔道,使得在灌肠液冲洗肠道时,肠液和粪渣等废液不会从引流管道腔道回流,关闭引流管的第一开关,同时打开灌肠液管的第二开关,灌肠液经由引流管道腔道进入肠道,完成灌洗后,打开引流管的第一开关,同时关闭灌肠液管的第二开关,抽出气囊腔道的生理盐水,此时气囊腔道收缩,引流管道腔道与引流管联通,肠液、粪渣和灌肠废液等从引流管道腔道流出,进入集粪袋被收集起来。
[0007]所述三腔气囊导管和固定器均由硅胶制成。
[0008]所述固定器为奶嘴型固定器,固定器内部的导管通道套装固定在引流管道腔道外表面,所述导管通道内首尾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道腔道外表面的卡位凸起。
[0009]所述引流管道腔道外侧壁设有插入标识刻度,所述插入标识刻度起始于引流管道
腔道靠近导流口的一端,每两个刻度之间距为1cm,设有刻度的气囊导管部分长度大于或等于20cm,在第十格、第二十格处标有10cm及20cm的字样。
[0010]所述引流管道腔道靠近导流口的一端设有多个便于引流含有肠液及粪渣液体的侧孔,避免引流管道腔道发生堵塞的情况。
[0011]所述冲洗管道腔道的内径为0.9

1.1cm;所述引流管道腔道的内径为1.8

2.2cm;所述气囊腔道的内径为0.4

0.6cm,气囊腔道长度为4.8

5.2cm。
[0012]所述集粪袋的容量为1800

2200ml,所述集粪袋与引流管的联通处设有逆止开关,集粪袋的底部设有废液开关,集粪袋内的粪渣和废液多时,可打开底部的废液开关,将粪渣和废液排出。
[0013]所述灌肠液袋的容量为900

1100ml,灌肠液袋外表面设有灌肠液标识刻度,所述灌肠液管的内径为0.8

1.2cm,灌肠液管的长度为1.3

1.7m。
[0014]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为可移动的止水开关,在灌洗肠道时,引流管的止水开关移动至冲洗管道腔道和引流管的联通处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灌肠液回流到引流管内,在完成灌洗肠道,肠内废液流进集粪袋时,灌肠液管的止水开关移动至灌肠液管和冲洗管道腔道的联通处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肠道废液和粪渣回流到灌肠液管和灌肠液袋内。
[0015]所述可移动的止水开关包括套接在管道外表面的U型固定架、与U型固定架开口端连接的锁止板和与锁止板连接并向U型固定架内部推进压紧管道的压杆,所述压杆包括与锁止板螺纹连接的螺杆和与螺杆一端转动连接并压紧管道的压板,其中,所述管道为灌肠液管或是引流管。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在本技术中,通过套装于三腔气囊导管外侧并将三腔气囊导管固定在造口处的固定器,以及分别与三腔气囊导管联通的灌肠液袋及集粪袋,并且,所述三腔气囊导管包括与集粪袋联通用于将肠道内废液导出的引流管道腔道、穿过引流管道腔道内并一端与灌肠液袋联通且另一端设有插入肠腔的导流口的冲洗管道腔道和设置于引流管道腔道与冲洗管道腔道之间的可注入气体或生理盐水起到密封作用的气囊腔道,另外,所述集粪袋通过带有第一开关的引流管与引流管道腔道联通,所述灌肠液袋通过带有第二开关的灌肠液管与冲洗管道腔道联通。因此,在灌洗肠道前,固定器将三腔气囊导管固定在病人的造口处,先往气囊腔道内注入足够的生理盐水,使得气囊腔道膨胀,封住引流管道腔道,使得在灌肠液冲洗肠道时,肠液和粪渣等废液不会从引流管道腔道回流,关闭引流管的第一开关,同时打开灌肠液管的第二开关,灌肠液经由引流管道腔道进入肠道;完成灌洗后,打开引流管的第一开关,同时关闭灌肠液管的第二开关,抽出气囊腔道的生理盐水,此时肠液、粪渣和灌肠废液等从引流管道腔道流出,进入集粪袋被收集起来,解决了常规的造口式灌肠装置的灌肠时会出现灌肠液返流的问题。
[0018]本技术保证了插入肠道的灌肠液管在造口肠腔深部并向远端逐步推进,气囊腔道张开后能有效防止灌肠液反流,确保灌洗的效果;而且气囊导管质地柔软易变形,适合肠形弯曲角度变化大的特点,可以按要求插入足够的深度,保证灌洗顺利进行,达到清洁远端造口肠道的目的;引流管道腔道将患者体内的灌肠液及粪渣等引出体外,有效避免传统灌肠袋在拔除后,灌肠液会由造口流出污染床单等区域的情况发生,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可减少灌肠时间和次数,提高肠道清洁效果,而且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满
意度。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防止灌肠液反流并且灌洗效果好,本技术不仅能减少灌肠时间和次数,提高肠道清洁效果,而且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三腔气囊导管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止水开关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包括带有用于插入肠腔的导流口(11)的三腔气囊导管(1),套装于三腔气囊导管(1)外侧并将三腔气囊导管(1)固定在造口处的固定器(2),分别与三腔气囊导管(1)联通的灌肠液袋(3)及集粪袋(4),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腔气囊导管(1)包括与集粪袋(4)联通用于将肠道内废液导出的引流管道腔道(14)、穿过引流管道腔道(14)内并一端与灌肠液袋(3)联通且另一端设有插入肠腔的导流口(11)的冲洗管道腔道(13)和设置于引流管道腔道(14)与冲洗管道腔道(13)之间的可注入气体或生理盐水起到密封作用的气囊腔道(12),所述集粪袋(4)通过带有第一开关(42)的引流管(41)与引流管道腔道(14)联通,所述灌肠液袋(3)通过带有第二开关(32)的灌肠液管(31)与冲洗管道腔道(13)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腔气囊导管(1)和固定器(2)均由硅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2)为奶嘴型固定器,固定器(2)内部的导管通道套装固定在引流管道腔道(14)外表面,所述导管通道内首尾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道腔道(14)外表面的卡位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道腔道(14)外侧壁设有插入标识刻度(141),所述插入标识刻度(141)起始于引流管道腔道(14)靠近导流口(11)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式造口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道腔道(14)靠近导流口(11)的一端设有多个便于引流含有肠液及粪渣等液体的侧孔(142)。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兰周雪玲胡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