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682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其中,所述真空源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在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设置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设置于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侧部的第一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内的第二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设置于电机主体底部的主气流进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的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一排风口,其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最低点至少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齐平,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的最低点高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电机机主机持续降温,同时气流经冷却后能自动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对电机主机内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气流经冷却后能自动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吸尘器工作时,其电机的电路板会由于长时间工作而导致发热,因此需在吸尘器工作时对电机进行降温,现有的吸尘器的针对电机的冷却系统通常比较简单,环境中的液体很容易进入到电机的电路板上,导致电路板进水损坏。
[0003]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能对电机主机内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气流经冷却后能自动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对电机主机内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冷却气流带进的水气冷凝后能自动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在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设置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设置于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侧部的第一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内的第二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设置于电机主体底部的主气流进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的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一排风口,其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最低点至少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齐平,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的最低点高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
[0006]优选地,所述机架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竖向均布有多个倾斜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导风通道进风孔;所述导风通道进风孔与对应的凹槽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凹槽的下侧面分别倾斜设置,且其外端部的高度低于其内端部。
[0007]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沿机架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呈倒置的L形,其竖直段竖直设置,水平段倾斜设置,且越靠近竖直段的高度越低,以便于水从水平段流向竖直段。
[0008]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的竖直段高度至少为10CM。
[0009]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竖直段的底面的高度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高度是平齐的,以使得导风通道内积聚的水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完全排出。
[0010]优选地,所述电机上盖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位于第二导风孔的外部,并包裹第二导风孔,以将冷却气流中的水阻隔在凸环的外部;所述第二导风孔与第一导风孔之间的电机上盖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为斜面,以将凸环阻挡的水分随着斜面从第一导风孔流出。
[0011]优选地,所述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与电机主气流进风孔连通,以使气流随
着主气流一同排出真空源。
[0012]优选地,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含机架、真空源和收集箱,其中真空源和收集箱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真空源包括电机上盖、电机安装座和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设置在电机安装座内,所述电机上盖设置在电机主体的上方,所述电机上盖和电机安装座配合将电机机主体固定,包含如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通过将冷却气流从导风通道的导风通道进风孔进入,并依次经过导风通道、导风通道出风孔、第一导风孔、第二导风孔、冷却气流进风口到达电机组件内对电路板等部件进行持续降温,对电路板等部件降温后的气流继续流经进风通道、进风通道排风口与主气流汇合,最后随着主气流经过主气流第一排风口、主气流第二排风口和主气流第三排风口排出到机体外,实现对电路板等部件的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冷却气流带进的水气冷凝后能沿电机上盖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导风通道和导风通道进风孔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放大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机架的第一角度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机架的第二角度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机架去掉盖板时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部的放大图;图9为图8中D部的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电机上盖去掉盖子的第一角度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电机上盖去掉盖子的第二角度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电机组件的第一角度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第二角度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电机组件的剖视放大图;其中:1、机架;2、电机组件;3、尘桶;11、盖板;12、导风通道;13、凹槽;14、排水槽;15、引流部;21、电机上盖;22、电机主体;23、电机安装座;24、环形凸起;121、导风通道进风
孔;122、导风通道出风孔;211、第一导风孔;212、第二导风孔;213、凸环;214、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5、主气流第三排风口;216、围板;217、冷却气流区域;218、主气流区域;219、盖子;221、冷却气流进风口;222、进风通道;223、进风通道排风口;224、主气流进风孔;225、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6、电路板;227、气管;1221、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

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在机架1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设置于机架1内的导风通道12、设置于机架1盖板11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122、设置于电机上盖21的侧部的第一导风孔211、设置于电机上盖21内腔底部的中心部的第二导风孔212、设置于电机主体22的上端部的冷却气流进风口221、设置于电机主体22的侧壁上的进风通道222、设置于电机主体22底部的主气流进风孔224、设置于电机主体22的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5、设置于电机上盖21内腔底部的侧部的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4和设置于电机上盖21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三排风口215;外部的冷却气流能从导风通道进风孔121进入导风通道12,再从导风通道出风孔122进入第一导风孔211,再经过第二导风孔212、冷却气流进风口221进入电机主体22内,冷却设置在电机主体22内的电路板226等部件后,再经过进风通道222进入主气流进风孔224中,然后随主气流排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在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设置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设置于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侧部的第一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内的第二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设置于电机主体底部的主气流进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的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一排风口,其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最低点至少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齐平,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的最低点高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竖向均布有多个倾斜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导风通道进风孔;所述导风通道进风孔与对应的凹槽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凹槽的下侧面分别倾斜设置,且其外端部的高度低于其内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沿机架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呈倒置的L形,其竖直段竖直设置,水平段倾斜设置,且越靠近竖直段的高度越低,以便于水从水平段流向竖直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的竖直段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宗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川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