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穿戴的VR设备,包括VR设备本体,所述VR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微型马达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放置盒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VR设备本体、放置盒、微型马达、转轴、收卷筒、保护带、收纳盒、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固定块、电动推杆和夹持板的配合使用,具备便于穿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VR设备不方便穿戴,由于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不同,导致VR设备在进行穿戴时,VR设备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造成VR设备不方便使用,从而降低了VR设备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穿戴的VR设备
本技术涉及VR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穿戴的VR设备。
技术介绍
VR设备即VR头显,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由于早期没有头显这个概念,所以根据外观产生了VR眼镜、VR眼罩、VR头盔等不专业叫法,VR头显是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VR设备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不仅让每一个爱好者带着惊奇和欣喜去体验,更因为对它诞生与前景的未知而深深着迷,然而现有的VR设备不方便穿戴,由于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不同,导致VR设备在进行穿戴时,VR设备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造成VR设备不方便使用,从而降低了VR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穿戴的VR设备,具备便于穿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VR设备不方便穿戴,由于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不同,导致VR设备在进行穿戴时,VR设备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造成VR设备不方便使用,从而降低了VR设备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穿戴的VR设备,包括VR设备本体,所述VR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微型马达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放置盒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带,所述保护带的一端延伸至放置盒的外部,所述VR设备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的内腔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延伸至收纳盒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远离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保护带远离收卷筒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收纳盒内腔顶部的一侧和内腔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优选的,所述VR设备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抗污渍层。优选的,所述基层采用天然橡胶材质,所述抗菌层采用竹纤维材质,所述抗污渍层采用纳米聚氨酯材质。优选的,所述放置盒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与微型马达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收纳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与电动推杆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VR设备本体、放置盒、微型马达、转轴、收卷筒、保护带、收纳盒、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固定块、电动推杆和夹持板的配合使用,具备便于穿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VR设备不方便穿戴,由于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不同,导致VR设备在进行穿戴时,VR设备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造成VR设备不方便使用,从而降低了VR设备实用性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护垫,能够有效的保护使用者的头部,避免使用者的头部由于长时间的使用VR设备,造成损伤,通过设置抗菌层,能够提高保护垫的抗菌性,使VR设备在使用时更加的安全,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按钮,能够便于控制微型马达,以便于调节保护带的松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保护垫局部剖视图。图中:1、VR设备本体;2、放置盒;3、微型马达;4、转轴;5、收卷筒;6、保护带;7、收纳盒;8、第一连接带;9、第二连接带;10、固定块;11、电动推杆;12、夹持板;13、保护垫;1301、基层;1302、抗菌层;1303、抗污渍层;14、第一控制按钮;15、第二控制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3,一种便于穿戴的VR设备,包括VR设备本体1,VR设备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2,放置盒2的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3,微型马达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转轴4远离微型马达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放置盒2活动连接,转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筒5,收卷筒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带6,保护带6的一端延伸至放置盒2的外部,VR设备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收纳盒7,收纳盒7的内腔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带8,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延伸至收纳盒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9,第二连接带9远离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保护带6远离收卷筒5的一端与固定块10固定连接,收纳盒7内腔顶部的一侧和内腔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1,两个电动推杆1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VR设备本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垫13,通过设置保护垫13,能够有效的保护使用者的头部,避免使用者的头部由于长时间的使用VR设备,造成损伤,保护垫13包括基层1301,基层1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1302,通过设置抗菌层1302,能够提高保护垫13的抗菌性,使VR设备在使用时更加的安全,抗菌层13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抗污渍层1303,基层1301采用天然橡胶材质,抗菌层1302采用竹纤维材质,抗污渍层1303采用纳米聚氨酯材质,放置盒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14,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按钮14,能够便于控制微型马达3,以便于调节保护带6的松紧,第一控制按钮14与微型马达3电性连接,收纳盒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按钮15,第二控制按钮15与电动推杆11电性连接,通过VR设备本体1、放置盒2、微型马达3、转轴4、收卷筒5、保护带6、收纳盒7、第一连接带8、第二连接带9、固定块10、电动推杆11和夹持板12的配合使用,具备便于穿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VR设备不方便穿戴,由于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不同,导致VR设备在进行穿戴时,VR设备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造成VR设备不方便使用,从而降低了VR设备实用性的问题。使用时,使用者将VR设备本体1放置在头上,使眼睛能够观看VR设备本体1,当需要调节头顶的松紧时,通过操作第一控制按钮14启动微型马达3,微型马达3转动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转动带动收卷筒5转动,收卷筒5转动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穿戴的VR设备,包括VR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VR设备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2),所述放置盒(2)的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3),所述微型马达(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远离微型马达(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放置盒(2)活动连接,所述转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筒(5),所述收卷筒(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带(6),所述保护带(6)的一端延伸至放置盒(2)的外部,所述VR设备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收纳盒(7),所述收纳盒(7)的内腔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带(8),所述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延伸至收纳盒(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9),所述第二连接带(9)远离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保护带(6)远离收卷筒(5)的一端与固定块(10)固定连接,所述收纳盒(7)内腔顶部的一侧和内腔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1),两个电动推杆(1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穿戴的VR设备,包括VR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VR设备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2),所述放置盒(2)的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3),所述微型马达(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远离微型马达(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放置盒(2)活动连接,所述转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筒(5),所述收卷筒(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带(6),所述保护带(6)的一端延伸至放置盒(2)的外部,所述VR设备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收纳盒(7),所述收纳盒(7)的内腔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带(8),所述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延伸至收纳盒(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9),所述第二连接带(9)远离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保护带(6)远离收卷筒(5)的一端与固定块(10)固定连接,所述收纳盒(7)内腔顶部的一侧和内腔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1),两个电动推杆(1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陈菲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