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TWS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43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6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入耳式TWS耳机,包括设有内置空腔的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壳体部以及与所述壳体部一体成型设置的入耳部,所述入耳部用于插入外耳道,所述壳体部远离所述入耳部一端设置有触摸片,所述壳体部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声的发声模块和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的蓝牙模块,所述触摸片和所述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声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能够通过触摸触摸片对发声模块进行控制操作。本申请摈弃了传统的机械按键操作,简化现有蓝牙耳机复杂的按键设置结构,以此提高了该蓝牙耳机实用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TWS耳机
本申请涉及耳机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入耳式TWS耳机。
技术介绍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目前,蓝牙耳机主要分为挂耳式和入耳式两种类型,但是市场上现入耳型耳塞整体均偏大,消费者塞入耳廓后,感觉涨耳且易脱落,且在入耳式耳机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传统的机械按键对目标耳机进行指令操作,该操作过程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入耳式TWS耳机,具有摈弃了传统的机械按键操作,简化现有蓝牙耳机复杂的按键设置结构,以此提高了该蓝牙耳机实用性的优点。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入耳式TWS耳机,包括设有内置空腔的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壳体部以及与所述壳体部一体成型设置的入耳部,所述入耳部用于插入外耳道,所述壳体部远离所述入耳部一端设置有触摸片,所述壳体部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声的发声模块和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的蓝牙模块,所述触摸片和所述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声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能够通过触摸触摸片对发声模块进行控制操作。优选的,所述发声模块包括沿壳体部向入耳部方向依次设置的PCBA控制板、锂电池以及喇叭,所述锂电池和所述喇叭分别与所述PCBA控制板电连接,其中所述PCBA控制板电连接与所述触摸片电线连接,所述锂电池与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部呈圆柱体设置。优选的,所述入耳部呈锥体状,所述入耳部横截面直径沿远离所述壳体部方向依次递减设置。优选的,所述入耳部远离所述壳体部一端套设有耳套。优选的,所述入耳部与所述壳体部之间环绕设置有凸沿。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能够与蓝牙耳机盒相互吸合的磁铁。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使用该耳机的过程中,通过拾取该耳机,并将入耳部插入进人耳廓内,通过耳廓对入耳部的挤压,使得该耳机限定在耳廓内,且通过在壳体部内设置发声模块和蓝牙模块,蓝牙模块的设置,使得该耳机脱离了有线连接的繁琐,且发声模块与触摸片的连接,使得人可直接通过触摸触摸片对发声模块进行指令操作,摈弃了传统的机械按键操作,该设置结构极大的简化了现有蓝牙耳机复杂的按键设置结构,以此提高了该蓝牙耳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耳机壳体;11、壳体部;12、入耳部;2、触摸片;3、发声模块;31、PCBA控制板;32、锂电池;33、喇叭;5、耳套;6、凸沿;7、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一种入耳式TWS耳机,参见图1和图2,包括设有内置空腔的耳机壳体1,所述耳机壳体1包括壳体部11以及与所述壳体部11一体成型设置的入耳部12,所述入耳部12用于插入外耳道,所述壳体部11远离所述入耳部12一端设置有触摸片2,所述壳体部11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声的发声模块3和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的蓝牙模块,所述触摸片2和所述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声模块3电性连接,其中能够通过触摸触摸片2对发声模块3进行控制操作。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耳机时,通过拾取该耳机,并将入耳部12插入进人耳廓内,通过耳廓对入耳部12的挤压,使得该耳机限定在耳廓内,且通过在壳体部11内设置发声模块3和蓝牙模块,蓝牙模块的设置,使得该耳机脱离了有线连接的繁琐,且发声模块3与触摸片2的连接,使得人可直接通过触摸触摸片2对发声模块3进行指令操作,摈弃了传统的机械按键操作,该设置结构极大的简化了现有蓝牙耳机复杂的按键设置结构,以此提高了该蓝牙耳机的实用性。具体的,所述发声模块3包括沿壳体部11向入耳部12方向依次设置的PCBA控制板31、锂电池32以及喇叭33,所述锂电池32和所述喇叭33分别与所述PCBA控制板31电连接,其中所述PCBA控制板31电连接与所述触摸片2电线连接,所述锂电池32与所述蓝牙模块电连接。本实施例通过锂电池32和喇叭33分别与PCBA控制板31电连接,通过PCBA控制板31实现锂电池32和喇叭33以及其他各个电子元器件的协调作业,再利用触摸片2与PCBA控制板31的电连接,人手通过简单的触摸触摸片2,对PCBA控制板31进行指令操作,以此实现喇叭33的开启和关闭。具体的,所述壳体部11呈圆柱体设置。具体的,所述入耳部12呈锥体状,所述入耳部12横截面直径沿远离所述壳体部11方向依次递减设置。本申请中将壳体部11呈圆柱体设置,入耳部12呈椎体状设置,以此尽可能缩小壳体部11和入耳部12在空间上的占比体积。具体的,所述入耳部12远离所述壳体部11一端套设有耳套5。耳套5的设置,使得入耳部12塞入耳廓内更为舒适,且由于耳套5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该入耳部12在塞入耳廓内时,能够很好的贴合在耳廓内,不会轻易发生掉落。具体的,所述入耳部12与所述壳体部11之间环绕设置有凸沿6。在使用该蓝牙耳机时,人手通过着力于壳体部11,为防止壳体部11表面过于光滑,导致蓝牙耳机脱离人手,为此利用凸沿6增大与人手的接触面积。具体的,还包括设于所述耳机壳体1内的能够与蓝牙耳机盒相互吸合的磁铁7。磁体的吸附能力能够使得耳机充电盒与蓝牙耳机之间能够更好的贴合在一起,由于蓝牙耳机与耳机充电盒是点接触式充电,利用磁体与耳机充电盒的相互吸合,能够更好的将蓝牙耳机进行限定,防止由于晃动的一些外界干扰因素,导致蓝牙耳机脱离与耳机充电盒的电连接。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耳式TWS耳机,其特征是:包括设有内置空腔的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壳体部以及与所述壳体部一体成型设置的入耳部,所述入耳部用于插入外耳道,所述壳体部远离所述入耳部一端设置有触摸片,所述壳体部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声的发声模块和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的蓝牙模块,所述触摸片和所述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声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能够通过触摸触摸片对发声模块进行控制操作;/n所述壳体部呈圆柱体设置,所述入耳部呈锥体状,所述入耳部横截面直径沿远离所述壳体部方向依次递减设置,所述入耳部远离所述壳体部一端套设有耳套,所述入耳部与所述壳体部之间环绕设置有凸沿,所述耳机壳体内设置有能够与蓝牙耳机盒相互吸合的磁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TWS耳机,其特征是:包括设有内置空腔的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壳体部以及与所述壳体部一体成型设置的入耳部,所述入耳部用于插入外耳道,所述壳体部远离所述入耳部一端设置有触摸片,所述壳体部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声的发声模块和用于与外置设备连接的蓝牙模块,所述触摸片和所述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声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能够通过触摸触摸片对发声模块进行控制操作;
所述壳体部呈圆柱体设置,所述入耳部呈锥体状,所述入耳部横截面直径沿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瑞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