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421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包括安装连接板、进给组件以及压紧组件,所述进给组件以及压紧组件连接在安装连接板,所述进给组件与压紧组件连接,所述压紧组件控制膜带的压紧和松开,所述进给组件通过压紧组件的移动控制膜带的送进和缩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膜带进给时,压紧气缸将膜带压紧,进给气缸驱动压紧组件移动,从而实现膜带进给,伺候压紧气缸以及进给气缸复位,形成一次行程,重复上述工序,实现对膜带的自动进给功能,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设置为倾斜,减少了对所述导向滚轮的负荷,同时减少导向滚轮对膜带的摩擦,提高了膜带的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带进给装置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领域,涉及一种膜带进给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光伏组件包括背板、封装胶膜、电池片、封装胶膜和玻璃板,电池片的片间和串间有1mm-4mm的间隙空间,照射到这些间隙的光能很难被直接吸收或利用,故光伏产业采用反光背板代替背板或采用反光白色EVA替代封装胶膜来利用这些间隙的光能,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但限于反光材料的配方和表层结构,光能利用率的增效值低,对光的利用率低,组件增效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光伏组件采用背板、盖合在背板上的玻璃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若干电池片的组装方式,并在覆盖电池片各间隙采用反光贴膜,光伏组件利用在电池片各间隙处覆盖的反光贴膜,将照射到电池片间隙的光能反射到玻璃板上,再通过玻璃板反射至电池片上,以充分利用电池片间隙处的光能,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在太阳能电池片间隙包括片间距以及串间距贴膜生产中,设置有进给装置对将膜带盘上膜带导入膜带切割设备中,现有的进给装置膜带导入的速度不一致,同时每次膜带的进给量不同,降低产品的贴膜质量和效率,且自动化程度低,此设备有效地解决了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膜带进给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连接板、进给组件以及压紧组件,所述进给组件以及压紧组件连接在安装连接板,所述进给组件与压紧组件连接,所述压紧组件控制膜带的压紧和松开,所述进给组件通过压紧组件的移动控制膜带的送进和缩回。进一步的;所述进给组件包括进给安装板、进给气缸以及进给连接板,所述安装连接板上固设有进给腔,所述进给气缸安装于安装连接板一侧,所述压紧组件安装于安装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进给气缸与压紧组件通过贯穿所述进给腔的进给连接板固设连接,所述进给气缸通过进给安装板与所述安装连接板安装,所述进给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进给连接板固设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给连接板上固设有进给槽。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安装座,所述压紧安装座上固设有压腔,所述压紧安装座上侧固设有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输出轴向下延伸至压腔内,所述压紧气缸输出轴下端面固设有用于压膜的压块,所述压腔右侧贯穿设置有通槽,所述压腔下侧固设有下压片,所述下压片上侧固设有上压片,所述上压片以及下压片右侧通过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进给槽内,所述上压片以及下压片分别固设有用于导向的上导板以及下导板。进一步的;所述上压片内固设有穿腔,所述穿腔的宽度与膜带宽度相配,所述上压片与所述下导板固设连接,所述穿腔形成左右贯通的膜带进出通道。进一步的;所述进给安装板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进给腔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配,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进给气缸固设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安装连接板固设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压片以及上压片的外形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穿腔上固设有压孔,所述压孔的直径与所述压块相配。进一步的;所述膜带进给装置为倾斜结构,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锐角,便于膜带传输。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本技术中进给组件设置在安装连接板后侧,减少在膜带传输区域内的零件数量,避免膜带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提高膜带传输质量和效率。2)、本技术中膜带进给时,压紧气缸将膜带压紧,进给气缸驱动压紧组件移动,从而实现膜带进给,伺候压紧气缸以及进给气缸复位,形成一次行程,重复上述工序,实现对膜带的自动进给功能,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3)、本技术装置设置为倾斜,减少了对所述导向滚轮的负荷,同时减少导向滚轮对膜带的摩擦,提高了膜带的传输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进给安装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压紧组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压片示意图。图中标识:装连接板601、进给组件615、压紧组件616、第一安装板617、第二安装板618、进给腔620、进给气缸621、进给安装板622、进给连接板623、进给槽624、压紧气缸625、压紧安装座626、压块627、上导板628、下导板629、上压片630、下压片631、通槽632、压腔633、压孔634、穿腔63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横向、纵向……)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包括安装连接板601、进给组件615以及压紧组件616,所述进给组件615以及压紧组件616连接在安装连接板601,所述进给组件615与压紧组件616连接,所述压紧组件616控制膜带的压紧和松开,所述进给组件615通过压紧组件616的移动控制膜带的送进和缩回。如图1-2所示,所述进给组件615包括进给安装板622、进给气缸621以及进给连接板623,所述安装连接板601上固设有前后贯穿的进给腔620,本实施例中,所述进给气缸621安装于安装连接板601的后侧,所述压紧组件616安装于安装连接板601的前侧,所述进给气缸621与压紧组件616通过贯穿所述进给腔620的进给连接板623固设连接,所述进给气缸621通过进给安装板622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安装,具体来说,所述进给安装板62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安装板618以及第一安装板617,所述进给腔620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18相配,进行安装时所述第二安装板618贯穿进给腔620延伸至所述安装连接板601的后侧,所述第二安装板618与所述进给气缸621固设连接,所述进给气缸621的输出轴与所述进给连接板623固设有连接,所述进给连接板623上固设有进给槽624,所述第一安装板617位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的前侧并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固设连接,从而在膜带传输区域内减少零件,避免膜带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提高膜带传输质量和效率。如图3-4所示,所述压紧组件616包括压紧安装座626,所述压紧安装座626上固设有压腔633,所述压紧安装座626上侧固设有压紧气缸625,所述压紧气缸625输出轴向下延伸至压腔633内,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连接板、进给组件以及压紧组件,所述进给组件以及压紧组件连接在安装连接板,所述进给组件与压紧组件连接,所述压紧组件控制膜带的压紧和松开,所述进给组件通过压紧组件的移动控制膜带的送进和缩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连接板、进给组件以及压紧组件,所述进给组件以及压紧组件连接在安装连接板,所述进给组件与压紧组件连接,所述压紧组件控制膜带的压紧和松开,所述进给组件通过压紧组件的移动控制膜带的送进和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组件包括进给安装板、进给气缸以及进给连接板,所述安装连接板上固设有进给腔,所述进给气缸安装于安装连接板一侧,所述压紧组件安装于安装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进给气缸与压紧组件通过贯穿所述进给腔的进给连接板固设连接,所述进给气缸通过进给安装板与所述安装连接板安装,所述进给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进给连接板固设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连接板上固设有进给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膜带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安装座,所述压紧安装座上固设有压腔,所述压紧安装座上侧固设有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输出轴向下延伸至压腔内,所述压紧气缸输出轴下端面固设有用于压膜的压块,所述压腔右侧贯穿设置有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嘉杰沈晓琪张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小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