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子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光子探测技术。
技术介绍
[0002]中红外辐射被定义为波长处于2.5
‑
25μm或400
‑
4000cm
‑1波数的电磁波,中红外单光子探测技术是红外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许多生物分子所辐射的荧光波长均处于中红外波段上,且信号极其微弱,几乎达到单光子量级。在红外天文探测领域,国际上在建的最新式红外天文望远镜,如“起源号”天文望远镜,对中红外探测器的噪声等效功率要求提高到了10
‑
25
W/Hz
1/2
量级。由此可知,中红外单光子探测器在生物分子光谱分析、化学研究、天文观测等诸多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可观的发展前景。
[0003]传统的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如Si PMT,仅能工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Si SPADs和InGaAs SPADs的工作截止波长,虽然可扩展至近红外,但是探测效率都不高,且暗噪声较大。第三代半导体光电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和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将含Mo、Si非晶或多晶超导薄膜,制成超导纳米线,作为探测器的光敏面;采用中红外光源、可调衰减器、准直器、带通滤波器、稀释制冷机、光敏面、偏置器、放大器和计数器,组成探测器,采用自由空间耦合技术,发射并接收中红外波段的光子,计算单位时间到达光敏面的光子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薄膜,包括:衬底、超导纳米层、防氧化层,超导纳米层位于衬底表面,防氧化层位于超导纳米层表面;衬底的厚度为300
‑
650μm,采用硅或氮化硅或氧化硅或氧化镁;超导纳米层的厚度为3
‑
10nm;防氧化层采用电阻率大于10Ω
·
cm的绝缘薄膜,厚度为0.5
‑
20n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薄膜,包括:衬底表面粗糙度RMS<1nm,厚度为350μm;超导纳米层Mo和Si的材料组分比例为80:20,厚度为6.08nm;防氧化层采用Nb5N6,厚度为3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束光刻技术,包括:采用电子束光刻系统、高分辨率负性电子束抗刻蚀剂和0.1
‑
1.0nA的书写束流,书写超导纳米线图形;所述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包括:采用CF4或SF6或O2或CHF3或Ar或它们的混合气体作为刻蚀气体,将纳米线图形转移至MoSi薄膜上;所述超导纳米线的厚度为3
‑
10nm,线宽为20
‑
50nm,周期为50
‑
300nm,形状为蜿蜒结构,光敏面积为1
‑
10000μm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刻蚀剂的溶质浓度为2%,前烘温度为90℃,烘烤时间为4min,旋涂厚度为20
‑
50nm;所述电子束光刻系统的电子能量工作在100keV,束斑尺寸为2nm;所述刻蚀气体采用CF4,流量为20sccm,气压为1.2Pa,刻蚀功率为50W,刻蚀时间为65s。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中红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纳米线图形,包括:采用溶质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蜡宝,陈奇,葛睿,李飞燕,张彪,靳飞飞,韩航,康琳,吴培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