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懿博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428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中间部位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贯穿壳体,所述壳体内腔位于穿线孔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下方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穿线孔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刀座,两个所述刀座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刀片,且所述刀座与第一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且操作简单,通过将电线插入穿线孔中,根据需要剥线的长度调节插入电线的长度,然后用手转动旋钮,使得两个螺纹块及活动块带动两个刀座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刀片与电线的表面接触夹紧,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电线表皮进行切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信息实验工具
,具体是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电线的连接。在接线过程中,需要将电线端部的表皮剥除,使其内部的金属芯露出,而后将两根电线的金属芯拧紧,从而完成接线。有时也需要使用带表皮的电线与接电元件焊接,此过程中也需要将电线端部的表皮剥除。目前工作人员剥线时常常采用打火机火烧橡胶皮,手动剥除软化的橡胶套,这种剥线方式十分麻烦,易损坏线路的橡胶套,且容易将工作人员的手部烫伤,目前虽然有剥线钳,但是其刃部较为锋利,且裸露在外,不便于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另外,其可剥表皮的电线直径范围较小,且过大或过小时均无法进行剥线,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中间部位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贯穿壳体,所述壳体内腔位于穿线孔的两侧均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中间部位设置有穿线孔(2),所述穿线孔(2)贯穿壳体(1),所述壳体(1)内腔位于穿线孔(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5)下方设置有第二腔体(6),所述穿线孔(2)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刀座(8),两个所述刀座(8)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刀片,且所述刀座(8)与第一腔体(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6)内腔设置有丝杆(7),所述丝杆(7)通过轴承与第二腔体(6)转动连接,且所述丝杆(7)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设置有旋钮(4),所述丝杆(7)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块(12),所述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中间部位设置有穿线孔(2),所述穿线孔(2)贯穿壳体(1),所述壳体(1)内腔位于穿线孔(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5)下方设置有第二腔体(6),所述穿线孔(2)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刀座(8),两个所述刀座(8)相对一侧均设置有刀片,且所述刀座(8)与第一腔体(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6)内腔设置有丝杆(7),所述丝杆(7)通过轴承与第二腔体(6)转动连接,且所述丝杆(7)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设置有旋钮(4),所述丝杆(7)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块(12),所述螺纹块(12)通过活动块(13)与刀座(8)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一侧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指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用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有上壳体(14)及下壳体(15)构成,所述上壳体(14)及下壳体(15)两侧表面均设置有对应分布的固定耳(17),所述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懿博周倩茹沈纪元
申请(专利权)人:王懿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