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76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包括无菌贴片和伤口施药棉,所述伤口施药棉安装在无菌贴片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伤口施药棉外侧的无菌贴片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抗过敏粘胶,通过在该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的伤口施药棉横向内部增加有新型的持续施药装置,通过往该新型的持续施药装置内部注入辅助伤口快速复原的药液,然后持续施药装置内部的药液则会以极其缓慢的过程渗透到伤口施药棉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伤口施药棉中可长时间含有辅助伤口快速复原的药液来辅助患者伤口复原,这样能够避免每天需要多次更换整个伤口包扎贴的繁琐操作,同时也能够使得伤口包扎贴可一直保持最佳状态贴附在伤口处来进行包扎和恢复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

技术介绍

[0002]无菌敷贴类似“创口贴”的一种医疗产品,常用耗材,用于不同伤口的清创包扎,利于伤口愈合,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骨架,富含60%水份,通过所含薄荷脑等有效成份与水凝胶物理作用达到冷敷治疗效果,可以降低关节组织损伤,消除肿胀疼痛减少炎症的并发,内层(伤口接触面)为聚氨酯水凝胶,外层为医用非织造布,水凝胶内层四周有医用压敏胶,便于将敷料贴于伤口处,产品从人体上揭下时,皮肤上无残留粘性物质,内层半透明水凝胶结净、无异味,浸提液pH值在5.0~7.0范围内,含水率大于60%、饱和吸水率大于60%,无菌。
[0003]现有的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在使用时都是首先需要对患者伤口进行医疗清洗,当清洗完成之后则需要在患者伤口处涂抹辅助伤口恢复的药剂,然后再直接把包扎贴粘贴到患者伤口处,而因为伤口处涂抹的辅助伤口恢复的药剂有限,所以患者每天都需要更换贴附在伤口处的包扎贴,而每天多次更换包扎贴不仅会增加患者更换包扎贴时因为撕除包扎贴时产生的痛苦,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因为伤口处涂抹的辅助伤口恢复的药剂有限,所以患者每天都需要更换贴附在伤口处的包扎贴,而每天多次更换包扎贴不仅会增加患者更换包扎贴时因为撕除包扎贴时产生的痛苦,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速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包括无菌贴片和伤口施药棉,所述伤口施药棉安装在无菌贴片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伤口施药棉外侧的无菌贴片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抗过敏粘胶,所述无菌贴片内部还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抗过敏粘胶和伤口施药棉的前端外部还设置有粘胶保护片,所述伤口施药棉的横向内部设置有内嵌固定孔,所述内嵌固定孔的内部内嵌有持续施药装置,所述持续施药装置包括医用级软管、橡胶收缩孔片和软硅胶封头,所述医用级软管横向内嵌在内嵌固定孔的内部,所述医用级软管前端外壁内部内嵌有橡胶收缩孔片,所述医用级软管的右端设置有软硅胶封头。
[0006]优选的,所述无菌贴片的四角处均采用圆弧形弧面处理,所以无菌贴片的前端能够通过抗过敏粘胶完整的贴合在患者皮肤上。
[0007]优选的,所述医用级软管是由医用级软塑料材质构成的矩形管状结构,所述医用级软管的拐角处均为弧形拐角,所述医用级软管的厚度为伤口施药棉厚度的一半。
[0008]优选的,所述医用级软管前端内部共设置有六个橡胶收缩孔片,所述橡胶收缩孔
片与医用级软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橡胶收缩孔片在正常状态时收缩口的直径仅为零点一毫米。
[0009]优选的,所述粘胶保护片的一侧外壁上还设置有一个半圆形撕扯片,所述粘胶保护片连接在抗过敏粘胶的前端后可通过撕扯片把粘胶保护片从抗过敏粘胶前端撕扯下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在该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的伤口施药棉横向内部增加有新型的持续施药装置,且该新型的持续施药装置是通过伤口施药棉内部的内嵌固定孔进行固定且不能拆卸的,而通过往该新型的持续施药装置内部注入辅助伤口快速复原的药液,然后持续施药装置内部的药液则会以极其缓慢的过程渗透到伤口施药棉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伤口施药棉中可长时间含有辅助伤口快速复原的药液来辅助患者伤口复原,这样能够避免每天需要多次更换整个伤口包扎贴的繁琐操作,同时也能够使得伤口包扎贴可一直保持最佳状态贴附在伤口处来进行包扎和恢复使用;
[0012]2、本技术的持续给药装置的具体使用方式如下,首先该持续给药装置上的医用级软管是一直且不可拆卸的固定在伤口给药棉内部的内嵌固定孔内,当需要把该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粘贴包扎在患者伤口处进行辅助恢复时,首先需要把辅助伤口复原的药液注入到注射筒内部,然后把内部装有药液的注射筒上的注射针穿过软硅胶封头并插入到医用级软管内部,然后把注射筒内部的药液注入到医用级软管内部,然后再退出注射筒,此时软硅胶封头则会收缩重新封闭针孔,从而防止其内部的药液快速的泄露出去,然后则正常在患者伤口处重新贴附该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当伤口包扎贴正常使用时,此时存储在医用级软管内部帮助伤口恢复的药液则会通过开口直径只有零点一毫米的橡胶收缩孔片缓慢的渗透到伤口施药棉内部,这样则能够使得伤口施药棉内部可一直存在适量的帮助伤口恢复的药液,从而能够避免每天需要多次使用该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避免每次更换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时需要把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的包扎贴撕掉时产生的痛楚。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伤口施药棉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持续施药装置单独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无菌贴片;2、抗过敏粘胶;3、透气孔;4、伤口施药棉;5、粘胶保护片;6、持续施药装置;7、内嵌固定孔;8、医用级软管;9、橡胶收缩孔片;10、软硅胶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包括无菌贴片1和伤口施药棉4,伤口施药棉4安装在无菌贴片1的前端外壁上,无菌贴片1的四角处均采用圆弧形弧面处理,所以无菌贴片1的前端能够通过抗过敏粘胶2完整的贴合在患者皮肤上,无菌贴片1四角处采用圆弧处理能够防止其四角为尖锐棱角顶在患者皮肤上而造成不适的情况发生,且无菌贴片1采用无菌处理后也能够有效的阻止外部细菌侵入到患者伤口处而造成患者伤口感染发炎的情况发生,伤口施药棉4外侧的无菌贴片1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抗过敏粘胶2,无菌贴片1内部还设置有透气孔3,抗过敏粘胶2和伤口施药棉4的前端外部还设置有粘胶保护片5,伤口施药棉4的横向内部设置有内嵌固定孔7,内嵌固定孔7的内部内嵌有持续施药装置6,粘胶保护片5的一侧外壁上还设置有一个半圆形撕扯片,粘胶保护片5连接在抗过敏粘胶2的前端后可通过撕扯片把粘胶保护片5从抗过敏粘胶2前端撕扯下来,这样当准备使用该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来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贴附时,此时则首先需要撕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包括无菌贴片(1)和伤口施药棉(4),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施药棉(4)安装在无菌贴片(1)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伤口施药棉(4)外侧的无菌贴片(1)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抗过敏粘胶(2),所述无菌贴片(1)内部还设置有透气孔(3),所述抗过敏粘胶(2)和伤口施药棉(4)的前端外部还设置有粘胶保护片(5),所述伤口施药棉(4)的横向内部设置有内嵌固定孔(7),所述内嵌固定孔(7)的内部内嵌有持续施药装置(6),所述持续施药装置(6)包括医用级软管(8)、橡胶收缩孔片(9)和软硅胶封头(10),所述医用级软管(8)横向内嵌在内嵌固定孔(7)的内部,所述医用级软管(8)前端外壁内部内嵌有橡胶收缩孔片(9),所述医用级软管(8)的右端设置有软硅胶封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护理用伤口包扎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贴片(1)的四角处均采用圆弧形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静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