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02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包括机架,机架的两端设置有脚支架,机架上设置有外齿型回转支承、增速箱、减速箱、编码组件、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有变桨电机,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变桨驱动齿轴,增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发电机,增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有发电驱动齿轴,发电驱动齿轴、变桨驱动齿轴以及编码组件的反馈齿轴均与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啮合;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上设置有限位块、指针和叶向模型,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配合,外齿型回转支承的静环上设置有与指针配合的角标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动机构的一致性好,具有负载测试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了小型化,控制过程直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属于风力发电

技术介绍
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是风力发电风机变桨控制系统的检测试验设备,用于模拟风力发电风机变桨的实际运行控制,测试、验证变桨控制系统的运行性能,为变桨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升级改进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测试依据。随着绿色新能源发展的迫切需要,对确保风机运行的高效性与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改进、优化试验测试平台,最大限度体现风机运行机构的一致性,直观显现控制过程的状态变化,一直是检测试验设备设计努力的方向。其次,由于试验设备受其应用的限制,通常都是单件小批生产,因此,结构简单、优良的通用加工工艺性、低成本也是不断改进的需要。第三,小型化。风力发电设备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大型,作为检测试验设备通常是放在实验室环境的,因此小型化亦是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行业的变桨控制试验台,采用的设计方案主要有:1.直接用风机构件搭建或直接用风机产品;2.用与风机外齿回转支承齿数相同或相近的内齿回转支承;3.采用转换机构,转化变桨的旋转运动为直线运动,同时减小体积与重量。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传动机构的一致性差;2、缺少负载测试功能;3、结构复杂,成本高;4、方案1和2无法实现小型化,方案3可实现小型化,但是控制过程显现不直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披露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包括机架,机架的两端设置有脚支架,机架上设置有外齿型回转支承、增速箱、减速箱、编码组件、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有变桨电机,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变桨驱动齿轴,增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发电机,增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有发电驱动齿轴,发电驱动齿轴、变桨驱动齿轴以及编码组件的反馈齿轴均与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啮合;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上设置有限位块、指针和叶向模型,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配合,外齿型回转支承的静环上设置有与指针配合的角标尺。脚支架包括梯形板体,梯形板体的中心处设置有竖向的插槽,用以插入机架端部,插槽内开有装配孔,通过与装配孔配合的紧固件固定机架端部,梯形板体底端内侧设置有支脚,支脚通过支撑筋连接板体。梯形板体上设置有筋板和通孔。机架包括胸靶型板面,胸靶型板面上设置有外齿型回转支承装配位、增速箱装配位、减速箱装配位、编码组件装配位、第一限位开关装配位和第二限位开关装配位;外齿型回转支承装配位位于胸靶型板面的凸出部,减速箱装配位、增速箱装配位、第一限位开关装配位和第二限位开关装配位分别位于外齿型回转支承装配位的左下角、右下角、左上角和右上角,编码组件装配位位于胸靶型板面的肩部台阶面。胸靶型板面上设置有筋板和通孔。脚支架和机架均为单体铸件。编码组件包括联轴器,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编码器和反馈齿轴。限位块包括装配台阶面和设置在装配台阶面一侧的同心弧凸缘,装配台阶面安装在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上。指针为钩形指针,角标尺为弧形角标尺。叶向模型包括叶向板面,叶向板面两端底部均设置有弯折部,两弯折部分别向两侧弯折,弯折部安装在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上,叶向板面的底部设置有避让缺口。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传动机构的一致性好,具有负载测试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了小型化,控制过程直观;具体效果如下:1、传动机构的一致性好:本技术的机架、外齿型回转支承实现了试验台传动机构与风机传动机构的高度一致,所有构件与电器控制元件都直接置于机架上,这有别于目前行业的其他试验台,传动机构的一致性好;2、结构简单,成本低:相对其他方案试验台不仅零、部件总数少,而且非标件少;3、小型化:本技术采用外齿型回转支承,尺寸大幅度小于内齿型,采用简单的结构、单体的平板型脚支架,相较于目前方案使用的支架更加稳固,同时也缩小了尺寸;4、具有负载测试功能:增加了增速箱与发电机配置,可实现对控制系统的空载、负载检测试验;5、控制过程直观:指针、角标尺、叶向模型的配置,将变桨控制过程的参数变化与结果直观地展现出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轴测图;图3为脚支架的前视轴测图;图4为脚支架的后视轴测图;图5为机架的前视轴测图;图6为机架的后视轴测图;图7为编码组件的装配结构图;图8为限位块的轴测图;图9为变桨驱动齿轴的前轴测图;图10为变桨驱动齿轴的后轴测图;图11为发电驱动齿轴的前轴测图;图12为发电驱动齿轴的后轴测图;图13为角标尺的轴测图;图14为指针的轴测图;图15为叶向模型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2所示,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包括机架2,机架2的两端设置有脚支架1,机架2上安装有外齿型回转支承3、增速箱16、减速箱10、编码组件4、第一限位开关6和第二限位开关5。减速箱10的输入端连接有变桨电机9,减速箱10的输出端连接有变桨驱动齿轴11,增速箱16的输出端连接有发电机7,增速箱16的输入端连接有发电驱动齿轴12,发电驱动齿轴12、变桨驱动齿轴11以及编码组件4的反馈齿轴401均与外齿型回转支承3的动环啮合。外齿型回转支承3的动环上设置有限位块8、指针13和叶向模型15,限位块8与第一限位开关6和第二限位开关5配合,外齿型回转支承3的静环上设置有与指针13配合的角标尺14。如图3和4所示,脚支架1包括梯形板体101,梯形板体101为单体铸件,梯形板体101上小、下大,左右对称,梯形板体101的内侧中心处开有竖向的插槽102,用以插入机架2端部,插槽102内开有装配孔,通过与装配孔配合的紧固件(如螺栓等)固定机架2端部,梯形板体101底端内侧固定有支脚103,支脚103通过支撑筋104连接板体,梯形板体101上设置有筋板18、开有通孔17,提高梯形板体101结构强度、改善受力、优化工艺、减轻自重。如图5和6所示,机架2包括胸靶型板面201,为单体铸件,为试验台枢纽构件,胸靶型板面201的两端与脚支架1的插槽102匹配,并且端面上也开有装配孔,用以拧入紧固件实现胸靶型板面201与插槽102固定,胸靶型板面201上设置有外齿型回转支承装配位202、增速箱装配位205、减速箱装配位206、编码组件装配位207、第一限位开关装配位204和第二限位开关装配位203。外齿型回转支承装配位202为中空的法兰盘结构,增速箱装配位205、减速箱装配位206均为安装孔,第一限位开关装配位204和第二限位开关装配位203均为凸台面。外齿型回转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的两端设置有脚支架,/n机架上设置有外齿型回转支承、增速箱、减速箱、编码组件、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n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有变桨电机,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变桨驱动齿轴,增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发电机,增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有发电驱动齿轴,发电驱动齿轴、变桨驱动齿轴以及编码组件的反馈齿轴均与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啮合;/n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上设置有限位块、指针和叶向模型,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配合,外齿型回转支承的静环上设置有与指针配合的角标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的两端设置有脚支架,
机架上设置有外齿型回转支承、增速箱、减速箱、编码组件、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
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有变桨电机,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变桨驱动齿轴,增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发电机,增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有发电驱动齿轴,发电驱动齿轴、变桨驱动齿轴以及编码组件的反馈齿轴均与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啮合;
外齿型回转支承的动环上设置有限位块、指针和叶向模型,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配合,外齿型回转支承的静环上设置有与指针配合的角标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脚支架包括梯形板体,梯形板体的中心处设置有竖向的插槽,用以插入机架端部,插槽内开有装配孔,通过与装配孔配合的紧固件固定机架端部,梯形板体底端内侧设置有支脚,支脚通过支撑筋连接板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梯形板体上设置有筋板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变桨控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胸靶型板面,胸靶型板面上设置有外齿型回转支承装配位、增速箱装配位、减速箱装配位、编码组件装配位、第一限位开关装配位和第二限位开关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怀文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