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油管通径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01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油管通径规,涉及油田修井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扶正器、电源、控制器、驱动电机、驱动轮和检测结构,外壳体为圆筒结构,扶正器设有两组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壳体的两端,电源、控制器和驱动电机位于外壳体内侧且相互电连接;检测结构设有多组且呈圆周阵列设置在外壳体上,检测结构包括限位块、光电开关、滑块和检测连杆,限位块和滑块并排设置在竖状槽中且二者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检测连杆由两段杆件铰接而成,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竖状槽铰接;光电开关活动安装在限位块和滑块之间的竖状槽内壁上;本装置中的检测结构实现了对油管的自动检测,并可以记录检测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套管检测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油管通径规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修井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油管通径规。

技术介绍

[000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587.5—2004标准规范,
[0003]以及GB/T 20656

2006 《石油天然气工业新套管、油管和平端钻杆现场检验》国家标准,石油油管入井前要对其进行现场通径检测,也就是在作业现场下油管前对油管进行变形或是否有异物检测时,需要将标准规定的通径规在油管内部通过,以检测油管本体是否变形,以及油管内是否有异物堵塞套管,以保证下入井内油管的质量。
[0004]现场通径油管用通径规使用标准和操作方法一般是:
[0005](1)使用一根两头带丝堵的小于油管内径的3

4mm的,长度为0.8—1.2m的金属直管对所下井油管进行通过检测。
[0006](2)完井作业前,先把要下井的油管排在作业井口前的油管排上,每根油管下井前,先把通径规通过有油管接箍的油管口端推入油管内,然后,井口人员挂游车大钩吊卡,司钻起吊游车大钩,拉起油管,随着油管大钩高度的增加,油管也被拉高,油管内的通径规会随着油管高度的升高而在油管内滑道油管的另一端滑出。
[0007]但是,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0008]当使用通井机设备小修作业时,由于油管长度长,通径规重量大,当通径规从油管里出来后,通径规很容易钻进油管排的下部间隙内,造成通径规很难拿出来,再次使用。
[0009]当使用大型修井机作业时,通径规更容易掉进油管排内,并且,从钻台距离场地油管排更高,更容易发生通径规伤人事故;
[0010]当在海上作业平台使用时,也是和使用大型修井机施工一样,当场地工把通管规放进油管内,用绞车把油管拉起来后,油管内的通径规也会从油管内惯性出来后,很容易钻进油管排的下部间隙内,造成通径规很难拿出来,同时也更容易发生通径规伤人事故。
[0011]中国专利CN201720132973.X公开了一种自行走套管通径检测规,控制装置安装在通径规上,电源放置在通径规内,弹性支撑装置安装在通径规的右端,连接杆的右端连接在通径规的左端,驱动轮安装在连接杆上,电机安装在连接杆上,电机与驱动轮连接,在通径规的侧孔里安装信号探头,电源的电能通过电线接入控制装置里,电机与控制装置有导线连接,信号探头与控制装置有信号线连接,电机、驱动轮、控制装置、电源、通径规、信号探头、弹性支撑装置、连接杆组装成一体后放置在套管内;此专利虽然可以实现自行走,但行走稳定性差,并且只适用于一种规格的套管,没有通用性。
[0012]以上几种使用通径规的通径方法,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急需研制一种具有自动化程度的,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的油管智能化通径规进行通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自行走的自动化油管通径规。
[001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油管通径规,包括外壳体、扶正器、电源、控制器、驱动电机、驱动轮和检测结构,所述外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扶正器设有两组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壳体的两端,所述扶正器由多组弹性伸缩轮呈圆周阵列组成;所述电源、控制器和驱动电机位于外壳体内侧且相互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外壳体中,所述驱动轮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端上且伸出外壳体,所述驱动电机与转轴连接处设有扭簧;
[0015]所述检测结构设有多组且呈圆周阵列设置在外壳体上,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与之对应的竖状槽,所述检测结构包括限位块、光电开关、滑块和检测连杆,所述限位块和滑块并排设置在竖状槽中且二者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所述限位块与竖状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与竖状槽滑动连接;所述检测连杆由两段杆件铰接而成,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竖状槽铰接;所述光电开关活动安装在限位块和滑块之间的竖状槽内壁上且分别与电源和控制器电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扶正器中的弹性伸缩轮设有3

6组。
[0017]优选的,所述扶正器中的弹性伸缩轮设有4组。
[0018]优选的,所述检测结构设有5

10组。
[0019]优选的,所述检测结构设有8组。
[002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大扭矩无刷电机。
[0021]优选的,所述检测连杆的铰接处安装有辅助轮。
[0022]优选的,所述扶正器的外端设有导引头,所述导引头为半球状。
[002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24](1)本装置中的扶正器位于通径规的两端,在使用时可以保证通径规始终处于油管的中间位置,并在通径规的移动中充当从动轮;
[0025](2)本装置中的驱动轮在扭簧的作用下始终贴合油管内壁,为通径规的移动提供不间断的驱动力,使通径规可以自行走,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0026](3)通过控制器可以远程无线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避免了通径规伤人事件的发生;
[0027](4)本装置中的检测结构实现了对油管的自动检测,并可以记录检测数据,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套管检测质量,防止不合格套管下入井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实施例一中扶正器的剖视示意图。
[0031]图中:1、外壳体,101、竖状槽,2、扶正器,201、弹性伸缩轮,3、电源,4、控制器,5、驱动电机,6、驱动轮,7、检测结构,701、限位块,702、滑块,703、压缩弹簧,704、检测连杆,705、
光电开关,706、辅助轮,8、转轴,9、扭簧,10、导引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参照图1

3所示,一种自动化油管通径规,包括外壳体1、扶正器2、电源3、控制器4、驱动电机5、驱动轮6和检测结构7,外壳体1为圆筒结构,扶正器2设有两组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壳体1的两端,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扶正器2由四组弹性伸缩轮201呈圆周阵列组成,扶正器2上的弹性伸缩轮201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始终紧贴油管内壁,扶正器2使通径规处于油管的中间位置;电源3、控制器4和驱动电机5位于外壳体1内侧且相互电连接,电源3为控制器4和驱动电机5供电,控制器4控制驱动电机5的启停;驱动电机5通过转轴8活动安装在外壳体1中可绕转轴8转动一定角度,驱动轮6安装在驱动电机5输出端上且伸出外壳体1,驱动电机5与转轴8连接处设有扭簧9,在扭簧9的作用下,驱动轮6始终保持向外伸出的趋势,这种设置保证了驱动轮6始终贴合油管内壁,为通径规的自行走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油管通径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扶正器、电源、控制器、驱动电机、驱动轮和检测结构,所述外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扶正器设有两组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壳体的两端,所述扶正器由多组弹性伸缩轮呈圆周阵列组成;所述电源、控制器和驱动电机位于外壳体内侧且相互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外壳体中,所述驱动轮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端上且伸出外壳体,所述驱动电机与转轴连接处设有扭簧;所述检测结构设有多组且呈圆周阵列设置在外壳体上,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与之对应的竖状槽,所述检测结构包括限位块、光电开关、滑块和检测连杆,所述限位块和滑块并排设置在竖状槽中且二者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所述限位块与竖状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与竖状槽滑动连接;所述检测连杆由两段杆件铰接而成,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竖状槽铰接;所述光电开关活动安装在限位块和滑块之间的竖状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玉斌孙经光杨育升张勇王丽艳吴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