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764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岩板本体包括岩板面层、发热结构;发热结构包括发热组件、防水绝缘壳体;发热组件包括导热层、PTC石墨烯发热层;通电后,PTC石墨烯发热层发射远红外线以加热岩板面层;PTC石墨烯发热层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PTC石墨烯发热层电阻升高,实现自控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方法。采用超薄结构的岩板面层,受热后升温速度快、对外供热均匀;采用防水绝缘壳体容纳发热组件,防水绝缘壳体与岩板面层共同形成发热组件的封装结构,减少接缝,防水防漏电,安装更方便,使用更安全;发热组件采用PTC石墨烯发热层进行发热,当其发热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PTC石墨烯发热层电阻升高,实现自控温,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暖
,尤其涉及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集中供暖方式通常采取大投资的大锅炉、大烟囱、大管网的集中供暖方式,以燃煤、燃油为原料,空气污染严重。使用电供暖,发热快、使用便捷、环保。
[0003]岩板是一种新型的陶瓷薄板,具有纹理效果,是在陶瓷薄板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由天然石料和无机粘土经特殊工艺,采用真空挤压成型设备和全自动封闭式电脑控温辊道窑烧制而成。岩板具有以下特性:外观上可选个性化、多样化的数码喷墨或干粒抛等丰富多彩的表面装饰;表面孔隙率近乎于零、耐污等级可达到5级;可切割、硬度高、耐刮花、耐高温、UA级耐酸碱性,寿命长;无毒、无辐射,健康零污染;抗油污,抗老化,抗褪色,超低吸水率。目前常规的岩板厚度有3mm,6mm,12mm三种厚度,可以满足不同部位及不同环境的施工需求。因为岩板超大尺寸为3600
×
1800mm,配合其本质为瓷质装饰建筑板材,作为外墙,一张板即可横跨楼层,外观大气,浑然天成。它的多种厚度及特有的超大规格,不仅可以满足大面积的外墙铺装,同时也能满足丰富多彩的室内装饰。可制作大型的通风保温幕墙,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承重负荷,环保节能。电热岩板在电供暖中应用广泛,但实际应用中,会因过度升温或未及时散热导致使用安全危险。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需开发一种自控温、使用安全的电热岩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包括岩板本体,所述岩板本体包括岩板面层、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粘接于所述岩板面层背面;其中,所述发热结构包括发热组件、防水绝缘壳体;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水绝缘壳体的空腔内;
[0006]所述发热组件自外由内依次包括导热层、PTC石墨烯发热层;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设有至少两导线,用以实现电性连接;
[0007]通电后,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发射远红外线以加热所述岩板面层;当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电阻升高,实现自控温。
[0008]优选地,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从上自下依次包括第一绝缘膜层、若干PTC石墨烯涂层、第二绝缘膜层;所述PTC石墨烯涂层印刷于所述第二绝缘膜层上;相邻PTC石墨烯涂层并联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PTC石墨烯涂层呈弯曲状。
[0010]优选地,相邻两所述PTC石墨烯涂层延伸方向相同。
[0011]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红外反射层,设置于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背面,用以反射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背向所述岩板面层射出的远红外线。
[0012]优选地,所述发热结构包括若干发热组件;所述空腔数目为若干个;一所述空腔用
以容纳一所述发热组件。
[0013]优选地,所述发热结构数目为至少两个。
[0014]优选地,所述防水绝缘壳体设有至少两接线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电源或电性连接相邻拼接的岩板本体。
[0015]优选地,所述岩板面层厚度为3~6mm;所述岩板面层背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导热层选自铜箔、铝箔、导热胶带、导热硅胶片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导热层厚度为10μm~0.5mm;所述红外反射层包括ITO膜层或AZO膜层;所述防水绝缘壳体为硬质聚氨酯发泡壳体。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如上所述的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在防水绝缘壳体空腔底部铺设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将所述发热组件的导线自所述防水绝缘壳体设有的相匹配的第一通孔处穿出;
[0018]S2、在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正面铺设所述导热层;
[0019]S3、将防水绝缘壳体正面及所述导热层正面粘接于岩板面层背面;
[0020]S4、在所述防水绝缘壳体外表面的接缝处涂覆绝缘防水密封胶封堵。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采用超薄结构的岩板面层,受热后升温速度快、对外供热均匀;采用防水绝缘壳体容纳发热组件,防水绝缘壳体与岩板面层共同形成发热组件的封装结构,减少接缝,防水防漏电,安装更方便,使用更安全;发热组件采用PTC石墨烯发热层进行发热,当其发热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PTC石墨烯发热层电阻升高,实现自控温,提高使用安全性。
[0023]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岩板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PTC石墨烯发热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PTC石墨烯发热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岩板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岩板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31]图中:
[0032]100、岩板本体;
[0033]10、岩板面层;
[0034]20、发热结构;21、导热层;22、PTC石墨烯发热层;221、第一绝缘膜层;222、PTC石墨烯涂层;223、第二绝缘膜层;23、红外反射层;24、防水绝缘壳体;241、空腔;242、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003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7]实施例1
[0038]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包括岩板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板本体(100)包括岩板面层(10)、发热结构(20);所述发热结构(20)粘接于所述岩板面层(10)背面;其中,所述发热结构(20)包括发热组件、防水绝缘壳体(24);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水绝缘壳体(24)的空腔(241)内;所述发热组件自外由内依次包括导热层(21)、PTC石墨烯发热层(22);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22)设有至少两导线,用以实现电性连接;通电后,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22)发射远红外线以加热所述岩板面层(10);当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22)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22)电阻升高,实现自控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22)从上自下依次包括第一绝缘膜层(221)、若干PTC石墨烯涂层(222)、第二绝缘膜层(223);所述PTC石墨烯涂层(222)印刷于所述第二绝缘膜层(223)上;相邻PTC石墨烯涂层(222)并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石墨烯涂层(222)呈弯曲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PTC石墨烯涂层(222)延伸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控温电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红外反射层(23),设置于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22)背面,用以反射所述PTC石墨烯发热层(22)背向所述岩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蒙蒙李丹锋易仕伟杨奎彬
申请(专利权)人:海鸥冠军建材烟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