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及管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48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及管道组件,滚轮支架包括:支架,相互对接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夹紧固定管道;两个行走滚轮,间隔设置于支架的底端;平衡滚轮,支架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平衡滚轮,平衡滚轮支撑平衡支架;以及止浮柱,止浮柱设置于支架的顶端,能够与顶管的顶壁接触,限定支架在顶管内的浮起幅度,其中,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对接面位于其中一个平衡滚轮与相邻的行走滚轮以及另一个平衡滚轮与止浮柱之间,且行走滚轮、平衡滚轮和止浮柱关于经过支架中心点的竖直面对称。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实现在顶管内穿设管道时的施工、维护便捷性;节省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及管道组件
本技术涉及顶管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及管道组件。
技术介绍
以燃气管道为例,当燃气管道穿越高速公路、公路、铁路、河流或建筑物时,一般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非开挖施工。这样,可以减少施工对正常交通、河流流水和正常建筑物使用的影响,可以节约施工费用和缩短工期。顶管施工是现在燃气管道穿越高速公路、公路、铁路、河流或建筑物非常通用的施工方法。顶管作业施工完毕后,需要在顶管内安装燃气管道,顶管内截面一般是圆形截面,内部空间很小,不方便大型施工机械的进入,也不方便大量施工人员进入内部操作,尤其燃气管道出现问题后,施工人员很难进入阴暗、潮湿和渗水的顶管内操作,基本无法进行维修。如何把燃气管道穿越顶管、把燃气管道固定安装到顶管内部,保证燃气管道在固定的位置上不移动,是保证燃气管道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见图一a和图二a所示,目前传统燃气管道穿顶管大多采用管道直接推进,推进过程中在顶管200’内壁和燃气管道300’之间垫上作为滚轮的橡胶棒100’,减少燃气管道300’和顶管200’之间的摩擦。在燃气管道300’推进过程中需要人工不断调节橡胶棒100’的位置和数量,作业完毕后还要换下橡胶棒100’,采用金属梁400’替代橡胶棒100’,然后采用金属梁400’焊接固定燃气管道300’,再做防腐处理或再做填砂作业。但焊接作业完毕后,顶管200’内已经基本上没有空间,很难进行填砂作业。传统橡胶棒式燃气管道穿顶管方法缺点:1.燃气管道300’推进过程非常麻烦和耗时,需要顶管200’内部和顶管200’外部的操作人工及时沟通才能开展穿管作业,若顶管200’长度过长,例如超过150米,施工非常缓慢;2.在顶管200’内施工,空间狭小、灯光昏暗、空气污浊,有时还有渗水和冒泥浆等情况,操作人工在顶管200’内调节橡胶棒100’时候很容易工人受伤,在置换橡胶棒100’时和做焊接作业时尤其危险;3.燃气管道300’外壁容易出现擦伤,防腐层损坏显现,需要在顶管200’内补涂防腐层;4.需要置换掉橡胶棒100’,采用金属梁400’替代,有限的空间内操作困难;5.需要人工进入顶管200’内置换橡胶棒100’、固定焊接施工、防腐处理和填砂作业;6.燃气管道300’焊接固定后,若发现故障很难进入维修,燃气管道300’也无法拖出顶管200’,穿管作业基本上是一次性的作业,后期很难维护和燃气管道300’升级改造。见图一b、图一c所示的顶管截面图,另外还有一种通用的在顶管200’的内部预制滑轮支架的穿越顶管200’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避免人工调节滚轮时产生的危险,可以实现燃气管道300’连续推进,但燃气管道300’穿管过程仍然需要人工引导。具体的原理图见图一b、图一c、图二b和图二c所示,首先需要在顶管200’内预制水泥平台500’,把机械滚轮600’固定到预制水泥平台500’上,然后燃气管道300’通过机械滚轮600’滚动,实现燃气管道300’在顶管200’内滚动穿管,穿管完毕后需要采用金属梁400’焊接固定燃气管道300’,然后对焊缝和金属梁400’做防腐处理,或再做填砂作业。但是,传统固定滚轮式燃气管道300’穿顶管200’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顶管200’内部需要工人进入顶管200’内部混凝土浇筑预制滚轮安装平台,需要单独的施工,精密施工,施工工期长;2.需要工人进入顶管200’内引导燃气管道300’在固定滚轮上滑动,保证管道300’正常滑动;3.燃气管道300’和滑轮之间滑动,容易出现防腐层脱落显现;4.燃气管道300’在滑轮安装部位需要加固固定,需要工人进入顶管200’内焊接施工、做防腐处理,或填砂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及管道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穿越顶管时不便于施工和维护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夹紧固定管道;行走滚轮,所述行走滚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行走滚轮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端;平衡滚轮,所述支架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所述平衡滚轮,所述平衡滚轮支撑平衡所述支架;以及止浮柱,所述止浮柱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能够与顶管的顶壁接触,限定所述支架在顶管内的浮起幅度,其中,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对接面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平衡滚轮与相邻的所述行走滚轮以及另一个所述平衡滚轮与所述止浮柱之间,且所述行走滚轮、所述平衡滚轮和所述止浮柱关于经过所述支架中心点的竖直面对称。可选的,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内环形板和位于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内环形板间隔设置的第一外环形板,所述第二架体包括内侧的第二内环形板和位于外侧的第二外环形板,其中,所述第一内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内环形板通过朝外延伸的加强筋和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的连接件固定,所述第一外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板固定,且所述第一外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板与所述加强筋焊接。可选的,所述支架还包括塞设在所述第一内环形板与所述第一外环形板之间以支撑的第一支撑板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内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外环形板之间以支撑的第二支撑板。可选的,所述第一外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板通过朝外延伸的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连接件固定。可选的,所述第一外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板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内环形板,各所述第一内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内环形板的对接面与所述第一外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板的对接面共面,相邻的所述第一内环形板焊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内环形板焊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对接面经过所述支架的中心点。可选的,两个所述行走滚轮与所述支架中心点的连线的夹角为50-70°之间。还提供一种管道组件,包括管道和固定在所述管道外侧的滚轮支架,其中所述滚轮支架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滚轮支架。可选的,所述管道的外侧包裹有橡胶垫。可选的,沿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滚轮支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滚轮支架穿管作业,可以实现:1.自动穿管,不需工人进入顶管内施工和引导作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是很好的保护;2.取消了顶管内的混凝土浇筑作业、焊接作业和防腐作业,减少了顶管内的施工工程量、缩短了顶管内的施工工期、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3.燃气管道维护方便,可以把燃气管道拖出顶管进行维修,维修完毕后再推入顶管内部,避免工人进入顶管内维修带来的风险;4.避免了燃气管道和滚轮支架之间的摩擦,可以很好的保护燃气管道外壁的防腐层,避免二次进行防腐处理;5.燃气管道无需固定,采用止浮柱能很好的保护燃气管道在顶管内变形和位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夹紧固定管道;/n行走滚轮,所述行走滚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行走滚轮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端;/n平衡滚轮,所述支架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所述平衡滚轮,所述平衡滚轮支撑平衡所述支架;以及/n止浮柱,所述止浮柱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能够与顶管的顶壁接触,限定所述支架在顶管内的浮起幅度,/n其中,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对接面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平衡滚轮与相邻的所述行走滚轮以及另一个所述平衡滚轮与所述止浮柱之间,且所述行走滚轮、所述平衡滚轮和所述止浮柱关于经过所述支架中心点的竖直面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夹紧固定管道;
行走滚轮,所述行走滚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行走滚轮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端;
平衡滚轮,所述支架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所述平衡滚轮,所述平衡滚轮支撑平衡所述支架;以及
止浮柱,所述止浮柱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能够与顶管的顶壁接触,限定所述支架在顶管内的浮起幅度,
其中,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的对接面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平衡滚轮与相邻的所述行走滚轮以及另一个所述平衡滚轮与所述止浮柱之间,且所述行走滚轮、所述平衡滚轮和所述止浮柱关于经过所述支架中心点的竖直面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内环形板和位于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内环形板间隔设置的第一外环形板,所述第二架体包括内侧的第二内环形板和位于外侧的第二外环形板,其中,所述第一内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内环形板通过朝外延伸的加强筋和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上的连接件固定,所述第一外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板固定,且所述第一外环形板和所述第二外环形板与所述加强筋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穿越顶管用滚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塞设在所述第一内环形板与所述第一外环形板之间以支撑的第一支撑板和/或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青松朱倩郝蕴华李清翟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公用工程设计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