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式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581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磁浮式按键结构,其利用两组磁性组件彼此的相斥或相吸合,取代公知按键结构的弹性组件,以控制键帽的升降,由此缩减非使用状态的按键高度,进而大幅度地减少按键结构所占的空间。该磁浮式按键结构至少包含:一第一磁性组件,其中该第一磁性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枢接部;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二磁性组件,该第二磁性组件设置于该支撑结构上,且该第二磁性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该支撑结构的第二端;当该第一磁性组件与该第二磁性组件为磁性相斥时,该第二磁性组件与该第一磁性组件相距一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磁浮式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键盘为电子装置或电脑设备的输入装置的其中一种输入装置,其利用手指按压键盘上的按键来输入数据。在按压键盘的按键时,使用者用其手指接触键帽,然后向下按压此按键,以输入此按键所代表的数据。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公知按键结构的分解图。此按键结构100一般由键帽101、支撑结构103、薄膜120及底板130由上而下沿着中心轴109所构成,其中在键帽101及支撑结构103下设有弹性组件125。底板130上一般设有枢接部131、133及135。薄膜120设于底板130上,其中薄膜120上设有电路,且薄膜120对应于枢接部131、133及1 35处设有多个开口121,以暴露出下方的枢接部131、133及135。在薄膜120上设有支撑结构103,此支撑结构103例如可以由交叉枢接的支撑架105及107所组成,其第一端111枢接于前述的枢接部131、133及135。在支撑结构103上设有键帽101,键帽10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枢接部113及115,以枢接于支撑结构103的第二端112。弹性组件125一般设于薄膜120及键帽101之间,当弹性组件125受到压缩时,弹性组件125内的导电点可接触薄膜120上的电性接点,以输入此按键所代表的数据。然而,当电子装置或电脑设备朝向轻、薄、短、小的原则设计时,公知电子装置的键盘或电脑键盘在使用或非使用状态下,其按键结构100的按键受限于弹性组件125而必须维持于一定高度,这造成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或电脑设备在缩减尺寸设计上的瓶颈。其次,公知的弹性组件125在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还会产生弹性疲劳的问题。为此,实有必要发展一种按键结构,以克服电子装置或电脑设备在缩减尺寸设计中所遭遇的种种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揭示一种磁浮式按键结构,其利用两组磁性组件彼此的相斥或相吸合,来控制键帽的升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磁浮式按键结构。此磁浮式按键结构至少包含第一磁性组件、枢接于第一磁性组件上的支撑结构、以及枢接于支撑结构上的第二磁性组件。第一磁性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枢接部,支撑结构的第一端枢接于前述第一枢接部,而第二磁性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前述支撑结构的第二端。当第一磁性组件与第二磁性组件为磁性相斥时,第二磁性组件与第一磁性组件相距一距离。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第一磁性组件至少包含永久磁性板,而第二磁性组件至少包含键帽及磁性体。磁性体可具有非永久磁性,例如通过第二电磁构件,例如电磁铁,控制第一磁性体的磁性。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第一磁性组件至少包含非永久磁性板及第一电磁构件,其中第一电磁构件例如可以为电磁铁。第二磁性组件至少包含永久磁性键帽,或者至少包含键帽及磁性体。磁性体的材质例如可以为永久磁铁,或可通过第二电磁构件,例如电磁铁,控制磁性体的磁性。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还至少包括薄膜,其设置于上述第一磁性组件上。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例如上述的支撑结构可以由交叉枢接的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组成。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磁浮式按键结构可适用于例如电子装置的键盘或电脑键盘。应用上述磁浮式按键结构时,其利用两组磁性组件彼此的相斥或相吸合,取代公知按键结构的弹性组件,以控制键帽的升降,由此缩减非使用状态的按键高度,进而大幅度地减少按键结构所占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公知按键结构的分解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浮式按键结构的分解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浮式按键结构在使用时的剖面图;图3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浮式按键结构在未使用时的剖面图;以及图3C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浮式按键结构的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按键结构 101键帽 103支撑结构105支撑架 107支撑架 109中心轴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113枢接部115枢接部 120薄膜 121开口125弹性组件 130底板 131枢接部133枢接部 135枢接部 200按键结构200a第一磁性组件 200b第二磁性组件 201键帽202磁性体 203支撑结构 205支撑架207支撑架 209中心轴 211第一端212第二端 213第二枢接部 215第二枢接部220薄膜 221开口 230底板231第一枢接部 233第一枢接部 235第一枢接部240第一电磁构件 D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按键结构适用于电子装置的键盘或电脑键盘,其利用两组磁性组件彼此的相斥或相吸合,来控制键帽的升降。以下配合图2至图3C,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按键结构。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浮式按键结构的分解图。此磁浮式按键结构200至少包含沿着中心轴209由下而上的第一磁性组件200a、枢接于第一磁性组件200a上的支撑结构203、以及枢接于支撑结构203上的第二磁性组件200b。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按键结构的特征在于,利用两组磁性组件彼此的相斥或相吸合,来控制键帽的升降。具体言之,在一个举例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组件200a可具有永久磁性,而第二磁性组件200b则具有非永久磁性。详而言之,第一磁性组件200a至少包含底板230,此底板230为永久磁性板,而底板230上例如可设有多个第一枢接部231、233及235。此处的枢接部虽以三个为例,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公知常识可知,第一磁性组件200a还可至少包括薄膜220,其设置于上方。薄膜220内部设有电路,且薄膜220对应于第一枢接部231、233及235处设有多个开口221,以暴露出下方的第一枢接部231、233及235。其次,在第一磁性组件200a上设置有支撑结构203,此支撑结构203例如可以由交叉枢接的支撑架205及支撑架207所组成,其第一端211枢接于前述的第一枢接部231、233及235。另外,在支撑结构203上设置有第二磁性组件200b,此第二磁性组件200b至少包含键帽201及磁性体202,其中磁性体202可具有非永久磁性,例如通过电磁构件(为清楚起见,在下面称为“第二电磁构件”)(图中未示出),如电磁铁,控制磁性体202的磁性。键帽20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二枢接部213及215,以枢接于支撑结构203的第二端212,如图2所示的结构。请参阅图3A,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浮式按键结构在使用时的剖面图。当电子装置的键盘或电脑键盘在使用状态时,例如电子装置为开启状态或电脑在使用状态时,上述例子的第二电磁构件(图中未示出)可控制磁性体202的磁性与底板230(例如永久磁性板)相斥,即第一磁性组件200a与第二磁性组件200b为磁性相斥,使第二磁性组件200b与第一磁性组件200a相距一距离D,以利于使用者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按键结构200进行输入的动作。请参阅图3B,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浮式按键结构在未使用时的剖面图。当电子装置的键盘或电脑键盘在非使用状态时,例如电子装置为关闭状态或电脑在关闭状态时,上述例子的第二电磁构件(图中未示出)可控制磁性体202的磁性与底板230(例如永久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浮式按键结构,至少包含:一第一磁性组件,其中该第一磁性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枢接部;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二磁性组件,该第二磁性组件设置于该支撑结构上,且该第二磁性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该支撑结构的第二端;当该第一磁性组件与该第二磁性组件为磁性相斥时,该第二磁性组件与该第一磁性组件相距一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浮式按键结构,至少包含一第一磁性组件,其中该第一磁性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枢接部;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二磁性组件,该第二磁性组件设置于该支撑结构上,且该第二磁性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该支撑结构的第二端;当该第一磁性组件与该第二磁性组件为磁性相斥时,该第二磁性组件与该第一磁性组件相距一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式按键结构,其中该第一磁性组件至少包含一永久磁性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浮式按键结构,其中该第二磁性组件至少包含一键帽及一磁性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家轩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