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及出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636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及出风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主要解决了现有壁挂机出风口风量集中,出风直吹人的技术问题。该导风板组件包括扰流结构和导风板,其中,扰流结构和导风板均与空调器壳体转动连接,且当扰流结构和导风板打开空调器的出风口时,转动扰流结构至出风口以用于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实现两种不同的导风效果,在不需要扰流时,扰流结构和导风板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常规的导风效果;在需要扰流柔风送风时,将扰流结构转出使得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扰流孔隙排出。扰流孔隙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及出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设置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器及出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开始使用空调器时,希望能够达到迅速制冷、吹风作用明显的效果。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房间内温度的迅速降低,空调器的高风速出风状态及直吹感会引起人体不舒适感。为解决舒适性问题,空调器中会设有扫风结构。在传统的扫风结构设计中,室内壁挂机空调器一般通过导风板及扫风叶片实现扫风及引流,以达到左右扫风和上下扫风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扫风,一方面,不能满足使用者不同时段的不同制冷需求,另一方面,导风板一般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平直板,导风方向比较固定,灵活性差。
[0003]另外,在一般的空调器结构中,由于导风板具有一定厚度,制冷工况下,当空调器在运行时,冷空气经由出风口到达导风板上方,此时导风板底部仍旧为房间里原先的热空气,冷热相接温差较大,在导风板容易形成凝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设置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器及出风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壁挂机出风口风量集中,出风直吹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扰流结构和导风板,其中,所述扰流结构和所述导风板均与空调器壳体转动连接,且当所述扰流结构和所述导风板打开空调器的出风口时,转动所述扰流结构至所述出风口以用于所述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所述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包括下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与所述空调器壳体转动连接,当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扰流结构位于所述下导风板的内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还包括上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与所述空调器壳体转动连接,当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内部形成有中空腔结构,所述扰流结构位于所述中空腔结构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导风板为弧形板且所述下导风板的弧度大于所述上导风板的弧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为板状结构;或者,所述扰流结构为通过连接杆组装形成且通过相临的所述连接杆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扰流孔隙。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包括扰流杆,所述扰流杆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扰流杆依次平行间隔设置,所有所述扰流杆的同一端通过对应的固定杆结构相连接,所述固定杆结构连接所述空调器壳体或所述导风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所述扰流杆的直径范围为2.5mm~3.5mm;相邻两个所述扰流杆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扰流杆直径的比值不大于4。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杆的端部插入对应的所述固定杆结构且所述扰流杆与所述固定杆结构之间设置有轴承。
[0015]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导风板组件。
[0016]一种利用所述的导风板组件调节空调器出风的出风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启动空调器,当室内温度未达到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扰流结构和所述导风板打开空调器的出风口;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扰流结构动作或所述扰流结构及所述导风板共同动作以用于使所述空调器排出的空气可通过所述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
[0017]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包括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内部形成有中空腔结构,所述扰流结构位于所述中空腔结构内;关于所述扰流结构和所述导风板打开空调器的出风口:所述上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以及所述扰流结构共同同向转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且当所述上导风板旋转至所述空调器壳体内,所述扰流结构动作至所述出风口,可实现所述空调器排出的空气通过所述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扰流结构和导风板,当空调器开启时,导风板组件转出,在一段时间内,气流直接通过出风口吹出,风量较大,风感较强,能够实现迅速制冷效果,带来直观吹风感受;当房间温度降下来后,不需要强烈风感,可以调节扰流结构或调节扰流结构和导风板,使得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上的扰流孔隙排出,此时,气流边界层被破坏,气流流动形式变为湍流流动,冷空气气流分布更加均匀,空调不再有强烈的吹风风感,实现更好的房间舒适性效果,能够通过一块导风板组件实现两种不同的导风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0]导风板包括上导风板和设置在上导风板下侧的下导风板,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内部形成有中空腔结构,扰流结构位于中空腔结构内,导风板的上述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凝露的生成。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剖视示意图(导风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剖视示意图(扰流结构与导风板均处于打开状态);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剖视示意图(空调器经过扰流结构出风);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扰流结构;2

空调器壳体;3

上导风板;4

下导风板;5

扰流杆;6

蒸发器;7

贯流风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8]参见图1

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扰流结构1和导风板,其中,扰流结构1和导风板均与空调器壳体2转动连接,且当扰流结构1和导风板打开空调器的出风口时,转动扰流结构1至出风口以用于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1上的扰流孔隙排出。当空调器开启时,导风板组件转出,在一段时间内,气流直接通过出风口吹出,风量较大,风感较强,能够实现迅速制冷效果,带来直观吹风感受。当房间温度降下来后,不需要强烈风感,可以调节扰流结构1或调节扰流结构1和导风板,使得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扰流结构1上的扰流孔隙排出,此时,气流边界层被破坏,气流流动形式变为湍流流动,冷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扰流结构(1)和导风板,其中,所述扰流结构(1)和所述导风板均与空调器壳体(2)转动连接,且当所述扰流结构(1)和所述导风板打开空调器的出风口时,转动所述扰流结构(1)至所述出风口以用于所述空调器排出的空气能通过所述扰流结构(1)上的扰流孔隙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下导风板(4),所述下导风板(4)与所述空调器壳体(2)转动连接,当所述导风板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扰流结构(1)位于所述下导风板(4)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还包括上导风板(3),所述上导风板(3)与所述空调器壳体(2)转动连接,当所述导风板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上导风板(3)和所述下导风板(4)内部形成有中空腔结构,所述扰流结构(1)位于所述中空腔结构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板(4)为弧形板且所述下导风板(4)的弧度大于所述上导风板(3)的弧度。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1)为板状结构;或者,所述扰流结构(1)为通过连接杆组装形成,且通过相临的所述连接杆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扰流孔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1)包括扰流杆(5),所述扰流杆(5)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扰流杆(5)依次平行间隔设置,所有所述扰流杆(5)的同一端通过对应的固定杆结构相连接,所述固定杆结构连接所述空调器壳体(2)或所述导风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静李建建黄鑫肖洪力张守信王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