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776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和评估系统,通过对采集属于不同行业分类的工业企业污染物当量数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排污行为的影响因子,将各类影响因子联系起来;再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参数,形成分行业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区域影响程度模型,结合现有的数据就能通过模型计算出待评估区域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影响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一套企业排污行为的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将企业的排污行为造成的综合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并且通过对比动态数据可以了解待评估区域工业企业的发展变化对区域的影响程度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污染程度评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计算污染物当量作为工业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的判断依据,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三个概念,首先是污染当量,是指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污染当量值定义是以环境污染因素中指定单位量的主要污染物有害程度和对生物体的毒性以及处理费用为基准,其他污染物与之相比,具相当的量值,通常单位为:千克,也有顿或头、羽等单位。污染当量数就是污染当量的数量,无量纲,笼统的说,污染当量数=排放量/污染当量值。但由于工业企业的排污不仅涉及到气体排污和污水排污,而且可能存在的情况复杂不一,仅依据企业的污染当量数这一种数据,难以对工业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准确评估。
[0003]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通过建立模型对污染源进行评估的方法,以提高对污染源进行评估的准确性。公开号为CN11011102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污染源的评估方法及装置,由于污染当量数和水源污染数据说明水污染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经济效益数据能够说明水污染源所对应的正面影响,因而基于污染当量数、经济效益数据和水源污染数据确定水污染源的评估数据,该评估数据即能够全面准确地对该水污染源进行评估。然而,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首先,现有技术存在评估指标不够完善,仅考虑了经济指标,没有考虑人文、资源、能源等其他指标,需要强调的是,各地的经济、环境、人口、资源以及能源情况不完全一致,如果仅考虑经济这一单一因素,对于污染的评估不够客观,也无法定位何种因素对于污染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无法给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提供全面的参考。各参与评估的指标的权重的给定并没有明确给出,无法推广到其他地区使用。
[0004]其次,众所周知,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对于当地的污染程度也不一样,例如纺织业是用水量和排水量较大的工业分类,其特点是排放量大,但单位污染物治理费用相对较低。而石油化工业则更多以非水相液体的形式排污,其特点是排放量不大,但单位污染物治理费用较高。我国的工业体系分为41个大类,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如何客观评估区域的工业企业的排污行为对于本区域的影响程度,必须考虑不同行业的因素,但现有技术中还未有提及分行业进行评估的评估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科学的确定评估污染程度的模型中的权重,政府部门无法针对性的进行政策引导,无法给政府相关部门全面政策参考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收集工业企业的污染当量数历史数据,并将污染当量数历史数据按照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进行分类;S2,确定污染程度影响因子,将工业企业总产值、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数量、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量五项指标与企业排污行为关联起来,形成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污染程度影响因子;S3,建立每个行业分类对应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模型,确定区域影响程度与所述污染程度影响因子关系;S4,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所述每个行业分类对应的评估模型中每个所述污染程度影响因子的权重;S5,根据待评估区域内的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以及工业企业的污染程度影响因子数值,通过代入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所对应的评估模型,计算出区域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影响程度。
[0007]优选的,步骤S1中的行业分类分为41个大类。
[0008]优选的,步骤S2中,将工业企业总产值、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数量、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量五项指标分别除以企业的污染当量,分别表示单位生产总值污染当量数、单位土地面积污染当量数、人均排污当量数、单位水耗污染当量数和单位能源消耗污染当量数。
[0009]优选的,步骤S3中,区域影响程度与污染程度影响因子之间为线性关系。
[0010]优选的,步骤S4中,针对每个行业分类,使用逻辑回归的方法确定所述每个行业分类对应的评估模型中每个所述污染程度影响因子的权重。
[0011]优选的,步骤S5中,当待评估区域内的多个工业企业存在多种行业分类时,还包括如下步骤:S51,分别计算每种行业分类的工业企业排污行为对于区域的影响程度;S52,计算各行业分类的工业企业的数量占区域内总工业企业数量的比值;S53,根据所述比值,加权得到通过区域内所有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执行上述方法的系统,包括:历史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工业企业的污染当量数历史数据;行业分类模块,用于将污染当量数历史数据按照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进行分类;污染程度影响因子模块,用于将工业企业总产值、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数量、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量五项指标与企业排污行为关联起来,形成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污染程度影响因子;评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每个行业分类对应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模型,确定区域影响程度与所述污染程度影响因子关系;影响因子权重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所述每个行业分类对应的评估模型中每个所述污染程度影响因子的权重;影响程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待评估区域内的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以及工业企业的污染程度影响因子数值,通过代入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所对应的评估模型,计算出区域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影响程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专利技术的评估方法及系统,通过定义五个指标,并通过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精确的给定每个指标的权重,使得评估模型更加接近现实。
[0014]其二,本专利技术的评估方法及系统,考虑了工业企业所属的不同行业的排污特征,通过某一区域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不同行业的评估模型,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工业企业排污行为对于区域的影响程度。
[0015]其三,本专利技术的评估方法及系统,可以通过对比动态数据可以了解本区域工业企业的发展变化(如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扩大规模等)对区域的影响程度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0016]其四,本专利技术的评估方法及系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区,这是因为本专利技术的评估模型的影响因子的权重在客观上反应了工业企业所属行业的排污特征,分行业的评估模型已经可以从根本上反应各个行业的排污特征,即使地区不同,但只要是属于同一行业,就可以带入对应的模型进行评估,为科学决策做参考。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步骤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工业企业的污染当量数历史数据,并将污染当量数历史数据按照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进行分类;S2,确定污染程度影响因子,将工业企业总产值、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数量、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量五项指标与企业排污行为关联起来,形成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污染程度影响因子;S3,建立每个行业分类对应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模型,确定区域影响程度与所述污染程度影响因子关系;S4,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所述每个行业分类对应的评估模型中每个所述污染程度影响因子的权重;S5,根据待评估区域内的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以及工业企业的污染程度影响因子数值,通过代入工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分类所对应的评估模型,计算出区域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影响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行业分类分为41个大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将所述工业企业总产值、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数量、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量五项指标分别除以企业的污染当量,分别表示单位生产总值污染当量数、单位土地面积污染当量数、人均排污当量数、单位水耗污染当量数和单位能源消耗污染当量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区域影响程度与污染程度影响因子之间为线性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区域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度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