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368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0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冷系统。上述的供冷系统包括制冷装置和保温柜,制冷装置包括供冷机、制冷箱以及低温换热器,供冷机设置于制冷箱外,制冷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低温换热器设置于第一箱体内,第二箱体内收容有储冷液;保温柜包括保温箱、储能电源以及气泵,气泵和储能电源设置于保温箱内;保温箱还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储能电源的输入端通过进线孔与外部电源连接,储能电源的输出端与气泵连接,储能电源的输出端还通过出线孔与供冷机连接。当供冷机不工作时,储能电源将储存的电能输送至供冷机,使得供冷机继续工作,从而使得制冷装置继续为保温柜提供冷量,从而降低了保温柜内的温度上升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供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冷设备用于向保温空间提供冷量,以维持保温空间内的温度,确保保温空间内的温度保持不变,例如,空调工作制造的冷量,将该冷量通过送风装置输送至需要保温的保温柜内。但是,传统的制冷设备在市电故障时,即制冷设备的供电电源断开,使得制冷设备无法继续制造冷量,从而使得保温柜内的温度上升速率过大,进而导致保温柜内的电气设备由于温度上升过快而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供冷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供冷系统,包括:制冷装置和保温柜。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供冷机、制冷箱以及低温换热器,所述供冷机设置于所述制冷箱外,所述制冷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低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内收容有储冷液,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连通,所述供冷机的输冷管道与所述低温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保温柜包括保温箱、储能电源以及气泵,所述气泵和所述储能电源设置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保温箱开设有出风口、进风口、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进线孔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与气泵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出线孔与所述供冷机连接;所述保温柜还包括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保温箱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保温箱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沿重力方向依次叠层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还开设有溢流孔,且所述溢流孔开设于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进气高度,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出气高度,所述进气高度大于所述出气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箱还包括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通过所述第三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连通,所述第三箱体内设置有极速换热器,所述极速换热器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所述极速换热器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箱体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速换热器包括极速散热片以及极速散热管,所述极速散热片开设有通孔,所述极速散热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极速散热片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速散热管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的一端伸入所述储冷液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冷系统还包括储冷换热器,所述储冷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储冷换热器浸置于所述储冷液内,所述供冷机的储冷管道与所述储冷换热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冷换热器为具有螺旋状的储冷散热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冷系统还包括流通阀,所述流通阀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流通阀包括壳体、进气管道、低速出气管道以及高速出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所述低速出气管道以及所述高速出气管道均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进气管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进气孔内,并与所述出风管道连通,所述低速出气管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靠近所述低温换热器设置,所述高速出气管道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靠近所述储冷液设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气体的流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当供冷机不工作时,储能电源将储存的电能输送至供冷机,使得供冷机继续工作,从而使得制冷装置继续为保温柜提供冷量,从而降低了保温柜内的温度上升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制冷箱以及低温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保温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流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涉及一种供冷系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冷系统包括制冷装置和保温柜。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供冷机、制冷箱以及低温换热器,所述供冷机设置于所述制冷箱外,所述制冷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低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内收容有储冷液,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连通,所述供冷机的输冷管道与所述低温换热器连接,所述制冷箱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均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所述保温柜包括保温箱、储能电源以及气泵,所述气泵和所述储能电源设置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保温箱开设有出风口、进风口、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进线孔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与气泵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出线孔与所述供冷机连接;所述供冷系统还包括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出风管道的另一端靠近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出风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间室以及所述保温箱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出气孔设置,所述进风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间室以及所述保温箱连通。当供冷机不工作时,储能电源将储存的电能输送至供冷机,使得供冷机继续工作,从而使得制冷装置继续为保温柜提供冷量,从而降低了保温柜内的温度上升速率。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实施例的供冷系统10包括制冷装置100和保温柜200。所述制冷装置100包括供冷机110、制冷箱120以及低温换热器130。所述供冷机110设置于所述制冷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供冷机、制冷箱以及低温换热器,所述供冷机设置于所述制冷箱外,所述制冷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低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内收容有储冷液,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连通,所述供冷机的输冷管道与所述低温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n保温柜,所述保温柜包括保温箱、储能电源以及气泵,所述气泵和所述储能电源均设置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保温箱开设有出风口、进风口、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进线孔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与气泵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出线孔与所述供冷机连接;/n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保温箱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n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保温箱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供冷机、制冷箱以及低温换热器,所述供冷机设置于所述制冷箱外,所述制冷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低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内收容有储冷液,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连通,所述供冷机的输冷管道与所述低温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保温柜,所述保温柜包括保温箱、储能电源以及气泵,所述气泵和所述储能电源均设置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保温箱开设有出风口、进风口、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进线孔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与气泵连接,所述储能电源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出线孔与所述供冷机连接;
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保温箱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
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保温箱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沿重力方向依次叠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还开设有溢流孔,且所述溢流孔开设于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进气高度,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出气高度,所述进气高度大于所述出气高度。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昌华梁德新向啟平李辉古超基阮建通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