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睛内部中产生切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82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眼睛的内部中产生切口的设备。该设备在此包括:图像拍摄装置,该图像拍摄装置设计用于拍摄图像场的至少一部分;和图像评估装置,该图像评估装置设计用于评估图像拍摄装置的拍摄并且产生用于控制装置和/或操作者的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在眼睛的内部中产生切口的方法,其中将图像拍摄装置用于拍摄图像场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图像评估装置评估图像拍摄装置的拍摄并且产生用于控制装置和/或操作者的信号。于控制装置和/或操作者的信号。于控制装置和/或操作者的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眼睛内部中产生切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眼睛的内部中产生切口的设备,该设备具有:激光束源,该激光束源设计用于输出具有进入到眼睛的角膜中的波长的脉冲式激光辐射;射束成形装置,该射束成形装置具有射束光学装置,该射束光学装置在眼睛的内部中将脉冲式激光辐射聚集到焦点中;和射束偏转装置,该射束偏转装置移动辐射的焦点,其中设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计用于驱控激光束源和射束成形装置,以便在眼睛的内部中产生至少一个切割面。
[000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在眼睛的内部中产生切口的方法,其中在眼睛的内部中规定至少一个切割面,并且通过输出脉冲式激光辐射来产生该切割面,其中使用脉冲式激光辐射,该脉冲式激光辐射具有进入角膜中的波长并且在眼睛的内部中移动激光辐射的焦点。

技术介绍

[0003]眼角膜正面的形状对于眼睛的成像特性是重要的。因此,长期以来已知:为了校正屈光不正而改变角膜,以该目的修改眼角膜正面并因此修改其屈光特性并由此补偿屈光不正。在现有技术中,为此开发了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在眼角膜处剥离瓣,将该瓣折叠并且然后从眼角膜的由此暴露的内部去除材料。然后再将瓣折回,眼角膜由于材料的去除而具有不同造型的正面。该校正原理在现有技术中还缩写为LASIK。这种方法在下文中称为瓣剥离屈光不正矫正。在早期的实施方式中,借助于机械角膜刀使瓣脱离。眼角膜由扁平的触目镜压平并借助于机械角膜刀实施生成瓣的切割。在一个改进方案中,当时使用所谓的激光角膜刀。为此,尤其已知瑞士波特的股份公司Ziemer Ophthalmic Systems的激光角膜刀。该激光角膜刀鉴于其射束偏转而设计用于产生要翻下的瓣。第一个激光角膜刀由美国的当时隶属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Abbott实验室的Intralase公司开发。两种激光角膜刀均利用脉冲式激光辐射工作,其中重复率和脉冲能量不同。
[0004]手术方式的屈光不正校正被进一步开发成在角膜中隔离和摘除材料的方法。该材料通常具有晶状体的形状,因此该方法在此涉及晶状体摘除方法或设备。即使在特定应用情况中要隔离和摘除非晶状体形的体积,也为了简明而使要隔离和摘除的体积具有名称“晶状体”。
[0005]前文提到的设备和方法涉及晶状体摘除的原理。晶状体摘除设备和方法的优点在于:角膜的正面在小得多的区域中受损。不再需要在角膜正面处产生几乎完全环形的切入口,而其对于脱离用于暴露角膜内部的瓣是必需的。更确切地说,必要时在事先缩小隔离的材料之后,边缘处的小的切入口是足够的,该切入口被引导至隔离的体积并且可以通过该切入口提取隔离的体积。然而,晶状体摘除的原理需要的是:在角膜内部中高度精确地产生隔离晶状体的切割面。为了实现校正屈光不正,为了使组织消耗尽可能小,限定晶状体的切割面中的至少一个应该位于距角膜的正面非恒定的间距。在此也存在与脱离和翻下角膜瓣的方案的区别,因为在那里唯一的且产生瓣的切割面可以毫无问题地距角膜正面有恒定的
间距,即平行于角膜的正面。如果在产生瓣的切割中借助扁平的触目镜压平角膜的正面,则仅必须产生一个切割面,该切割面除了边缘部段之外都平行于触目镜的面并且在其侧面也是平的。
[0006]在WO 2004/105660和WO 2004/105661中基本描述了摘除晶状体的屈光不正校正。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改进方案。因此,WO 2005/011547公开将等高线应用为用于快速隔离晶状体的焦点聚焦轨迹,WO 2008/055697说明计算规则,即能够如何选择晶状体的边界面、也就是产生的切割面。从所述文献中尤其已知:对晶状体限界的切割面被划分成前皮瓣面和后晶状体面,前皮瓣面位于距眼角膜正面恒定的间距中,后晶状体面不位于距角膜正面的恒定间距中。面彼此间的间距以及其形状影响角膜在校正值和的曲率。
[0007]WO 2008/055705和WO 2008/055706致力于处理在使用非平坦的触目镜和产生用于外科手术方法的控制数据时图像场弯曲的问题。
[0008]切割面通常由脉冲式激光辐射产生。在此,激光辐射的目标点沿着轨迹曲线设置,轨迹曲线位于切割面中并且最后预设切割面。WO 2008/055698描述了沿轨迹曲线设置目标点,其中提出:不对每个输出到眼角膜中的激光辐射脉冲也预设目标点。
[0009]WO 2008/131878涉及以下问题:在中止或结束激光外科手术干预后如何进行考虑到角膜中已经存在的切口的进一步治疗。
[0010]WO 2007/022993描述了如下的触目镜,其可以借助负压固定在眼睛的角膜或巩膜处。该触目镜用于:确保治疗激光和眼睛之间的固定的坐标关系,并在此防止眼睛移动,移动会再次消除该关系。为了患者的安全,通常设有力传感器,该力传感器防止在患者移动时触目镜损坏眼睛(例如WO 2005/048895)。
[0011]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晶状体摘除方法已知卡尔蔡司梅迪泰克股份公司(Carl Zeiss Meditec AG)的飞秒激光角膜刀其使用飞秒光纤激光器,该飞秒光纤激光器在红外光谱范围中发射并以500kHz的脉冲重复率输出激光脉冲,激光脉冲聚焦到角膜中。
[0012]还已知借助fs(飞秒)激光器在眼睛内部、例如晶状体、玻璃体或视网膜的内部中产生切口(例如DE 199 40 712),这例如在所谓的fs白内障治疗中使用。
[0013]在已知的用于在眼睛中产生切口的系统中常见的是:操作者(医生)借助于用于同时观察的手术显微镜或者通过由相机和显示屏构成的装置(这两者在DE 10 2005 013 949中描述)以视觉监测手术的进度。
[0014]对于屈光不正校正的质量和对于患者接收度而言,产生切割面的持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手术的持续时间增加,提高了干扰性的眼睛移动的风险,眼睛移动降低了切割面产生的精度或者甚至会导致完全不再能产生连续的切割面,并且必须中断该方法。持续时间更长的手术对于患者也是不期望的负担。对于晶状体摘除的视力矫正的结果质量而言,切割面在眼角膜中的精确定位反而非常重要。由于通过沿着轨迹调节脉冲式激光辐射的焦点位置(焦点)来产生切割面,所以最后焦点在眼睛内部中的位置精度很重要。
[0015]因此,从申请人的DE 10 2013 204 496中已知一种系统,该系统在精度高的同时实现快速产生切割面。
[0016]由此可以实现:在几秒(约5s)内执行例如至今为止在30s内执行的激光治疗。由此提高了对操作者的观察能力和反应速度的要求。由此相对于当今的治疗标准会扩大对于患
者的特定的治疗风险。
[0017]作为针对操作者的支持解决方案已知:
[0018]·
在激光治疗期间记录相机的视频信号(视频日志),
[0019]·
记录关于激光治疗进度的控制信号(例如扫描仪日志、能量日志),
[0020]·
基于挤压力的测量值自动调节患者眼睛与触目镜之间的挤压力,
[0021]·
用于延续或恢复激光治疗的自动的工作流程,
[0022]·
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在眼睛的内部中产生切口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

激光束源,所述激光束源设计用于输出脉冲式激光辐射(6),

射束光学装置,所述射束光学装置具有图像场并且在眼睛的内部中将所述脉冲式激光辐射聚集到焦点中,所述焦点位于所述图像场之内,

射束偏转装置,所述射束偏转装置在所述图像场之内移动所述焦点,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计用于驱控所述激光束源和射束成形装置(9),以便通过预设轨迹在所述眼睛的内部中产生至少一个切口,

图像拍摄装置,所述图像拍摄装置设计用于拍摄所述图像场的至少一部分,

图像评估装置,所述图像评估装置设计用于评估所述图像拍摄装置的拍摄并且产生用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或操作者的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激光束源设计用于输出脉冲频率为1.2MHz至10MHz的脉冲式激光辐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激光束源设计用于输出脉冲能量为1nJ至100nJ的脉冲式激光辐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焦点的最大直径小于3μm。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激光束源设计用于输出波长为1030nm至1060nm的脉冲式激光辐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激光束源设计用于输出脉冲长度小于1ps的脉冲式激光辐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评估装置确定至少一个参数向量并且将所述参数向量与极限值向量进行比较。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蔡司医疗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