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729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及施工方法,包括由若干掌子面围护桩形成的掘进掌子面;待施工的地下结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排管幕和下排管幕;上排管幕包括若干上排钢管;下排管幕包括若干下排钢管;若干上排钢管、若干下排钢管和若干掌子面围护桩互相对应;每一掌子面围护桩靠近上端的位置,以及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与对应的上排钢管和对应的下排钢管连接。施工时,首先,施工掘进掌子面的所有掌子面围护桩;然后,依次完成上排管幕的施工和下排管幕的施工;最后,按要求截断若干掌子面围护桩,打开掘进掌子面,完成地下结构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管幕施工,在逐根截断围护桩时,确保工作井掌子面的基坑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道路改造
,特别涉及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道路更新改造过程中,因交通不能中断或地下穿越重要建(构)筑物而采用管幕法支护;其工作井基坑常采用围护桩进行支护,因管幕施工周期长,且管幕施工需逐根截断围护桩,不利于工作井掌子面的基坑稳定。
[0003]因此,针对管幕施工,如何在逐根截断围护桩时,确保工作井掌子面的基坑稳定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及施工方法,实现的目的是针对管幕施工,在逐根截断围护桩时,确保工作井掌子面的基坑稳定。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设置于管幕掘进工作井中,对应待施工的地下结构的侧壁,包括由若干沿水平方向均布的掌子面围护桩形成的掘进掌子面。
[0006]其中,待施工的所述地下结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排管幕和下排管幕;所述上排管幕包括若干上排钢管;所述下排管幕包括若干下排钢管;
[0007]若干所述上排钢管、若干所述下排钢管和若干所述掌子面围护桩互相对应;
[0008]所述掘进掌子面靠近上端的位置,以及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上排管幕和所述下排管幕连接,即每一所述掌子面围护桩靠近上端的位置,以及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上排钢管和对应的所述下排钢管连接;
[0009]若干所述上排钢管露出的端部,以及若干所述下排钢管露出的端部均采用钢板焊接形成钢管幕管口。
[0010]优选的,每一所述掌子面围护桩与对应的所述上排钢管和对应的所述下排钢管之间均设有钢牛腿。
[0011]更优选的,每一所述钢牛腿包括两片竖直设置并互相平行的钢板;
[0012]两片所述钢板的一端设有弧形连接钢板;两片所述钢板之间靠近另一端的部分通过水平设置的角钢连接。
[0013]更优选的,每一所述钢牛腿的所述弧形连接钢板均通过焊接方式与相应的所述钢管幕管口连接;
[0014]每一所述钢牛腿的两片所述钢板均通过焊接方式与相应的所述掌子面围护桩侧壁上的预埋钢板连接。
[0015]优选的,对于深度超过10m的较深基坑,所述掘进掌子面朝向所述管幕掘进工作井
的一侧设有斜抛撑。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0017]步骤1、在所述管幕掘进工作井开挖至用于施工所述掌子面围护桩的第一次开挖面,施工所述掘进掌子面的所有所述掌子面围护桩;
[0018]步骤2、在所述管幕掘进工作井开挖至用于施工所述上排管幕的第二次开挖面;将每一所述掌子面围护桩靠近上端,用于设置所述上排管幕的位置截断;并在每一所述掌子面围护桩靠近上端截断的位置完成对应的所述上排钢管的设置,完成所述上排管幕的施工;
[0019]步骤3、所述上排管幕的施工完成后,继续在所述管幕掘进工作井开挖至施工所述下排管幕的第四次开挖面;将每一所述掌子面围护桩靠近中部,用于设置所述下排管幕的位置截断;并在每一所述掌子面围护桩靠近中部截断的位置完成对应的所述下排钢管的设置,完成所述下排管幕的施工;
[0020]步骤4、待所述上排管幕和所述下排管幕的施工全部完成后,按要求截断若干所述掌子面围护桩,打开所述掘进掌子面,完成所述地下结构的施工。
[0021]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在逐一施工所述上排钢管时,每一所述上排钢管与相应的所述掌子面围护桩靠之间设置钢牛腿实现固定,并在所述步骤4中,截断若干所述掌子面围护桩时,进行拆除。
[0022]优选的,对于深度超过10m的较深基坑,在所述步骤2和所述步骤3之间,在所述管幕掘进工作井开挖至第三次开挖面,增设斜抛撑。
[0023]优选的,在所述步骤3中,在逐一施工所述下排钢管时,每一所述下排钢管与相应的所述掌子面围护桩靠之间设置钢牛腿实现固定,并在所述步骤4中,截断若干所述掌子面围护桩时进行拆除。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针对管幕施工,在逐根截断围护桩时,确保工作井掌子面的基坑稳定。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施工掌子面围护桩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施工上排管幕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施工上排管幕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施工斜抛撑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施工斜抛撑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施工下排管幕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施工下排管幕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打开掘进掌子面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打开掘进掌子面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掌子面围护桩通过钢牛腿与钢管幕管口连接的端面
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掌子面围护桩通过钢牛腿与钢管幕管口连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实施例
[0039]如图8所示,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设置于管幕掘进工作井中,对应待施工的地下结构9的侧壁,包括由若干沿水平方向均布的掌子面围护桩2形成的掘进掌子面1。
[0040]其中,待施工的地下结构9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排管幕3和下排管幕6;上排管幕3包括若干上排钢管;下排管幕6包括若干下排钢管;
[0041]若干上排钢管、若干下排钢管和若干掌子面围护桩2互相对应;
[0042]掘进掌子面1靠近上端的位置,以及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与上排管幕3和下排管幕6连接,即每一掌子面围护桩2靠近上端的位置,以及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与对应的上排钢管和对应的下排钢管连接;
[0043]若干上排钢管露出的端部,以及若干下排钢管露出的端部均采用钢板焊接形成钢管幕管口7。
[0044]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掌子面围护桩2与对应的上排钢管和对应的下排钢管之间均设有钢牛腿4。
[0045]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钢牛腿4包括两片竖直设置并互相平行的钢板8;
[0046]两片钢板8的一端设有弧形连接钢板9;两片钢板8之间靠近另一端的部分通过水平设置的角钢10连接。
[0047]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
[0048]管幕掘进工作井采用掌子面围护桩2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并形成的掘进掌子面1,上排管幕3和下排管幕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设置于管幕掘进工作井中,对应待施工的地下结构(9)的侧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沿水平方向均布的掌子面围护桩(2)形成的掘进掌子面(1);待施工的所述地下结构(9)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排管幕(3)和下排管幕(6);所述上排管幕(3)包括若干上排钢管;所述下排管幕(6)包括若干下排钢管;若干所述上排钢管、若干所述下排钢管和若干所述掌子面围护桩(2)互相对应;所述掘进掌子面(1)靠近上端的位置,以及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上排管幕(3)和所述下排管幕(6)连接,即每一所述掌子面围护桩(2)靠近上端的位置,以及靠近中部的位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上排钢管和对应的所述下排钢管连接;若干所述上排钢管露出的端部,以及若干所述下排钢管露出的端部均采用钢板焊接形成钢管幕管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掌子面围护桩(2)与对应的所述上排钢管和对应的所述下排钢管之间均设有钢牛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钢牛腿(4)包括两片竖直设置并互相平行的钢板(8);两片所述钢板(8)的一端设有弧形连接钢板(9);两片所述钢板(8)之间靠近另一端的部分通过水平设置的角钢(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钢牛腿(4)的所述弧形连接钢板(9)均通过焊接方式与相应的所述钢管幕管口(7)连接;每一所述钢牛腿(4)的两片所述钢板(8)均通过焊接方式与相应的所述掌子面围护桩(2)侧壁上的预埋钢板(1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支护构造,其特征在于,对于深度超过10m的较深基坑,所述掘进掌子面(1)朝向所述管幕掘进工作井的一侧设有斜抛撑(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幕顶管群管掘进井的掌子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其浦玉炳王斌严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