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动物专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592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生动物饲料添加剂,包括如下组分:维生素A 1.52~2.24%、维生素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动物专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水生动物专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与陆生动物相比,只有虾和少数的肉食类鱼有胃,大部分的水生动物都没有胃,因而它们的肠道既要承担消化又要具备吸收的能力。和陆生动物相比,由于其简短的消化器官(消化道与体长之比为:猪14、鸡10、牛25、羊27、鲢鱼6、草鱼3、鲤鱼2.5和虾0.85),水生动物的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更短,消化和吸收的效率更高。
[0003]对于水生动物,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器官,还是重要的免疫部位。因为所有的动物并不是生活在单一无菌的世界里,特别是水生动物,其消化道与外界环境一直相通。因此和陆生动物不同,水生动物没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由于水生动物吃的食物和所在的水环境都可能受到污染。长期在受到污染的环境生活,会影响水生动物正常生长,还会增加其发生各种疾病的风险。免疫系统的发展是为了防止外来物质损害多细胞生物。免疫系统在感染性微生物的压力下进化。在进化过程中,已发展出两种类型的免疫系统来抵抗外来物质,即先天(自然)免疫和适应性(后天)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在所有多细胞生物中都存在,能够识别非自身和危险信号,并通过摧毁入侵微生物和中和其毒性因子来保护宿主生物,是一个更古老的防御机制。利用生殖细胞编码受体来识别微生物病原体。先天免疫系统和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可通过此特征加以区分。因此,保持水生动物肠道菌群的稳定性特别重要。
[0004]培养健康的消化道,将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长。水环境和饵料极易影响水生动物肠道菌群,大部分细菌无法在消化道中定居(过路菌)。体内外环境会在水生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物菌群动态平衡;当出现饵料或环境变化等应激状态时,原始菌群平衡会受到影响,有害细菌会破坏宿主的正常防御系统。在某些条件下,病菌会迁移,定植和入侵其他组织器官,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的爆发。在肠道内的表现之一是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明显下降。
[0005]维生素是水生动物生长与代谢中必要所需的微量有机物。在集约化与规模化的动物养殖生产中,复合维生素预混料是配合饲料中最关键的核心成分之一,对动物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维生素D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

免疫调节激素,在调节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胸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缺乏维生素D还会影响这些细胞的功能。维生素D3可帮助健康肠道的有益菌黏附并在肠道壁上定植,形成保护性屏障。简而言之,在维生素D3的协助下,有益细菌与病原细菌竞争肠道黏膜黏附位点,从而导致致病菌无法与肠道黏膜相互作用,最终以肠道“过路菌”的形式被排出体外。
[0006]同时,维生素D3与钙磷协同,对消化道的菌群稳态有帮助,进而对胃肠道疾病有显著改善的影响。如维生素D3与钙磷缺乏会影响宿主体内代谢,极易引起机体免疫力降低,导
致伤口处或与细菌接触的器官感染致病菌,特别是水生动物肠道,促使宿主发生炎症性肠道疾病或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维生素A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调节。维生素A缺乏易影响肠上皮屏障的完整,降低肠道黏膜免疫能力,从而影响肠道菌群稳态,使致病菌群趁机而入,引起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维生素C通过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可以参与表皮、黏液、鳞片的形成,在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第一道屏障的作用。维生素C也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清除宿主体内的超氧离子、羟自由基和氢过氧化物等,保护生物膜免遭脂质过氧化的破坏。此外,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可以消除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它具有强烈的消除和抑制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能力。维生素K3具有促进肝脏和胰腺中凝血酶合成凝血活素的功能。维生素K3缺乏时,容易引起宿主肠壁出血,引发肠壁炎症,容易导致肠道病原菌在炎症处的定植。维生素E可以改善氧的利用并促进组织细胞的呼吸。作为抗氧化剂,维生素E可以防止饲料、消化道和内源性代谢中易氧化的物质氧化。因此,维生素E间接保护了肠壁的受过氧化的破坏。
[0007]B族维生素的缺乏会导致水生动物营养物质匮乏,生长迟缓,从而导致水生动物肠道菌群之间的营养争夺。菌群间通过分泌生物菌素或改变自身代谢途径竞争性利用营养物质,导致肠道菌群稳态被打破。维生素B1以焦磷酸硫胺素(TPP)的形式存在于水生动物中,其主要参与宿主的糖代谢。硫胺素在体内可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维持食欲并参与消化液的分泌。若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宿主厌食、生长迟缓等症状,轻则降低饲料转化率,重则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甚至降低水生动物的存活率。生物素作为辅酶参与了脱羧

羧化反应和脱氨反应,在脂肪、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缺乏生物素,不但影响肠道中的菌群稳态,还会导致水生动物出现生长迟缓等现象。若水生动物在幼龄时缺乏肌醇,严重者鳞、鳍、表皮剥落,暴露出宿主的骨骼和肌肉。此时容易导致病原菌侵入水生动物体内,争夺有益菌的养分,打破宿主体内肠道菌群稳态。
[0008]综上所述,维生素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来影响肠道健康。肠道菌群紊乱与吸收代谢,免疫功能及是否有炎症密切相关,因此保证肠道菌群稳态有利于机体的健康生长。本试验旨在研究专用型复合维生素对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稳态的影响,以此探讨最佳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稳态下专用型复合维生素的最适水平,为企业在此方面使用专用型复合维生素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0009]目前市场上有三大类控制水生动物菌群失调的产品:第一类产品使用抗生素直接杀菌,将有益菌和有害菌都杀灭,迅速控制宿主的细菌性疾病。但抗生素对动物菌群失调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是进一步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导致宿主进入亚健康状态;第二类产品是使用益生菌调节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由于发酵的工艺会降低益生菌的质量,导致市场上的益生菌质量参差不齐,甚者会有新的条件致病菌的摄入,引发水生动物的二次细菌性疾病的爆发;第三类产品是通过酸化剂降低肠道的pH值,给肠道中的有益菌(如乳酸菌或双歧杆菌)提供生存的环境,进而调节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此类物理性的酸化剂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且需要每餐都添加,添加量在0.8

10%才有作用,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成本和风险。
[0010]中国水生动物通常以高密度繁殖方式进行养殖。水生动物疾病经常发生,长期的药物治疗已引起某些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且水产品中残留的药物通过食物转至人类体内,
重则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寻找出一种安全、健康无毒的产品改善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已成为目前水生动物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维生素。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饲料添加剂。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生动物饲料。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维生素,包括如下组分:维生素A 1.52~2.24%、维生素D
3 0.33~0.75%、维生素E 9.97~20.93%、维生素K
3 1~7.97%、维生素B
1 0.27~4.6%、维生素B
2 3.43~4.6%、维生素B
6 2.43~3%、维生素B
12 0.25~0.35%、生物素0.69~1.35%、叶酸0.31~1.56%、烟酸8.97~13.46%、D

泛酸5.69~8.94%、维生素C 12.78~33.27%、肌醇20.19~29.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维生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如下组分:维生素A 1.52~1.88%、维生素D
3 0.54~0.75%、维生素E 9.97~15.45%、维生素K
3 4.49~7.97%、维生素B
1 2.44~4.6%、维生素B
2 4.05~4.6%、维生素B
6 2.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忠艳吴革华房臣梁翠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爱保农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