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14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及其应用,是由下述制备方法制成:制备澄清的淀粉透明溶胶;取三聚氰胺和甲醛,加入淀粉透明溶胶,制备混合湿凝胶,老化,溶剂置换、干燥后得混合气凝胶,将制得的混合气凝胶球磨处理;取三聚甲醛和甲醛混合,进行预聚反应,得预聚物,将粉碎后的混合气凝胶加入预聚物中,加入乳化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丙二醇、发泡剂、的阻燃剂,混合均匀;微波发泡,固化定型后得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备的密胺泡绵发泡率高,轻质保温,进一步地提高了隔热性和吸音性。高了隔热性和吸音性。高了隔热性和吸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凝胶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密胺泡绵属热固性塑料,具有开孔充分的三维网格结构体系(开孔率高达 99%以上),其网格的长径比(L/D)在10到20之间,使得声波能方便有效地进入泡沫体的深层并转变为网格的震动能被消耗和吸收掉且有效地消除反射波,同时这种体系能使得泡绵在150
°‑
180
°
短暂环境下不易分解,加之其密度仅为8~ 12kg/m3,导热系数0.037W/m.K,因此产品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抗老化性。三聚氰胺泡绵本身是一种难燃物质,遇明火后表面迅速碳化,该产品在不添加任何阻燃剂的情况下,可达到DIN 4102所规定的B1级低可燃性材料标准(德国标准)、UL94

V0级高阻燃材料标准(美国保险协会标准),目前是我国公安部推荐使用的新型高科技防火材料。
[0003]气凝胶是一种特殊种类的纳米多孔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如:低密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可调节的表面化学性能等。由于气凝胶在物理、化学及机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气凝胶在保温隔热、催化、环境净化、化学传感器、声学传感器、储能设备、防水涂料、惯性约束聚变、高能物理、粒子捕获、生物医学及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4]若将气凝胶用于应用于密胺树脂高分子发泡材料中,将密胺树脂的发泡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进一步地提高密胺泡绵的隔热性和吸音性,但是,由于二氧化硅气凝胶力学性能不佳,需找到一载体,以解决二氧化硅气凝胶存在的力学性能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及其应用,可进一步的提高密胺泡绵的隔热性和吸音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是由下述制备方法制成:
[0008](1)称取2

5g可溶性淀粉和0.1

0.2g柠檬酸钠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在60 ℃以下以600rad/min的转速持续搅拌直到形成澄清的透明溶胶;
[0009](2)称取5

8g三聚氰胺,加入到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0.1g碳酸钠,70

75 ℃下搅拌10min,再加入10ml甲醛,70

75℃下搅拌20min,加入步骤(1)所得的透明溶胶和丙二醇,85

90℃下搅拌10min,加盐酸调pH值至1.5,在70

80 ℃条件下放置10

20h,待凝胶完全后,采用丙酮进行溶剂置换后,采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对凝胶进行处理,在35

45℃、8

12MPa的条件下干燥3

6h,得混合气凝胶;
[0010](3)将制得的混合气凝胶球磨处理30

50min,过100筛;取65

80g三聚甲醛和70

80ml甲醛混合,进行预聚反应,得预聚物,将粉碎后的混合气凝胶加入预聚物中,加入6

8g
乳化剂、12

16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

5g丙二醇、 3

7g发泡剂、2

6g的阻燃剂,混合均匀;微波发泡,固化定型后得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
[0011]其中,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苯磺酸钠。
[0012]其中,优选地,所述发泡剂为正戊烷、正丁烷、正己烷或二氯甲氟乙烷。
[0013]其中,优选地,所述阻燃剂为氰尿酸或聚磷酸铵。
[0014]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在飞机保温降噪中应用。
[0015]所述飞机包括减震降噪板,所述减震降噪板,包括硬性板、减震层、主板和防护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板上的降噪层,所述减震层位于所述硬性板和所述降噪层之间;
[0016]所述减震层包括减震板、软性套和传导弹簧,所述减震板设置在所述硬性板临近所述主板的一面,且所述减震板和所述硬性板的接触面积相同,所述减震板的材质为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所述减震板的内腔安装所述软性套,且所述软性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软性套均匀分布在所述减震板的腔内,且多个所述软性套的材质为密胺泡沫;多个所述软性套内均安装所述传导弹簧,且多个所述传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硬性板和所述降噪层连接。
[0017]所述降噪层包括第一降噪板和第二降噪板,所述第一降噪板设置在所述主板上,且所述第一降噪板临近所述减震板;所述第二降噪板安装在所述主板上,且所述第二降噪板远离所述第一降噪板。
[0018]所述防护层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安装在所述第二降噪板上,且所述第一防护板远离所述主板;所述第二防护板安装在所述第一防护板上,且所述第二防护板远离所述第二降噪板。
[0019]其中,优选地,所述减震板与所述第一降噪板的接触面积相同。
[0020]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厚度为8mm,且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降噪板的厚度相等。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在三聚氰胺/甲醛气凝胶中引入淀粉,缩短了凝胶的时间,降低了三聚氰胺/甲醛的密度,并有效改善了三聚氰胺/甲醛气凝胶的机械性能。
[0023]另外,在淀粉溶胶中加入柠檬酸钠,起到强化凝胶的作用,在凝胶老化的步骤中加入丙二醇,可以抑制凝颗粒生长,有利于凝胶网络间隙大小均匀,并增加了凝胶骨架的强度,避免了凝胶在后续的干燥过程中由于应力不均匀而造成的收缩和开裂。
[0024]本专利技术中的三聚氰胺/甲醛/淀粉湿凝胶具有独特的纳米多孔结构,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发泡的过程中,可吸附于树脂熔体中,改善了树脂熔体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备的密胺泡绵发泡率高,轻质保温,用在飞机的减震降噪板中,进一步地提高了隔热性和吸音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飞机用的减震降噪板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飞机用的减震降噪板的侧视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硬性板的俯视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说明:1、硬性板;2、减震板;3、软性套;4、传导弹簧;5、第一降噪板;6、主板;7、第二降噪板;8、第一防护板;9、第二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制备方法制成:(1)称取2

5g可溶性淀粉和0.1

0.2g柠檬酸钠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在60℃以下以600rad/min的转速持续搅拌直到形成澄清的透明溶胶;(2)称取5

8g三聚氰胺,加入到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0.1g碳酸钠,70

75℃下搅拌10min,再加入10ml甲醛,70

75℃下搅拌20min,加入步骤(1)所得的透明溶胶和丙二醇,85

90℃下搅拌10min,加盐酸调pH值至1.5,在70

80℃条件下放置10

20h,待凝胶完全后,采用丙酮进行溶剂置换后,采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对凝胶进行处理,在35

45℃、8

12MPa的条件下干燥3

6h,得混合气凝胶;(3)将制得的混合气凝胶球磨处理30

50min,过100筛;取65

80g三聚甲醛和70

80ml甲醛混合,进行预聚反应,得预聚物,将粉碎后的混合气凝胶加入预聚物中,加入6

8g乳化剂、12

16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

5g丙二醇、3

7g发泡剂、2

6g的阻燃剂,混合均匀;微波发泡,固化定型后得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胺泡绵,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苯磺酸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气凝胶改性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雪子李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峰特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