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58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解决了现有弧形针用于垂直缝合时存在占据空间大、手术视野受限、不适用于缝合方向与术者呈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情况影响缝合效果的问题。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包括缝合线;还包括S型主体部,S型主体部的前端一体设置有带有尖端的针尖部、后端一体设置有针尾部,缝合线固定连接于针尾部;所述S型主体部呈前部、后部弧度相等的对称结构;所述针尾部的后端部开设有安装孔,缝合线固定穿设于安装孔内;针尖部与针尾部均为前细后粗的连续过渡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降低脑深部吻合难度的目的,适用于手术视野窄小的深部操作,尤其适合于缝合方向与术者呈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情况。者呈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情况。者呈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


[0001]本技术涉及外科用缝合针,具体是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深部脑血管显微缝合及颅底硬膜修补多采用近似半圆的弧形针。吻合时,持针器夹持在中后1/3处,多采用垂直的方式持针缝,进而完成血管或组织的缝合。在吻合脑深部血管和硬膜缝合时,由于手术术野狭小,在手术术野平面内的平行显微缝合往往受到限制,采用由浅到深的垂直于手术视野的缝合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000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弧形针用于由浅到深的垂直缝合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弧形针弧度较小,占据了较大的术野空间,不适合在脑深部狭小空间缝合;二是持针器夹持在弧形针的中后1/3处的方式不适用于缝合方向与术者呈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情况;三是持针器顺弧形针方向并夹持在尾端的方式做脑深部缝合时,手术视野受限,实施缝合操作困难,极易造成缝合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弧形针用于垂直缝合时存在占据空间大、手术视野受限、不适用于缝合方向与术者呈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情况影响缝合效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
[0005]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包括缝合线;还包括S型主体部,S型主体部的前端一体设置有带有尖端的针尖部、后端一体设置有针尾部,缝合线固定连接于针尾部。
[0007]本技术S型主体部的结构设计在不增加缝合针长度的情况下,采取正反双弯设计,使缝合针主体相对弧度更大,符合脑深部垂直缝合的特点,有利于垂直进针缝合,最小程度的损伤血管内膜,尤其适用于缝合方向平行或近乎平行于术者的情况,可有效避免术者腕部下压情况;针尾部反向弯曲的结构设计,适合在术中夹持本缝合针。
[0008]工作时,持针器夹持针尾部,使持针器与本缝合针呈直线,以获得较大的力矩,将针尖部由浅到深插入需吻合组织进针,而后出针,重复上述过程完成脑深部组织间的显微缝合,在此过程中,术者可根据需要将持针器夹持在S型主体部后部的不同部位,以避免术者腕部下压的情况,克服了现有弧形针用于垂直缝合时存在占据空间大、手术视野受限、不适用于缝合方向与术者呈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情况影响缝合效果的问题。
[0009]所述S型主体部呈前部、后部弧度相等的对称结构。
[0010]该结构设计能够获得更大的力矩,方便术者进针、出针动作的进行。
[0011]所述针尾部的后端部开设有安装孔,缝合线固定穿设于安装孔内。
[0012]针尖部与针尾部均为前细后粗的连续过渡结构。
[0013]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降低脑深部吻合难度的目的,而且术野能够满足术者的操作要求,同时有效避免术者腕部下压情况,缓解术者的疲劳,进一步的,有
效提高了缝合效率,减少了深部手术缝合时间,进而减少了术中血管阻断的时间,具有便于垂直进针、对血管内膜损伤小的优点,适用于手术视野窄小的深部操作,尤其适合于缝合方向与术者呈平行或近乎平行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
[0016]图中,1

缝合线,2
‑ꢀ
S型主体部,3

针尖部,4

针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包括缝合线1;还包括S型主体部2,S型主体部2的前端一体设置有带有尖端的针尖部3、后端一体设置有针尾部4,缝合线1固定连接于针尾部4。
[0018]所述S型主体部2呈前部、后部弧度相等的对称结构。
[0019]所述针尾部4的后端部开设有安装孔,缝合线1固定穿设于安装孔内。
[0020]针尖部3与针尾部4均为前细后粗的连续过渡结构。
[0021]具体实施过程中,S型主体部2、针尖部3与针尾部4均为实心结构;针尖部3的直径小于S型主体部2的直径,针尾部4的直径大于S型主体部2的直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深部显微缝合针,包括缝合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型主体部(2),S型主体部(2)的前端一体设置有带有尖端的针尖部(3)、后端一体设置有针尾部(4),缝合线(1)固定连接于针尾部(4);所述S型主体部(2)呈前部、后部弧度相等的对称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祥恩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