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45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其中线路板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所述通孔为矩形孔,其中通孔内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套管,且套管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线路板本体顶端面上的折边,所述套管中均匀设置有倒扣设置的L型金属加强筋,所述套管内底部还设置有防护管,其中防护管内侧壁上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圆环,且螺栓的杆身穿过多组圆环内径,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防护管上方的套管内,其中位于螺栓头部外侧的防护管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透气通道,所述线路板本体底部还设置有与螺杆杆身螺接的螺母,其中螺母外侧壁上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外侧线路板本体底端面上的支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路板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
技术介绍
印制线路板是电子产品的一种元件。传统的印制线路板通过螺钉穿过边角的四个通孔将印制线路板安装在设备内部。在印制线路板运行时,线路板与设备贴合导致其底部散热效果也差,最终大大影响了印制线路板的工作性能。同时传统的线路板在安装时,通孔的结构为圆柱体状,固定螺丝穿过定位孔时,螺丝头部露出在电路板的表面,影响了整体的外观且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具体如CN210298181U的一种沉头电路板,其为了解决该问题,将螺钉安装在基板中的沉头孔及凹槽内,但是由于基板一般较薄,导致需要在薄薄的基板上开设同轴的沉头孔及凹槽无疑会增加加工难度,并且也易于造成不良品,该不采用该设计则又起不到将螺钉头部深埋使其不凸出基板顶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其中线路板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所述通孔为矩形孔,其中通孔内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套管,且套管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线路板本体顶端面上的折边,所述套管中均匀设置有倒扣设置的L型金属加强筋,其中加强筋的竖直端位于套管的侧壁中,且加强筋的水平端位于折边的侧壁中,所述套管内底部还设置有防护管,其中防护管内侧壁上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圆环,且螺栓的杆身底端依次穿过多组圆环内径并延伸至线路板本体底部下方,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防护管上方的套管内,其中位于螺栓头部外侧的防护管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上下两侧套管内部空间的透气通道,所述线路板本体底部还设置有与螺杆杆身螺接的螺母,其中螺母外侧壁上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外侧线路板本体底端面上的支撑杆。优选地,所述螺栓头部顶端低于线路板本体顶端水平面。优选地,所述套管、折边、防护管及圆环之间一体设置,其中套管底端不低于线路板本体底端水平面。优选地,所述螺栓的杆身包括位于上方的光滑段及位于下方的螺纹段,其中光滑段位于防护管内,且螺纹段位于线路板本体下方并与螺母螺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螺栓杆身与螺母螺接,使得其通过支撑杆及防护管将套管锁紧固定在通孔内,以防止套管从通孔内滑出,同时在旋转螺栓时由于矩形通孔侧壁卡住套管侧壁,使得其不会与螺栓杆身一同旋转以提升其稳固性。并且在上述过程中螺母及支撑杆会将线路板本体底端悬空以扩大其与外部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其底部空气的流通以加强其底端面的散热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螺栓的头部位于套管内,使得螺栓头部不会凸出于线路板本体以防止其裸露在外而影响到设备内的走线及零部件安装,同时线路板本体底部的空气可通过套管内径及透气通道进行流通,从而实现线路板本体上下两侧气流进行流通以加速线路板的散热效果及套管内的散热效果,使其可以快速散发线路板本体上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套管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螺母与支撑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路板本体,2、通孔,3、螺栓,31、头部,32、杆身,321、光滑段,322、螺纹段,4、套管,5、折边,6、加强筋,7、防护管,8、圆环,9、透气通道,10、螺母,11、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1,其中线路板本体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3的通孔2,所述通孔2为矩形孔,其中通孔2内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套管4,且套管4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线路板本体1顶端面上的折边5,所述套管4中均匀设置有倒扣设置的L型金属加强筋6,其中加强筋6的竖直端位于套管4的侧壁中,且加强筋6的水平端位于折边5的侧壁中。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强筋6以加强套管4与折边5之间的稳固性及强度,并且折边5扣在线路板本体1顶端面上以防止套管4底端从通孔2内向下滑出,同时矩形通孔2侧壁卡住套管4以防止其在通孔2内旋转。其中套管4内底部还设置有防护管7,而防护管7内侧壁上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圆环8,并且螺栓3的杆身32底端依次穿过多组圆环8内径并延伸至线路板本体1底部下方与设备安装螺接固定,所述螺栓3的头部31位于防护管7上方的套管4内,其中螺栓3头部31顶端低于线路板本体1顶端水平面,并且位于螺栓3头部31外侧的防护管7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上下两侧套管4内部空间的透气通道9。并且在线路板本体1底部还设置有与螺杆3杆身32螺接的螺母10,其中螺母10外侧壁上设置有延伸至通孔2外侧线路板本体1底端面上的支撑杆11。优选地,所述螺栓3的杆身32包括位于上方的光滑段321及位于下方的螺纹段322,其中光滑段321位于防护管7内,且螺纹段322位于线路板本体1下方并与螺母10螺接。那么在使用时:将套管4塞入通孔2内、折边5紧贴在线路板本体1顶端面上,而螺栓3杆身32则穿过圆环8内径及螺母10内径,其中杆身32的螺纹段322分别与螺母10及设备的安装处螺接固定,其中位于圆环8内的光滑段321由于表面光滑一则不易于磨损圆环8及透过防护管7及套管磨损线路板本体1,二则由于光滑段321与圆环8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摩擦面积减小导致其不易于对螺栓3的转动造成较大的阻力影响,三则圆环8可将杆身32夹持固定使其位于通孔2中间处以防止其歪斜摆动。其中螺栓3杆身32与螺母10螺接,使得其通过支撑杆11及防护管7将套管4锁紧固定在通孔2内,以防止套管4从通孔2内滑出,同时在旋转螺栓3时由于矩形通孔2侧壁卡住套管4侧壁,使得其不会与螺栓3杆身32一同旋转以提升其稳固性。并且在上述过程中螺母10及支撑杆11会将线路板本体1底端悬空以扩大其与外部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其底部空气的流通以加强其底端面的散热效果。如图1所示,其中螺栓3的头部32位于套管4内,使得螺栓3头部31不会凸出于线路板本体1以防止其裸露在外而影响到设备内的走线及零部件安装,同时线路板本体1底部的空气可通过套管4内径及透气通道9进行流通,从而实现线路板本体1上下两侧气流进行流通以加速线路板的散热效果及套管4内的散热效果,使其可以快速散发线路板本体1上的热量。由于光滑段321位于圆环8内,而螺纹段322位于线路板本体1下方,使得在转动螺栓3进行安装时,螺纹段322上的螺纹不易于接触到圆环8或防护管7内侧壁以对其进行磨损。本专利技术中只需通过在线路板本体1上开设通孔2,而套管4插入通孔2内,螺栓3杆身32穿过套管4内防护管7中的圆环8与螺母10及设备安装处螺接固定,达到螺栓3头部位于套管4内不凸出于线路板本体1顶端面目的的同时,使其仅需正常开设通孔2用于安装螺栓3即可,这不仅降低了以往线路板本体1上开设用于容纳螺栓3孔洞的开设难度,同时由于难度降低也可有效降低不良率。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其中线路板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矩形孔,其中通孔内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套管,且套管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线路板本体顶端面上的折边,所述套管中均匀设置有倒扣设置的L型金属加强筋,其中加强筋的竖直端位于套管的侧壁中,且加强筋的水平端位于折边的侧壁中,所述套管内底部还设置有防护管,其中防护管内侧壁上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圆环,且螺栓的杆身底端依次穿过多组圆环内径并延伸至线路板本体底部下方,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防护管上方的套管内,其中位于螺栓头部外侧的防护管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上下两侧套管内部空间的透气通道,所述线路板本体底部还设置有与螺杆杆身螺接的螺母,其中螺母外侧壁上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外侧线路板本体底端面上的支撑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沉头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其中线路板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矩形孔,其中通孔内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套管,且套管侧壁顶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线路板本体顶端面上的折边,所述套管中均匀设置有倒扣设置的L型金属加强筋,其中加强筋的竖直端位于套管的侧壁中,且加强筋的水平端位于折边的侧壁中,所述套管内底部还设置有防护管,其中防护管内侧壁上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圆环,且螺栓的杆身底端依次穿过多组圆环内径并延伸至线路板本体底部下方,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防护管上方的套管内,其中位于螺栓头部外侧的防护管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上下两侧套管内部空间的透气通道,所述线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信丰共赢发展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