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荷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7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保护板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荷泵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包括单片机、一次过充保护电路、二次过充保护电路,所述的一次过充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9、MOS管Q2、电容C11、二极管Z1,所述MOS管Q2的源极端分别连接电源P+、二极管Z1阴极、电阻R19一端;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阳极、电阻R19另一端、电容C11一端,所述电容C11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与二次过充保护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MOS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产品充电时MOS发热量更小,可靠性高充电更安全;电路更简洁,成本更低电路布局空间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荷泵电路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保护板电路设计
,尤其是一种电荷泵电路。
技术介绍
MOS管由于其损耗小,开关特性好,被广泛应用在需要电子开关的电路中,常见的如吸尘器、BMS保护板、园林工具、开关电源、马达驱动等应用场合。传统的充电MOS有的是放在负端,即MOS放在C-或P-端;有的是放在充电器正端的,即MOS放电C+或P+端;这两种驱动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充电MOS放在负端时,优点为使用N沟道MOS且驱动电压大于4.5V以上即可使此MOS正常工作,但缺点是驱动信号需要与BMS系统使用的地要进行隔离,否则此MOS截止时,BMS系统的高压可以损坏保护板的相关元件或IC;充电MOS放在正端时,优点是解决了驱动信号或其它信号与BMS系统使用的地隔离问题,缺点是常规方法使用P沟道MOS,通过拉低MOS的栅极电压使其导通然后给电池包充电,而P沟道MOS的缺点是价格贵和内阻大。目前,在现有的锂电池保护板的电路方案中,通常采用正端的充电MOS管,使用的是P沟道MOS,如图2所示,即图中M5,此MOS的导通是由单片机I/O口CH_EN通过控制MOS管Q2的栅极,当CH_EN输出高电平时,Q2栅极电压高于2V就完全导通,使M5栅极电压拉低,使M5导通;同理,当CH_EN输出低电平时,Q2截止,使M5也截止。常用的电荷泵都是使用IC来驱动MOS管的,但使用IC的成本会更高,导致对产品投入的成本增加,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已经成为本领域从业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应用成本低,通过单片机I/O口串联电容去控制充电的N型MOS管的一种电荷泵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荷泵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包括单片机、一次过充保护电路、二次过充保护电路,所述的一次过充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9、MOS管Q2、电容C11、二极管Z1,所述MOS管Q2的源极端分别连接电源P+、二极管Z1阴极、电阻R19一端;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阳极、电阻R19另一端、电容C11一端,所述电容C11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与二次过充保护电路连接。优选地,单片机为SC92F7423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CH_EN端连接电容C11另一端,所述单片机CH_EN端为PWM功能。优选地,所述MOS管Q2为N沟道MOS。优选地,所述二次过充保护电路包括MOS管M4,所述MOS管M4与MOS管Q2之间设有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阴极与MOS管Q2的栅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阳极与MOS管M4的源极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电阻R19阻值为1兆欧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电荷泵电路通过单片机的I/O口串联电容去控制充电的N型MOS管的栅极,MOS管Q2的导通是由单片机的CH_EN端输出PWM信号,通过对C11的快速充电和快速放电,使MOS管Q2快速导通和截止,即完成电荷泵功能。由于N沟道MOS比P沟道MOS的内阻更低和价格更低,从而降低MOS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由于N沟道MOS管内阻低,通过持续电流时相比P沟道MOS温度更低,使产品充电时MOS发热量更小,可靠性高充电更安全;由于正端充电MOS使用N沟道MOS相比P沟道MOS控制电路更简洁,成本更低电路布局空间更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的框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控制方法的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片机的引脚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电荷泵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100连接,包括单片机200、一次过充保护电路101、二次过充保护电路102,所述的一次过充保护电路101包括电阻R19、MOS管Q2、电容C11、二极管Z1,所述的电阻R19阻值为1兆欧姆,所述MOS管Q2为N沟道MOS,所述MOS管Q2的源极端分别连接电源P+、二极管Z1阴极、电阻R19一端;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阳极、电阻R19另一端、电容C11一端,所述电容C11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与二次过充保护电路102连接,所述二次过充保护电路102包括MOS管M4,电阻R20、电阻R23、电阻R3、电阻R24、电阻R28,所述的二次过充保护电路102与现有的二次过充保护技术方案一致。使用时,一次过充保护电路101中的MOS管Q2由单片机200根据每节电池电压,充电电流,温度来控制充电器是否给电池包充电,当每节电池电压正常时,即无过充和断线发生时,单片机200的CH_EN端输出PWM信号,占空比为98%,使MOS管Q2开启,若某节或多节发生过充时,即超出软件设置的保护点,单片机200CH_EN端输出低电平,使MOS管Q2截止,同理发生充电过流或充电高温或充电低温时单片机200CH_EN端也会输入低电平,使MOS管Q2截止;二次过充保护电路102由二次过充保护IC和充电器共同来控制MOS管M4,当电池包中的某节或多节电池电压超过IC的保护点电压时,二次保护IC会输出控制信号,使OV电压拉低使MOS管M4截止,阻止充电器继续给电池包充电,从而保护电池电压不会继续升高。一次过充保护电路101的做法是利用单片机200I/O的PWM功能,并利用所串联的电容C11进行充电和放电。在本实施例中,单片机200为SC92F7423单片机,所述单片机200CH_EN端连接电容C11另一端,所述单片机200CH_EN端为PWM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OS管M4与MOS管Q2之间设有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阴极与MOS管Q2的栅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阳极与MOS管M4的源极端连接,二极管D1起隔离作用,避免电源P+的电压倒灌到CH+端,即充电器端,影响充电器检测及自耗电。具体的,利用电容的充电和放电特性实现电荷泵功能,即MOS管Q2的栅极电压高于源极电压,压差为VDD,VDD是单片机的供电电压,VDD为5V,此电压完全可以使MOS管Q2完全导通。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在单片机200CH_EN端的PWM为高电平时,利用电容C11电容特性,对电容C11快速充电,使能瞬间MOS管Q2的栅极电压被提高5V左右,使MOS管Q2的VGS约等于5V,即MOS管Q2的栅极电压减去源极电压。加入二极管Z1是为了使VGS电压嵌位在7.5V,保护MOS管Q2管VGS在正常工作电压范围,避免损坏MOS管Q2。在单片机200CH_EN端PWM为低电平时,利用电容C11对地快速放电,使电容C11上的电彻底泄放掉,为下次PWM作准备,使VGS电压约为0V左右,加入二极管Z1也可以快速泄放MOS管Q2栅极上的电荷,使其快拉到P+,使MOS管Q2截止,即MOS管Q2的栅极电压减去源极电压;此PWM重复此过程就完成了电荷泵功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荷泵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包括单片机、一次过充保护电路、二次过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过充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9、MOS管Q2、电容C11、二极管Z1,所述MOS管Q2的源极端分别连接电源P+、二极管Z1阴极、电阻R19一端;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阳极、电阻R19另一端、电容C11一端,所述电容C11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与二次过充保护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荷泵电路,与充电控制电路连接,包括单片机、一次过充保护电路、二次过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过充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9、MOS管Q2、电容C11、二极管Z1,所述MOS管Q2的源极端分别连接电源P+、二极管Z1阴极、电阻R19一端;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阳极、电阻R19另一端、电容C11一端,所述电容C11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端与二次过充保护电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荷泵电路,其特征在于:单片机为SC92F7423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邦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