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龙专利>正文

一种建盏烧制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73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盏烧制窑炉,包括炉体、炉盖、内筒体及N个等边三角架。所述炉体呈圆形,所述炉体的内壁圆周阵列有N个第一加热棒,N≥3;所述炉盖封闭所述炉体;所述内筒体同轴设置在所述炉体中,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圆周阵列有N个第二加热棒,各第二加热棒位于相邻第一加热棒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并与所述相邻第一加热棒形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N个等边三角架,用于放置待烧制建盏,各所述等边三角架放置在各所述等边三角形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若干个小范围的等边三角形加热区域,使得该区域中的温度尽可能分布均匀,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盏烧制窑炉
本技术涉及陶瓷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盏烧制窑炉。
技术介绍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回较厚;外壁往往答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建盏的传统烧制方法是柴烧。柴烧首先体现在烧制成本高,即龙窑的建造和松木的烧制成本非常高;其次,体现在工艺复杂,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气温、气压、温度、湿度、加柴部位、局部窑温、还原气氛的分布不均、温度升降幅度等等),导致柴烧建盏“入窑一色,出窑万千”,成品率只有10%-15%。因此,柴烧建盏的价格居高不下。电烧窑炉随之出现。电烧是在一个密闭的小箱里,通过单片机控制炉内的加热棒给建盏铁胎加热,其相对柴烧而言,温度可控,使得烧制工艺更加简易化,能大幅提高建盏的成品率,使得建盏的价格更亲民。尽管电烧窑炉相较于柴烧窑炉,能实现更精确的温度控制,但其仍然存在可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现有电烧窑炉多仅仅在箱体的内壁上设置加热棒,烧制建盏时,其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仍然存在一定的温差,同时因为待烧制建盏的阻碍,箱体内部的热交换仍一定程度被阻碍,仍具备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盏烧制窑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盏烧制窑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呈圆形,所述炉体的内壁圆周阵列有N个第一加热棒,N≥3;炉盖,所述炉盖封闭所述炉体;<br>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同轴设置在所述炉体中,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圆周阵列有N个第二加热棒,各第二加热棒位于相邻第一加热棒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并与所述相邻第一加热棒形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N个等边三角架,用于放置待烧制建盏,各所述等边三角架放置在各所述等边三角形中。优选地,所述等边三角架具有若干主层,各主层设有至少一子叠层,所述子叠层的面积小于所述主层的面积,所述等边三角架还具有一贯穿各主层与子叠层的通孔。优选地,还包括喷火嘴,所述喷火嘴设置在所述内筒体的内腔底部,所述内筒体的筒身上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孔的开设高度高于所述喷火嘴的高度;所述炉体上设有烟囱,所述烟囱中设有可推拉的挡火板。优选地,所述喷火嘴的顶端呈圆锥收缩状,所述喷火嘴的顶部设有顶出火孔,所述喷火嘴的圆周面上设有侧出火孔。优选地,还包括油柴托盘,所述油柴托盘安装在所述内筒体中且位于所述喷火嘴的上方,所述炉盖上设有对应于所述油柴托盘的投柴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将炉体设计为圆形,并在炉体中设置内筒体,使得内筒体与炉体内壁间形成一环形加热区,继而在炉体内壁与内筒体的外壁按预设规则布置第一加热棒与第二加热棒,以将环形加热区分割成若干个等边三角形状的加热区;此外,将放置建盏的架子设计为等边三角架,即可放入等边三角形的加热区中进行加热;如此,一方面,各等边三角形的区域相对现有技术中的箱体的整体区域,其区域较小,同时其的顶点为加热棒,可以尽可能地使三角形区域中的温度均衡;另一方面,等边三角架置入其中后,各等边三角架靠近炉体内壁的一边与炉体内壁间存在间隙,另两边与其相邻的三角架亦存在间隙,有利于气体及热量的交互;2、本技术设计了新式的三角架,在三角架的各主层中设置子叠层,使得待烧制建盏呈立体分布,受热更加均匀;3、本技术设有喷火嘴,可以实现气烧与电烧的结合,同时喷火嘴的顶部管径收缩,两侧开设侧出火孔,有利于火焰由两侧喷出,而非全由顶出火孔喷出,辅以内筒体的气孔,有利于还原氛围在窑炉内的快速扩散;通过烟囱中的挡火板的开启量,以及喷火嘴的进气量,可以调整窑内一氧化碳浓度,营造出适合建盏成型的还原气氛;4、本技术设有投柴孔及油柴托盘,可通过投放油柴,促使使窑内生成适合建盏成型的还原气氛以及产生“落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俯视图(隐藏炉盖);图6为本技术喷火嘴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炉体1、第一加热棒11、烟囱12、挡火板13;炉盖2、投柴孔21;内筒体3、第二加热棒31、气孔32;等边三角架4、主层41、子叠层42、通孔43、吊环44;喷火嘴5、顶出火孔51、侧出火孔52;油柴托盘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盏烧制窑炉,包括炉体1、炉盖2、内筒体3、等边三角架4、喷火嘴5及油柴托盘6。其中,炉体1呈圆形,炉体1的内壁圆周阵列有N个第一加热棒11,N≥3。内筒体3同轴设置在炉体1中,内筒体3的外壁上圆周阵列有N个第二加热棒31,各第二加热棒31位于相邻第一加热棒11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并与相邻第一加热棒11形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请参考图4及图5所示,N个等边三角架4用于放置待烧制建盏,各等边三角架4放置在各等边三角形中。炉盖2封闭所述炉体1。本实施例中,N=8。请参考图3所示,等边三角架4具有若干主层41,各主层41设有至少一子叠层42,子叠层42的面积小于主层41的面积,如此,即可在各主层41边缘与子叠层42边缘放置建盏,形成立体的分布效果,使得各建盏均能被均匀地烧透,提高成品率。同时,等边三角架4还具有一贯穿各主层41与子叠层42的通孔43,便于气体的流动。为便于等边三角架4的取出,等边三角架4上设有吊环44。请参考图4所示,喷火嘴5设置在内筒体3的内腔底部,内筒体3的筒身上设有若干气孔32,气孔32的开设高度高于喷火嘴5的高度,避免喷火嘴5的高温气体直接喷烧到建盏;炉体1上设有烟囱12,烟囱12中设有可推拉的挡火板13,以调节出烟量。请参考图6所示,喷火嘴5的顶端呈圆锥收缩状,喷火嘴5的顶部设有顶出火孔51,喷火嘴5的圆周面上设有侧出火孔52。请参考图3及图4所示,油柴托盘6安装在内筒体3中且位于喷火嘴5的上方,炉盖2上设有对应于油柴托盘的投柴孔21。如此,油柴托盘6可以盛接投入的油柴,使其充分燃烧,并收集其灰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盏烧制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体,所述炉体呈圆形,所述炉体的内壁圆周阵列有N个第一加热棒,N≥3;/n炉盖,所述炉盖封闭所述炉体;/n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同轴设置在所述炉体中,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圆周阵列有N个第二加热棒,各第二加热棒位于相邻第一加热棒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并与所述相邻第一加热棒形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nN个等边三角架,用于放置待烧制建盏,各所述等边三角架放置在各所述等边三角形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盏烧制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呈圆形,所述炉体的内壁圆周阵列有N个第一加热棒,N≥3;
炉盖,所述炉盖封闭所述炉体;
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同轴设置在所述炉体中,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圆周阵列有N个第二加热棒,各第二加热棒位于相邻第一加热棒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并与所述相邻第一加热棒形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N个等边三角架,用于放置待烧制建盏,各所述等边三角架放置在各所述等边三角形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盏烧制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边三角架具有若干主层,各主层设有至少一子叠层,所述子叠层的面积小于所述主层的面积,所述等边三角架还具有一贯穿各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龙
申请(专利权)人:蔡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