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57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掘进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掘进设备,掘进设备包括:本体;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一端与本体相铰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于本体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输送装置铰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输送装置进行转动,以调整输送装置的另一端相对于本体的高度。通过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伸出或缩回,来驱动输送装置绕铰接点,整体相对于本体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调整输送装置整体的旋转角度,达到调整输送装置上料或者落料高度的目的,同时,由于输送装置整体能够相对于本体旋转一定的角度,输送装置在作业时上料或者落料高度能够自由调整,有效避免输送装置与其他输送装置或装载车辆发生干涉现象。发生干涉现象。发生干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掘进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巷道掘进
,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掘进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掘进机工作过程中,截割下来的物料通过铲板收集送到第一运输机上运出货料。掘进机工作时可能是“上山”工况,也可能是“下山”工况。当第一运输机在上山时的角度有时可能过大,造成运料困难,当第一运输机在下山时的角度有时可能过小,造成落料高度不足,以及第一运输机刮板链在工作中由于货料清理不及时易发生卡链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输送装置上料或者落料高度难以调整,以及容易出现卡链的技术问题。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掘进设备,掘进设备包括:本体;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一端与本体相铰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于本体上,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输送装置铰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输送装置进行转动,以调整输送装置的另一端相对于本体的高度。
[0005]本技术提供的掘进设备包括本体、输送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输送装置的一端与本体进行铰接,以实现输送装置能够绕铰接点相对于本体转动,驱动装置设置在本体上,以实现通过本体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连接,并设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输送装置铰接,以实现驱动装置驱动输送装置进行转动,以调整输送装置的另一端相对于本体的高度。即,通过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伸出或缩回,来驱动输送装置绕铰接点,整体相对于本体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调整输送装置整体的旋转角度,达到调整输送装置上料或者落料高度的目的。
[0006]具体地,掘进设备在作业过程中,截割下来的物料通过输送装置传送出去,通过将输送装置的一端铰接在本体上,能够将输送装置固定在本体上,同时还能够使输送装置绕铰接点转动,将驱动装置设置在本体上,具体安装位置为远离铰接点一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并将输出端与输送装置连接,这样,在驱动装置工作时,通过输出端的伸出或者缩回来驱动输送装置绕铰接点相对于本体进行转动,输送装置相对于本体转动角度的大小可通过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行程来调整,实现了输送装置的上料或者落料高度可调整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送装置在上山作业时的角度有时可能过大,造成运料困难,以及在下山作业时的角度有时可能过小,造成落料高度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输送装置整体能够相对于本体旋转一定的角度,即输送装置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本体进行高度调整,这样,输送装置在作业时上料或者落料高度能够自由调整,有效避免输送装置与其他输送装置或装载车辆发生干涉现象,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并且,掘进设备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易于安装和调试,适合井下或巷道等狭小空间进行作业。
[0007]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掘进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输送装置包括:溜槽;中板组件,设置于溜槽的槽底的外侧;中板组件的一端与本体相铰接,中板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铰接。
[0009]在该技术方案中,输送装置包括中板组件和溜槽。其中,中板组件设置于溜槽的槽底的外侧,且中板组件的一端与本体进行铰接,中板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铰接,以实现中板组件带动溜槽一起,整体围绕一端铰接点相对于本体转动,进而实现了输送装置整体旋转角度的调节,达到调整输送装置上料或者落料高度的目的。
[0010]具体地,中板组件与溜槽通过焊接或者螺栓把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中板组件的一端铰接在本体上,中板组件的另一端铰接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上,这样,当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伸出时,驱动中板组件带动溜槽一起相对于本体转动,即输送装置整体相对于本体竖直向上转动,此时输送装置与水平方向夹角逐渐增大,即输送装置的另一端相对于本体的高度增大,这样上料或落料高度逐渐增高。当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缩回时,驱动中板组件带动溜槽整体相对于本体竖直向下转动,此时输送装置与水平方向夹角逐渐减小,即输送装置的另一端相对于本体的高度减小,这样上料或落料高度逐渐降低。通过驱动装置的伸出或缩回,调整输送装置整体转动角度,进而实现掘进设备作业时,输送装置作业时的落料高度可自由调整。
[00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中板组件包括:架体;第一铰接部,第一铰接部设置于架体一端,与本体铰接;第二铰接部,第二铰接部设置于架体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其中,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设置于架体上,且位于架体远离溜槽的同一侧。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中板组件包括架体、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其中,第一铰接部设置在架体一端,与本体进行铰接,第二铰接部设置在架体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进行铰接,以实现中板组件在驱动装置驱动下,与输送装置整体绕第一铰接部相对于本体转动,进而能够调整输送装置与本体之间的角度,实现输送装置作业时的落料高度可自由调整。
[0013]具体地,第一铰接部通过铰接轴与本体进行铰接,以实现中板组件能够围绕第一铰接部的铰接轴旋转,进而实现输送装置整体能够围绕第一铰接部的铰接轴,相对于本体进行旋转。第二铰接部通过铰接轴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进行铰接,以实现驱动装置对中板组件进行驱动,并通过铰接轴转动调整驱动装置输出端与第二铰接部铰接角度,进而实现对输送装置转动角度的调整。通过设置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在架体上,并且位于架体远离溜槽的一侧,即设置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在架体上,并背离溜槽一侧安装设置,以实现架体的另一侧与溜槽进行焊接或者螺栓把合,使中板组件与溜槽成为一个结构整体,并相对于本体整体转动,进而实现掘进设备作业时,输送装置相对于本体能够整体转动,可自由调整输送装置作业时的落料高度,避免与装载车辆发生干涉,提高输送物料的效率。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掘进设备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设置于本体上,位于输送装置的至少一侧;定位销,定位销与定位部相配合以对调整后的输送装置进行定位。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掘进设备还包括定位部和定位销。其中,定位部设置在本体上,位于输送装置的至少一侧,以实现定位部位置便于作业人员进行定位操作,并且定位销与定位部相配合以对输送装置进行定位,以实现在输送装置转动一定角度后,即输送装置调
整到合适位置后,也即满足作业高度需求时,作业人员对输送装置进行位置固定,从而避免驱动装置持续受力,减少生产作业损耗,延长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6]具体地,定位部可以设置在本体的一侧或者两侧,具体安装位置可设置在驱动装置的后侧,也可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自行进行设置,便于作业人员进行定位操作,定位销与定位部相配合使用,实现对输送装置进行定位,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一方面防止输送装置在上料或落料过程中,物料对驱动装置持续施加压力,减少物料对驱动装置的冲击,保证驱动装置不受冲击力,减少生产损耗。另一方面,通过定位部与定位销配合使用,提高输送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提高了物料输送效率。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至少两个定位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本体上,定位销插设于任一定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掘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掘进设备包括:本体;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相铰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装置铰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输送装置进行转动,以调整所述输送装置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本体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溜槽;中板组件,设置于所述溜槽的槽底的外侧;所述中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相铰接,所述中板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组件包括:架体;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设置于所述架体一端,与所述本体铰接;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设置于所述架体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输出端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设置于所述架体上,且位于所述架体远离所述溜槽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掘进设备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至少一侧;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以对调整后的所述输送装置进行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掘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健李洪亮盖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