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的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166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根据管道三维模型,确定管道元件的位置;根据管道元件的位置,确定管道的直线段管线的位置;对管道进行管道模块划分,确定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根据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按照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对管材进行下料,得到与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相对应的待安装管道;按照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将待安装管道安装至相应的待铺设管段,得到初级管道;对调整管材进行位置及长度的调整,得到调整管道,并将调整管道安装至与其相应的待铺设管段。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直接根据施工蓝图进行管道施工容易出现管道冲突、施工不合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的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施工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的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在室内蒸汽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室内管道铺设区域狭小,且室内管道及其支管的管径较小,导致管道支架布置较为密集,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焊口位置距离支架很近,或者是管道阀门、流量计等安装位置不合适,进而造成返工或施工停滞的现象出现。目前的做法是,直接根据施工蓝图进行分段或分片施工管道,在该段或片区管道施工完成后,与另外一个方向的管道进行连接,经常出现由于下料问题导致的管道过长或过短都增加了管道安装的工作量,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组施工时,有时候会出现因一个阀门分配不清导致的互相扯皮现象的出现;由于各个专业施工蓝图设计存在管道冲突现象的出现,在发现有管道相互冲突的时候,需要暂时停下,根据施工蓝图、系统图、现场的实际情况,与业主、监理进行协商如何进行更改冲突的管道,造成施工延期、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的铺设方法,以解决目前的在现有技术中,直接根据施工蓝图进行管道施工容易出现管道冲突、施工不合理等现象,从而导致施工延期、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根据所述管道三维模型,确定管道元件的位置;根据所述管道元件的位置,确定所述管道的直线段管线的位置;对所述管道进行管道模块划分,根据所述直线段管线的位置将位于管道模块内的管道的直线段管线作为待铺设管段,并确定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根据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按照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对管材进行下料,得到与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相对应的待安装管道,并预留最后待安装管道的管材,作为调整管材;按照所述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将所述待安装管道安装至相应的待铺设管段,得到初级管道;在所述初级管道的基础上对所述调整管材进行位置及长度的调整,得到调整管道,并将所述调整管道安装至与其相应的待铺设管段。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的过程中,将所述管道设计图纸输入BIM软件中,对所述管道设计图纸中的冲突结构进行调整,得到管道三维模型。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管道元件包括管道弯头、三通接头、阀门、流量计、温度、压力传感器。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对所述管道进行管道模块划分,根据所述直线段管线的位置将位于管道模块内的管道的直线段管线作为待铺设管段,并确定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的过程中,以所述管道三维模型中设置在管道上的阀门的位置或者安装在管道上的设备的位置为界限,对所述管道进行管道模块划分。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包括所述待铺设管段的长度、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焊口的位置、所述焊口的数量。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根据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按照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对管材进行下料,得到与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相对应的待安装管道,并预留最后待安装管道的管材,作为调整管材的过程中,按照所述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对所述待安装管道和与所述待安装管道相对应的待铺设管段进行编码。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按照所述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将所述待安装管道安装至相应的待铺设管段,得到初级管道的过程中,在每个待铺设管段上均焊接定位块;按照所述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将所述待安装管道安装至所述定位块上。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包括:从管道的前端铺设至所述管道的后端;或,从所述管道的后端铺设至所述管道的前端;或,从所述管道的前端和后端向所述管道的中间进行铺设。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的铺设方法,通过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充分的利用三维模型技术在整体化、模块化、三维化的视角下,对管道整体进行规划布局,解决了管道安装中管道元件定位的难题;通过对管道进行管道模块划分,将位于管道模块内的管道的直线段管线作为待铺设管段,并确定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采用装配式原理模块化的施工,在施工现场制作时最大限度的模拟了工厂化预制的方法,制作、安装均采用模块化分解,安装时堆积木式的装配方法,将传统的施工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各班组的施工项目为各模块内管段的施工,将每一个焊口每一个管道元件的安装明确的落实到了每一个班组上,增加了质量的可追溯性;合理的设计焊口的位置以及管道元件的位置减少返工,达到了节约人工的结果;合理的使用所采购的管材减少了重复下料所带来的浪费,达到了节材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管道的铺设方法的流程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针对前述提出的目前在现有技术中,直接根据施工蓝图进行管道施工容易出现管道冲突、施工不合理等现象,从而导致施工延期、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管道的铺设方法。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的铺设方法,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管道的铺设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具体的,管道设计图纸可以包括多个专业的管道设计蓝图,如,专业的管道结构、建筑结构等,在施工前,根据待铺设管道所处的建筑结构、各种专业管道结构图纸,简单设计出管道设计图纸,然后将管道设计图纸中设计的各个结构、尺寸结合待铺设管道所处的建筑结构一同输入三维模型创建软件中,进行管道三维模型的创建。其中,在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的过程中,将管道设计图纸输入BIM软件中,对管道设计图纸中的冲突结构进行调整,得到管道三维模型。通过BIM软件创建管道三维模型,能够直观的发现管道设计图纸中互相冲突的管道,在管道模型创建过程中,通过对互相冲突的管道进行调整,得到最为合适的管道三维模型,调整时可以综合考虑整体管道的铺设。S2、根据管道三维模型,确定管道元件的位置。具体的,按照管道三维模型的蒸汽管道的铺设路径,确定管道上各个管道元件的位置,通过管道三维模型更加直观准确的确定各个管道元件的位置。其中,管道元件包括管道弯头、三通接头、阀门、流量计、温度、压力传感器。当然还可根据实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n根据所述管道三维模型,确定管道元件的位置;/n根据所述管道元件的位置,确定所述管道的直线段管线的位置;/n对所述管道进行管道模块划分,根据所述直线段管线的位置将位于管道模块内的管道的直线段管线作为待铺设管段,并确定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n根据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按照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对管材进行下料,得到与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相对应的待安装管道,并预留最后待安装管道的管材,作为调整管材;/n按照所述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将所述待安装管道安装至相应的待铺设管段,得到初级管道;/n在所述初级管道的基础上对所述调整管材进行位置及长度的调整,得到调整管道,并将所述调整管道安装至与其相应的待铺设管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
根据所述管道三维模型,确定管道元件的位置;
根据所述管道元件的位置,确定所述管道的直线段管线的位置;
对所述管道进行管道模块划分,根据所述直线段管线的位置将位于管道模块内的管道的直线段管线作为待铺设管段,并确定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
根据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按照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对管材进行下料,得到与所述待铺设管段的相关数据相对应的待安装管道,并预留最后待安装管道的管材,作为调整管材;
按照所述预设管道铺设的顺序,将所述待安装管道安装至相应的待铺设管段,得到初级管道;
在所述初级管道的基础上对所述调整管材进行位置及长度的调整,得到调整管道,并将所述调整管道安装至与其相应的待铺设管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管道设计图纸,创建管道三维模型的过程中,
将所述管道设计图纸输入BIM软件中,对所述管道设计图纸中的冲突结构进行调整,得到管道三维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元件包括管道弯头、三通接头、阀门、流量计、温度、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管道进行管道模块划分,根据所述直线段管线的位置将位于管道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