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634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在手机充电时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架体和能够支撑手机并为手机充电的充电座,架体上固定有具有内腔且上端呈开口状的围板,充电座可升降的连接在架体上并位于围板内侧,架体上还设有当充电座下降至围板内腔内时能够将充电座上的手机定位住的定位结构。本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能够保证手机充电的稳定性。手机无线充电装置能够保证手机充电的稳定性。手机无线充电装置能够保证手机充电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手机无线充电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充电方式,而无线充电器也较为普遍的在使用,为了方便汽车驾驶过程中对手机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无需插拔的优势使得汽车大量使用无线充电座,目前市面上手机无线充电的放置基本都采用固定的储物盒形式,如放在副仪表板前开口储物空间、杯托旁边的小储物盒、扶手箱上层和副仪表板后面板上的储物盒里。
[0003]为了使手机无线充电时保持稳定,车载无线充电器还会设有夹紧装置,如专利文件(申请号:201820123252.7)公开了车载手机支架,其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夹持手机的夹持机构,所述壳体的背侧设有可固定于汽车内的支撑机构,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无线充电模块和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固定连接于壳体,且所述前盖板覆盖于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电性连接于线路板,且由所述线路板控制无线充电模块向外辐射电磁能量,以供夹持机构上的手机充电,该手机在无线充电时通过夹持机构进行夹持定位,但是由于手机是暴露在外的,存在误触碰等现象,影响充电稳定性,同时当车辆出现极端颠簸时暴露在外的手机也存在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在手机充电时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架体和能够支撑手机并为手机充电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固定有具有内腔且上端呈开口状的围板,所述充电座可升降的连接在架体上并位于围板内侧,所述架体上还设有当充电座下降至围板内腔内时能够将充电座上的手机定位住的定位结构。
[0006]架体固定安装在车体内,如安装在副仪表板、杯托旁边、扶手箱、副仪表板后面板上层等位置,使得围板呈竖直状态,此时充电座呈水平状态并能够支撑手机,充电时先将充电座上升,以便于将手机放置在充电座上并处于一个合适的相对位置,然后充电座下降至围板的内腔内,定位结构将手机定位住,手机在围板的内腔中进行充电,由于围板将手机围住,为手机提供一个独立的腔室进行充电,避免他人误触动手机导致手机充电断开,而充电座能够对手机进行支撑,定位机构则将手机定位住,能够避免车辆行驶颠簸导致手机在充电座上移位导致充电断开,当然通过围板设置,也能够避免车辆极端颠簸状态下手机脱离定位结构的定位而脱落,进而保证手机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07]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围板围成矩形,所述充电座包括矩形的载板,所述载板水平设置在围板内,且载板外边沿与围板内侧面相靠近,所述载板下侧面上固定有充电模块,所述载板能够上升至上侧面与围板上边沿齐平。围板围成矩形,使得内腔
与手机的形状相适应,充电模块则为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当手机放置在载板上时能够与手机建立无线充电连接。
[0008]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载板两端的下侧面上均竖直固连有升降杆,所述架体上固连有两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两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分别滑动插接在两连接板的连接孔内。升降杆为载板提供支撑,并与连接板上的连接孔配合,为载板的升降提供导向,使得载板保持稳定,进而保证手机充电时的稳定性。
[0009]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架体上还固定有两驱动电机,两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均固定有蜗轮,两所述升降杆的中部为具有外螺纹的蜗杆段,两所述蜗轮分别位于两蜗杆段的侧部并与蜗杆段相啮合。当蜗轮蜗杆具有合适的压力角时能够起到齿轮齿条的作用,驱动电机通过蜗轮带动蜗杆段升降,进而实现载板的升降。
[0010]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架体上的两夹持臂,两夹持臂分别位于围板外的两侧,且两夹持臂的端部相对设置并能够伸入围板内。夹持臂位于围板的外侧,避免占用围板的内腔空间,进而使得围板的内腔与手机形状相适应,保证结构紧凑并对手机进行限位,当需要定位时夹持臂的端部才伸入围板内进行定位。
[0011]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夹持臂包括两均呈长条状的连接段、与连接段一端相垂直的夹持段和与连接段另一端相垂直的驱动段,所述围板两侧均开设有导向孔,两所述夹持臂的夹持段相对设置并分别滑动插接在两导向孔内,当所述充电座下降至围板内腔内时两夹持段的端部能够伸入至充电座的上方。通过导向孔与夹持段的滑动导向配合,保证整个夹持臂的稳定性,当两夹持臂相对靠拢移动时两夹持段能够伸入围板内并从两侧将手机夹持定位住。
[0012]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架体在围板的两侧均具有若干支撑翻边,两所述连接段分别位于围板的两侧,且连接段抵靠在支撑翻边上。支撑翻边能够支撑夹持臂,且与夹持臂接触面积少,减少夹持臂移动时的摩擦阻力,保证夹持臂移动顺畅。
[0013]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架体在围板的两侧均具有限位翻边,两所述连接段均位于两限位翻边内侧,且当两夹持臂相对远离移动时连接段能够与限位翻边相抵靠。限位翻边对两夹持臂进行限位,避免两夹持臂的夹持段从导向孔脱离。
[0014]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两所述驱动段与夹持段相平行设置,且两驱动段上下叠合设置,在两驱动段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水平固定在架体上的动力电机,该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齿轮,两所述驱动段相对的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具有啮合齿,所述齿轮位于两驱动段之间并与两驱动段的啮合齿相啮合。夹持臂的两驱动段通过同一齿轮进行同步反向驱动,保证两夹持臂的同步性,当然定位结构也可以采用电磁铁,两夹持臂的驱动段端部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驱动段的端部固定有电磁铁,另一个驱动段的端部固定有铁芯,当充电座下降至围板内腔内时电磁铁通电将铁芯吸附,从而使得两夹持臂的夹持段将手机夹持定位。
[0015]在上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架体呈矩形框状,在架体内具有若干向上凸起的支撑凸台,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凸台上。使得驱动部件位于架体内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7]1、由于充电座下降并进行手机充电时,定位机构则将手机定位住,保证手机与充
电座之间的位置稳定性,也能够避免车辆行驶颠簸导致手机在充电座上移位导致充电断开。
[0018]2、由于手机在围板的内腔中进行充电,围板将手机围住,为手机提供一个独立的腔室进行充电,避免他人误触动手机导致手机充电断开,也能够避免车辆极端颠簸状态下手机脱离定位结构的定位而脱落,进而保证手机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0021]图3是图2中A

A处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4是图2中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架体(1)和能够支撑手机并为手机充电的充电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固定有具有内腔且上端呈开口状的围板(2),所述充电座(3)可升降的连接在架体(1)上并位于围板(2)内侧,所述架体(1)上还设有当充电座(3)下降至围板(2)内腔内时能够将充电座(3)上的手机定位住的定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围成矩形,所述充电座(3)包括矩形的载板(31),所述载板(31)水平设置在围板(2)内,且载板(31)外边沿与围板(2)内侧面相靠近,所述载板(31)下侧面上固定有充电模块(32),所述载板(31)能够上升至上侧面与围板(2)上边沿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31)两端的下侧面上均竖直固连有升降杆(4),所述架体(1)上固连有两连接板(11),两所述连接板(11)上均开设有连接孔(111),两所述升降杆(4)的下端分别滑动插接在两连接板(11)的连接孔(1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还固定有两驱动电机(5),两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端部均固定有蜗轮(51),两所述升降杆(4)的中部为具有外螺纹的蜗杆段(41),两所述蜗轮(51)分别位于两蜗杆段(41)的侧部并与蜗杆段(41)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架体(1)上的两夹持臂(6),两夹持臂(6)分别位于围板(2)外的两侧,且两夹持臂(6)的端部相对设置并能够伸入围板(2)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真解胜凯于立鹏陈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