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及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88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及增氧机,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外壳、定子铁芯、线圈骨架、若干个绕组线圈、转子铁芯、永磁体和输出轴;定子铁芯设置于外壳内,定子铁芯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齿部;线圈骨架包括两个绝缘线架,每个绝缘线架朝向定子铁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凸部,两个绝缘线架相对嵌设于定子铁芯的两侧;若干个绕组线圈绕设于线圈骨架上,每个绕组线圈分别穿设于两个绝缘线架的两个绕线槽;转子铁芯设置于定子铁芯内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当应用在增氧机时,可以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重量较轻、易于维修,且不容易造成对鱼塘的污染。且不容易造成对鱼塘的污染。且不容易造成对鱼塘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及增氧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及增氧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鱼塘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增氧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增氧机都是通过感应电机加上减速齿轮箱来驱动叶轮进行旋转,这样的设置具有以下的缺点:

采用的驱动结构较为复杂,运行噪音大,且整个装置的重量过重,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齿轮箱不易维修,容易发生漏油现象,进而导致鱼塘被污染;

感应电机配合齿轮箱的结构的输出功率较低,不利于节省能源;

增氧机在运作过程中会在水面上溅起巨大水花,飞溅的水花可能对感应电机和齿轮箱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当应用在增氧机时,可以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重量较轻、易于维修,且不容易造成对鱼塘的污染。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增氧机。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外壳;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齿部,每相邻两个所述齿部之间设置有绕线槽;线圈骨架,包括两个绝缘线架,每个所述绝缘线架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凸部,每个所述凸部上设置有通槽,每相邻两个所述凸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齿部相适配的让位槽,两个所述绝缘线架相对嵌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侧;若干个绕组线圈,绕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每个所述绕组线圈分别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槽;转子铁芯,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内侧;永磁体,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壁;输出轴,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外壳。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线圈骨架由两个绝缘线架构成,绝缘线架可直接扣装在定子铁芯上,这样便不需要在设置绕组线圈的时候,在定子线圈的每个绕线槽中独立插入绝缘纸,一方面有利于线圈骨架的安装,另一方面还便于利用自动绕线机直接进行绕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当本专利技术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应用在增氧机上时,只需将输出轴与叶轮进行连接即可,替换了传统的感应电机加减速齿轮箱的驱动结构,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单、重量较轻,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省掉了减速齿轮箱,整个装置更易于维修,避免了齿轮箱对鱼塘的污染,并降低了整个装置的运行噪音;此外,由于电机是内转子结构,增氧机运行时溅起的水花不容易进入到电机内部,也就不容易对电机造成损害,使用寿命更长。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外环,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外环的外壁;内环,设有通孔,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轴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子铁芯呈扁平结构,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长度为轴向长度的5~10倍。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壳体;端盖,与所述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外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与所述端盖相抵接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盖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台阶孔,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端盖相对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台阶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壳体处设置有密封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永磁体包括首尾相连的2N片磁瓦,所述磁瓦的材料为烧结钕铁硼,N为正整数。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增氧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叶轮,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若干个浮体,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增氧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代替传统的感应电机加减速齿轮箱的驱动结构,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变得更为简单、整体重量较轻,并且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输出功率要远大于感应电机加减速齿轮箱的输出功率,有利于节能;同时,避免了减速齿轮箱可能发生漏油或者损坏的情况,整个装置更为环保、易于维修。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浮体通过相应的连接杆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浮体以圆周均布的方式设置。
[00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圈骨架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子铁芯与线圈骨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线圈骨架与绕组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在隐去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和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子铁芯与永磁体的两种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外壳100、壳体110、端盖120、第一轴承140、第二轴承150、密封件160、定子铁芯200、齿部210、绕线槽220、绝缘线架300、凸部310、通槽311、让位槽320、绕组线圈400、转子铁芯500、外环510、内环520、连接轴530、永磁体600、输出轴700、控制器800、叶轮900、浮体1000、控制器外壳1100、连接杆1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齿部,每相邻两个所述齿部之间设置有绕线槽;线圈骨架,包括两个绝缘线架,每个所述绝缘线架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凸部,每个所述凸部上设置有通槽,每相邻两个所述凸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齿部相适配的让位槽,两个所述绝缘线架相对嵌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侧;若干个绕组线圈,绕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每个所述绕组线圈分别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槽;转子铁芯,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内侧;永磁体,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壁;输出轴,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外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外环,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外环的外壁;内环,设有通孔,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呈扁平结构,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长度为轴向长度的5~10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端盖,与所述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雷郭建林黄森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柏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