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743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2
一种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气罐、手动触发开关、自动监测装置、处理器、电机、电源、手动撞针、电动撞针、触发导气部和气囊,其中,气体释放部正常情况下处于密封状态,当手动触发开关被触发时,驱动或释放手动撞针撞破气体释放部,当至少满足第一条件即自动监测装置监测到被测参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处理器控制电机驱动电动撞针撞破气体释放部,释放的气体经触发导气部充入气囊,充气后的气囊从第二腔室的弹出口弹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多道防溺水救生防线,保障用户安全,大大提高了防溺水救生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用户以袖套的方式佩戴,还具有便捷、佩戴舒适的优点,保障用户水上运动的体验。保障用户水上运动的体验。保障用户水上运动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救生衣穿着笨重,不适宜水上运动佩戴,严重影响水上运动爱好者在运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现有的一类手动触发的充气式救生手环,虽在未发生危险时佩戴轻便,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但是需要用户在溺水危险发生时仍保持理智,自己手动打开开关给气囊充气,其救生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如专利文献CN209814233U公开了一种救生手环。当未发生溺水危险时气囊处于收折状态,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一旦危险发生,用户可以手动旋转开关刺破气罐,气囊充气弹出提供浮力保障用户安全。其缺点是当溺水危险发生时,用户往往处于慌乱状态,很难准确及时触发开关使气囊弹出保障安全。现有的另一类充气式救生手环,仅以用户的心率和血氧等个性化参数作为危险信号的触发阈值,不能很好地在溺水风险发生时保障用户安全的缺点。如专利文献CN110371275A公开了一种自动防溺水救生手环,通过实时检测使用者的心率和血氧值,在监测到使用者心率血氧数值危险的情况下驱动振动马达,使手环振动警告使用者,当规定时间内使用者无响应,则由中控芯片控制电机刺破气罐,气囊弹出提供浮力保障用户安全。其缺点是,不同用户在溺水危险发生时,其生理的心率和血氧的变化具有非常大的随机性和差异性,单单以此作为判定危险发生的阈值是不合理的,不能很好地在溺水风险发生时保障用户的安全。
[000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缺陷,提供一种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气罐、手动触发开关、自动监测装置、处理器、电机、电源、手动撞针、电动撞针、触发导气部和气囊,所述手动撞针、所述电动撞针、所述电机和所述触发导气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气罐的气体释放部与所述触发导气部对接,所述触发导气部与所述气囊对接,所述手动触发开关与所述手动撞针相连,所述自动监测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电机与所述电动撞针相连,所述手动撞针和所述电动撞针与所述气体释放部相配合设置,所述气体释放部正常情况下处于密封状态,当所述手动触发开关被触发时,驱动或释放所述手动撞针撞破所述气体释放部,当至少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电动撞针撞破所述气体释放部,释放的气体经所述触发导气部充入所述气囊,充气后的所述气囊从所述第二腔室的弹出口弹出,所述满足第一条件为所述自动监测装置监测到被测参数超过设定阈值时。
[0007]进一步地:
[0008]所述自动监测装置包括人体生理参数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0009]所述人体生理参数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心率血氧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0010]包括气囊盒,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形成于所述气囊盒中。
[0011]所述气囊盒中设置有密封防水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将所述气囊盒内分隔为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一腔室和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二腔室。
[0012]所述第二腔室的弹出口上安装有顶盖,且经设置所述气囊充气后能够冲开所述顶盖而弹出。
[0013]所述气体释放部经所述触发导气部与所述气囊连接的通道形成90度转向的气路。
[0014]所述手动撞针和所述电动撞针相对设置在所述气体释放部的两侧。
[0015]还包括臂套,所述防溺水救生装置的各部分设置在所述臂套上。
[0016]还包括震动警报器,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震动警报器发出震动提醒,当超过设定时长未收到来自用户的关闭震动提醒的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电动撞针撞破所述气体释放部。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其中气体释放部正常情况下处于密封状态,当手动触发开关被触发时,驱动或释放手动撞针撞破气体释放部,当至少满足第一条件即自动监测装置监测到被测参数(如心率血氧值、水压值中的一种或二种)超过对应的设定阈值时,处理器控制电机驱动电动撞针撞破气体释放部,释放的气体经触发导气部充入气囊,充气后的气囊从第二腔室的弹出口弹出,由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手动和自动多重触发保护机制,形成多道防溺水救生防线,保证气囊及时弹出提供浮力,保障用户安全,大大提高了防溺水救生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优选方案中,采用臂套式设计,用户以袖套的方式佩戴,还具有便捷、佩戴舒适的优点,保障用户水上运动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防溺水救生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1b为图1a所示的防溺水救生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1c为图1a所示的防溺水救生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气囊组模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气囊组模块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触发导气部俯视图。
[0025]图5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触发导气部主视图。
[0026]图6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心率血氧传感器,2

震动警报器,3

中央处理器,4

GPS模块,5

水压传感器,6

气罐,7

手动触发开关,8

气囊盒,9

臂套,10

电池,11

电机,12

电动撞针,13

螺杆,14

触发导气部,15

导气口,16

手动撞针,17

螺栓,18

魔术贴,19

顶盖,20

隔离层,21

气囊,22

导气装置与气囊螺纹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既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耦合或连通作用。
[003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气罐、手动触发开关、自动监测装置、处理器、电机、电源、手动撞针、电动撞针、触发导气部和气囊,所述手动撞针、所述电动撞针、所述电机和所述触发导气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气罐的气体释放部与所述触发导气部对接,所述触发导气部与所述气囊对接,所述手动触发开关与所述手动撞针相连,所述自动监测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电机与所述电动撞针相连,所述手动撞针和所述电动撞针与所述气体释放部相配合设置,所述气体释放部正常情况下处于密封状态,当所述手动触发开关被触发时,驱动或释放所述手动撞针撞破所述气体释放部,当至少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电动撞针撞破所述气体释放部,释放的气体经所述触发导气部充入所述气囊,充气后的所述气囊从所述第二腔室的弹出口弹出,所述满足第一条件为所述自动监测装置监测到被测参数超过设定阈值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监测装置包括人体生理参数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式防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生理参数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心率血氧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陈俊宇曾龙张露文庞峥琦陈惠琳赵越李舒兴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