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铜溜槽
[0001]本技术涉及耐火材料
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漏铜溜槽。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铜的冶炼时,需要使用溜槽来转移铜液,而溜槽是一种利用高度差输送液体的转运装置,广泛应用在铜冶炼及相关冶炼工业中,具有输送方便、成本低、简洁高效的优点。
[0003]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放铜是间歇性作业,溜槽会反复的经受受热和冷却的过程。除了对材料自身要求有很高的热震稳定性意外,溜槽接缝处也成了制约溜槽使用寿命的薄弱环节。过去溜槽接缝普遍采用的是立面对接或者简单的Z型曲缝,结合火泥来连接。这种方式由于每段溜槽之间没有束缚,所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在反复的热胀冷缩作用下会造成接缝越来越大,从而漏铜造成下线,降低了溜槽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人的换槽频率,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接缝漏铜的溜槽,它解决了在铜冶炼过程中,在反复热胀冷缩的作用下,溜槽接缝越来越大,容易造成漏铜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铜溜槽,包括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溜槽单体(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溜槽单体(1)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咬合段、第二端具有第二咬合段,相邻两个所述溜槽单体(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咬合段和所述第二咬合段构成的咬口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咬合段和所述第二咬合段至少在两个方向上相互交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铜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段为成型在所述溜槽单体(1)的第一端端面上的凸出部(2),所述第二咬合段成型在所述溜槽单体(1)的第二端上且具有与所述凸出部(2)配合的内凹槽(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铜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的内壁与所述溜槽单体(1)的内壁平齐,所述凸出部(2)的厚度小于所述溜槽单体(1)的厚度;所述第二咬合段的外壁与所述溜槽单体(1)的外壁平齐,所述第二咬合段的厚度小于所述溜槽单体(1)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铜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的外壁壁面上成型有内凹的咬合槽(4),所述第二咬合段的内壁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红涛,娄军峰,方文吉,谢佳营,马龙斌,李鹏辉,李建伟,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