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时频交织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458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时频交织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长度为L的数据按列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或按行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当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行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行序号依次读出每p列数据,并在最后剩余列数小于p列时,依次读出剩余每列数据,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当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列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列序号依次读出每p行数据,并在最后剩余行数小于p行时,依次读出剩余每行数据,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本发明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频率、时频交织方法及系统能够在OFDM系统中的一个符号承载非整数个码块时有效提高交织性能。号承载非整数个码块时有效提高交织性能。号承载非整数个码块时有效提高交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时频交织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输通信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时频交织方法及 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无线广播系统中,为提高系统的容错率,需在接收端尽可能实 现无差错传输。通常,在抵抗信道干扰的问题上采用时间交织技术。由于相邻的信息单元同 时出现错误的几率一般较大,容易形成块差错,且不易修正。因此,将相邻的信息单元尽可 能置乱进行传输的任务即时间交织,成为解决通信系统稳定性以及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0003]块交织在一定规律下改变数据的分布,将临近的原始数据之间距离增大,降低连续差错 出现的概率。当考虑按列写入M*N大小的矩阵时,行数M代表一个码块的单元数,列数N 代表码块的个数,且N大于等于1。
[0004]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一个子 帧承载整数个编码后的码块。但一个符号承载的码块个数不一定正好是整数。当一个OFDM 符号能够承载的码块不是整数个码块时,如何设计时频交织才能有效提高时间分集增益是当 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时频交 织方法及系统,能够在OFDM系统中的一个符号承载非整数个码块时有效提高交织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将长度为L的数据按列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或按行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当 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行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 后的行序号R依次读出每p列数据,并在最后剩余列数小于p列时,依次读出剩余每列数据, 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当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二预设规 则对所述交织器的列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列序号R依次读出每p行数据,并在最 后剩余行数小于p行时,依次读出剩余每行数据,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
[0007]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L为OFDM系统中码块数量的整数倍或分数倍。
[0008]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M=L,N=1,p=1。
[0009]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N=max{N
CB
,Q},1≤p≤N
CB
,其中N
CB
表示OFDM 系统中一个子帧承载的码块数,Q表示一个子帧的符号数,表示向上取整。
[0010]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
[0011]对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系统,包括写入模块、第一处理模块
和 第二处理模块;
[0012]所述写入模块用于将长度为L的数据按列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或按行写入M列N行 的交织器;
[0013]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 行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行序号R依次读出每p列数据,并在最后剩余列数小于p列 时,依次读出剩余每列数据,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
[0014]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 列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列序号R依次读出每p行数据,并在最后剩余行数小于p行 时,依次读出剩余每行数据,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FDM系统中时频交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根据上述的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方法对K个长度为L的数据序列进行频率交织;
[0017]将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序列按列写入qL行、K/q列的数据块Y,1≤q≤Q,Q表示OFDM 系统中一个子帧的符号数;
[0018]根据预设偏移量对所述数据块Y的各行向左进行循环移位,得到qL行、K/q列的数据 块Z;
[0019]当q/Q等于1时,将所述数据块Z的后qL/Q行从下方搬移到右方,输出L行、K列的 经过时间交织后的数据块W;当q/Q小于1时,所述数据块Z即为经过时间交织后的数据块 W。
[0020]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进行频率交织时,交织器的行序号排序后的顺序不变。
[0021]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偏移量s=mod(R-1,K/q),R为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 频率交织时排序后的行序号或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进行频率交织时排序后的列序号。
[0022]对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FDM系统中时频交织系统,包括频率交织模块、写入模块、 循环移位模块和输出模块;
[0023]所述频率交织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的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方法对K个长度为L的数据 序列进行频率交织;
[0024]所述写入模块用于将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序列按列写入qL行、K/q列的数据块Y, 1≤q≤Q,Q表示OFDM系统中一个子帧的符号数;
[0025]所述循环移位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偏移量对所述数据块Y的各行向左进行循环移位,得到 qL行、K/q列的数据块Z;
[0026]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当q/Q等于1时,将所述数据块Z的后qL/Q行从下方搬移到右方, 输出L行、K列的经过时间交织后的数据块W;当q/Q小于1时,所述数据块Z即为经过时 间交织后的数据块W。
[0027]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频率、时频交织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1)不仅支持一个OFDM符号承载整数倍码块时的时频交织,而且支持一个OFDM符 号承载分数倍码块时的时频交织;
[0029](2)提供多种不同配置的时频交织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场景适应性,;
[0030](3)有效提高了时频交织性能。
附图说明
[0031]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时间交织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0032]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时间交织方法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3]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时间交织方法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4]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时间交织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时频交织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0036]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时频交织方法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7]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时频交织方法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38]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OFDM系统中时频交织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 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 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长度为L的数据按列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或按行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当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行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行序号R依次读出每p列数据,并在最后剩余列数小于p列时,依次读出剩余每列数据,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当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列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列序号R依次读出每p行数据,并在最后剩余行数小于p行时,依次读出剩余每行数据,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FDM系统中时频交织方法,其特征在于:L为OFDM系统中码块数量的整数倍或分数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方法,其特征在于:M=L,N=1,p=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方法,其特征在于:N=max{N
CB
,Q},1≤p≤N
CB
,其中N
CB
表示OFDM系统中一个子帧承载的码块数,Q表示一个子帧的符号数,表示向上取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方法,其特征在于:6.一种OFDM系统中频率交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写入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写入模块用于将长度为L的数据按列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或按行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写入M行N列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行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行序号R依次读出每p列数据,并在最后剩余列数小于p列时,依次读出剩余每列数据,以形成频率交织后的数据,其中1≤p≤N;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写入M列N行的交织器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对所述交织器的列序号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后的列序号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金凤李睿嘉卞鑫王芳李明齐封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