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及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704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及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管预备,圆管弯曲,圆管压扁,折弯一,折弯二,整形,切边切孔,表面处理以上八个步骤,通过各种对应工位的模具将圆管材料制造成制式标准统一的Z型铜鼻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铜鼻子制造相对现有的铜鼻子制造工艺,通过多重折弯整形的铜鼻子在用于端子的固定时避免因固定位置与被固定端面过近导致线缆与被固定物体表面的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Z型铜鼻子其制造装置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而且工艺简单易掌控,进一步提升生产产品冲压冷镦成型的标准和质量,提高了部分异型通用件的工作效率,避免了铜鼻子等产品多环节生产。避免了铜鼻子等产品多环节生产。避免了铜鼻子等产品多环节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及制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线端子
,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还涉及到了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铜鼻子又称线鼻子、铜接线鼻子、铜管鼻,接线端子等,是用于电线电缆连接到电器设备上的重要连接件。
[0003]以往生产铜鼻子产品时,效率较低、成本高、劳动人员占用大,尤其是现有铜鼻子通常采用铜管弯曲的方式进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弯曲形变出现不规则,批量生产的产品也存在差异与质量不稳定,不符合生产产品标准化管理的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克服现有铜鼻子制作工艺问题的一种的制作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装置,本专利技术的Z型铜鼻子其制造装置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而且工艺简单易掌控,进一步提升生产产品冲压冷镦成型的标准和质量,提高了部分异型通用件的工作效率,避免了铜鼻子等产品多环节生产。
[0005]针对上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圆管预备,准备管状的铜材,两端平整;
[0007]步骤二:圆管弯曲,将圆管进入弯管模具中,通过设备对其1/3处进行弯管加工;步骤三:圆管压扁,弯管加工完毕后将其置入压扁模具中,以弯曲处为分界线,将2/3的圆管通过压扁模具进行压扁加工为鼻翼,剩余1/3为线仓;
[0008]步骤四:折弯一,将通过压扁模具压扁后形成的鼻翼向压扁方向折弯
[0009]步骤五:折弯二,一次折弯完毕后,将折弯的鼻翼靠近末端2/3处为折弯角进行二次折弯,折弯方向相对步骤四的折弯一加工方向相反;
[0010]步骤六:整形,将经过上述步骤加工的铜鼻子移动至整形模具中进行轮廓整形;步骤七:切边切孔,将整形完成的铜鼻子置入冲压模具中对其鼻翼末端、鼻翼中央的固定孔进行加工,最后将移动至钻孔模具中从线仓开口方向伸入加工眼孔;步骤八:表面处理,将上述步骤制造完毕的铜鼻子进行表面处理。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二的弯管角度为60
°
,所述步骤三压扁加工后的鼻翼其一侧面与圆管外径相切,所述步骤四的折弯角度为90
°
使鼻翼与圆管的轴线垂直。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三圆管压扁加工前对待压扁得2/3圆管内孔进行粗糙度加工,用于在压扁后得鼻翼上下两半结合得更加紧密。
[0013]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若干的气动单元和电动单元,所述气动单元用于提供工件形变的压力,所述的电动单元用于为工件的工位切换提供动力,所述电动单元包括外径与圆管材料内径匹配且带有内孔的顶杆,所述设备本
体上依次设置有平整模具、弯曲模具、压扁模具、两段式折弯模具、整形模具以及冲压模具,所述平整模具包括夹头和切割片,所述夹头用于夹住圆管材料再进行两端平整加工,所述顶杆在平整模具进行两端平整加工完毕后伸入圆管材料一端并在圆管材料外侧设置有夹爪内外配合稳定夹持圆管,用于稳定夹持圆管输送进行工位切换。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弯曲模具包括顶针和推杆,所述推杆用于通过气动单元施加压力弯曲圆管,所述顶针用于插入圆管材料另一侧避免在推杆的压力下圆管受力产生非设计的形变。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压扁模具包括受气动单元驱动正对远离顶杆端2/3圆管材料的压模以及包括位于压扁模具和弯管模具间,可用于提升待压扁圆管材料内孔粗糙度的刮擦棒。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两段式折弯模具包括正对远离顶杆端2/3圆管材料的垂直顶模以及在垂直顶模工作完毕回退后方可启动的水平顶模,所述垂直顶模对应的气动元件为带有位移传感器的气缸。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整形模具包括带有与预加工产品铜鼻子外轮廓完全一致模腔的上下模,其用于对前端模具加工的工件进行标准化整形处理。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冲压模具包括对压扁成型的铜鼻子鼻翼末端进行多余材料切除的冲刀以及对鼻翼处固定孔材料切除的冲模。
[001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Z型铜鼻子其制造装置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而且工艺简单易掌控,进一步提升生产产品冲压冷镦成型的标准和质量,提高了部分异型通用件的工作效率,避免了铜鼻子等产品多环节生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方案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作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以及用于其制造工艺的制造装置,
[0023]步骤一:圆管材料预备,准备带内孔的管状铜材,将其放入制造装置的平整模具上,通过夹头夹持铜管两侧,切割片对铜管进行切割平整,避免凹凸不平的端部;步骤二:圆管弯曲,通过程序控制的电动单元将上步骤加工好的铜管材料,朝着弯曲模具输送,且同时控制电动单元在弯曲模具和平整模具之间将顶杆正对铜管内孔插入,插入深度为预设计的线仓深度,本方案为1/3处,然后启动两侧夹爪紧固夹持圆管材料,圆管材料受顶杆和夹爪夹持并通过电动单元步进依次切换加工模具直至加工完成;圆管材料在输送至弯管模具预定位置后锁定,气动单元驱动弯管模具的顶针伸入圆管的另一端圆孔内,深入深度为与顶杆相抵,然后启动正对圆管末端的推杆弯曲圆管;
[0024]步骤三:圆管压扁,弯管加工完毕后,通过电动单元将弯管置入压扁模具中,以弯曲处也就是1/3处为分界线,将末端2/3的圆管通过压扁模具进行压扁加工为鼻翼,剩余1/3
为线仓;
[0025]步骤四:折弯一,将压扁加工完毕的圆管,移至两段式折弯模具内,通过垂直顶模将压扁成型的鼻翼向下方折弯,折弯的角度为90
°
,一次折弯时水平顶模可位于一次折弯后鼻翼的一侧作为限位功能,用于避免鼻翼的折弯角度大于90
°
;步骤五:折弯二,一次折弯完毕后,将垂直顶模向上活动鼻翼长度的2/3距离,启动水平顶模进行二次折弯,两段折弯均完成后,通过电动单元将铜鼻子移动至整形模具内;
[0026]步骤六:整形,将经过上述步骤加工的铜鼻子移动至整形模具中,通过多角度的顶模形成预设计的模腔,进行轮廓整形,避免在上述步骤的加工中铜鼻子有不符合设计的形变;
[0027]步骤七:切边切孔,将整形完成的铜鼻子置入冲压模具中启动冲刀对其鼻翼末端的多余材料进行垂直切除、启动冲模将鼻翼中央的固定孔的多余材料进行冲除加工,最后将移动至钻孔模具中,通过顶杆的内孔伸入钻孔工具的方式对铜鼻子的线仓进行眼孔的开设;
[0028]步骤八:表面处理,将上述步骤制造完毕的铜鼻子进行表面处理。
[0029]优选的,所述步骤二的弯管角度为6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圆管预备,准备管状的铜材,两端平整;步骤二:圆管弯曲,将圆管进入弯管模具中,通过设备对其1/3处进行弯管加工;步骤三:圆管压扁,弯管加工完毕后将其置入压扁模具中,以弯曲处为分界线,将2/3的圆管通过压扁模具进行压扁加工为鼻翼,剩余1/3为线仓;步骤四:折弯一,将通过压扁模具压扁后形成的鼻翼向压扁方向折弯;步骤五:折弯二,一次折弯完毕后,将折弯的鼻翼靠近末端2/3处为折弯角进行二次折弯,折弯方向相对步骤四的折弯一加工方向相反;步骤六:整形,将经过上述步骤加工的铜鼻子移动至整形模具中进行轮廓整形;步骤七:切边切孔,将整形完成的铜鼻子置入冲压模具中对其鼻翼末端、鼻翼中央的固定孔进行加工,最后将移动至钻孔模具中从线仓开口方向伸入加工眼孔;步骤八:表面处理,将上述步骤制造完毕的铜鼻子进行表面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弯管角度为60
°
,所述步骤三压扁加工后的鼻翼其一侧面与圆管外径相切,所述步骤四的折弯角度为90
°
使鼻翼与圆管的轴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圆管压扁加工前对待压扁得2/3圆管内孔进行粗糙度加工,用于在压扁后得鼻翼上下两半结合得更加紧密。4.一种用于Z型铜鼻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若干的气动单元和电动单元,所述气动单元用于提供工件形变的压力,所述的电动单元用于为工件的工位切换提供动力,所述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书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连能端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