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终端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终端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油水两相流动的微观渗流实验或模拟过程中,需要设计用于实验的多孔介质芯片或者微观渗流模型即芯上油藏。传统的微观多孔介质模型一种为规则排列的孔隙,孔喉大小分布均匀,所有配位数为固定值,与真实岩心孔喉结构特征差异巨大;另一种随机多孔介质模型则无法获得精确的孔喉结构,对孔喉也无法进行定量表征,同样不符合真实岩心孔喉分布特征。以上两种方案均导致多孔介质拓扑结构信息丢失,使得通过微观渗流模拟或实验得到的渗流现象与渗流参数不准确。
[0003]多孔介质的孔喉结构分布特征直接决定流体在其中流动过程时的渗流特性,因此设计微观渗流模型或芯片时应保证孔喉分布与真实岩心孔喉分布。用于评价孔喉结构的参数主要为孔隙大小分布、喉道大小分布、孔喉比及配位数等,为使微观渗流实验及模拟结果更加合理,精确明晰油水两相微观渗流机制,急需提出一种可以定量制定芯上油藏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包括:确定芯上油藏区域大小,根据真实岩心结构确定岩石孔隙个数、孔喉比、平均配位数,最大配位数;芯片左右两侧均匀设置一列孔隙,作为芯片的入口和出口;以孔隙大小为半径,按孔隙分布规律随机在芯片区域中生成互不重叠的圆形孔隙;选取孔隙圆心为剖分节点,基于所有节点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并根据剖分结果提取喉道的连接信息;根据连接两端孔隙的坐标计算喉道长度,按照喉道长度自短至长排序;遍历每个喉道,查找与该喉道两端节点连接的所有孔隙节点集合U,依次判断该喉道构成的线段与集合U中孔隙构成的圆的位置关系,若线段位于圆内或与圆相交则删除该喉道的连接信息;定义喉道删除概率,遍历每个喉道,生成随机数;对未删除的连接信息进行喉道填充,做矩形,将矩形内格点填充为孔隙格点;连接完毕后将入口出口打开,完成芯上油藏结构构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确定芯上油藏区域大小为2500
×
1000,根据真实岩心结构确定岩石孔隙个数为200、孔喉比α=3.0、平均配位数C
avg
=3.5,最大配位数C
max
=8;孔隙半径r
p
分布符合截断威布尔分布:其中r
pmax
=50、r
pmin
=10,δ=0.3、γ=3.2为任意数,x为0
‑
1的随机数;喉道半径分布r
t
由下式确定:r
t
=(1/α)min(r
p1
,r
p2
);其中α为孔喉比,r
p1
、r
p2
为与喉道相连的两个孔隙的半径;于芯片左右两侧均匀设置一列半径为(50+10)/2=30的孔隙,每列孔隙个数为作为芯片的入口和出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以孔隙大小为半径,按孔隙分布规律随机在芯片区域中生成互不重叠的200
‑
30=170个圆形孔隙;选取孔隙圆心为剖分节点,基于所有节点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并根据剖分结果提取喉道的连接信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根据连接两端孔隙的坐标计算喉道长度,按照喉道长度自短至长排序,保留长度位于前95%的连接信息,删除长度位于后5%即过长喉道的连接信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上油藏结构生成方法遍历每个喉道,查找与该喉道两端节点连接的所有孔隙节点集合U,依次判断该喉道构成的线段与集合U中孔隙构成的圆的位置关系,若线段位于圆内或与圆相交则删除该喉道的
连接信息;定义喉道删除概率p=(C
max
‑
C
avg
)/C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