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333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4
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板,该钢板的化学组分为:以质量%计的C:0.005~0.150%、Si:1.0%以下、Mn:1.5%以下、P:0.10%以下、S:0.010%以下、Al:0.10%以下、Cr:15.0~20.0%、Ni:6.0~15.0%、N:0.005~0.150%、Mo:0~2.0%、Cu:0~1.5%、Nb:0~0.500%、V:0~0.150%、Ti:0~0.300%、B:0~0.010%、Ca、Mg、Zr、Sn、Pb、W的总和:0~0.10%;以及余量:Fe及杂质,其中,由Md30值=497‑462×(C+N)‑9.2×Si‑8.1×Mn‑13.7×Cr‑20×(Ni+Cu)‑18.7×Mo求得的Md30值为60℃以下,在表层部中,马氏体的面积率为5.0%以下且具有{110}面取向的奥氏体晶粒的面积率为5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要求基于2018年10月04日在日本提交申请的特愿第2018-189321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介绍
在作为精密加工零件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中使用有表面光泽度高的部件,例如多使用包含奥氏体系不锈钢板的部件。近年来,为了稳定地获得表面光泽度高的部件,对部件而言,要求其具有比以往更好的抛光性。鉴于上述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4中研究了如何提高不锈钢板的抛光性。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进行了抛光加工的表面光泽及图像清晰度优异的凸面镜用镜面加工不锈钢板的制造方法。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提高抛光性以进行镜面加工的压制成型用奥氏体系不锈钢。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制造抛光性优异的不锈钢带以及钢板的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钢带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在制造奥氏体系不锈钢、马氏体系不锈钢、或铁氧体+奥氏体系2相不锈钢的钢带中制造表面细微缺陷少的钢带。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仅靠上述现有技术有时无法获得充分的研磨抛光性,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此外,在上述精密加工零件中,多通过层叠不锈钢板并在高温下扩散接合的方法制造。例如,采用通过光蚀刻切割或使用激光进行精密加工,在表面上形成细微的孔隙或图案后,层叠该钢板,进行扩散接合而制造的方法。对于上述精密加工零件以及产品的需求趋于增加,就扩散接合而言,可以预计今后其适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于用于上述用途的钢板而言,要求其接合性优异。例如,在专利文献5~9中,研究了如何提高扩散接合性。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扩散接合产品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扩散接合时的相变引起的晶粒的生长进行操作而无需施加特殊的高温加热或高表面压力。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具备下述扩散接合结构且接合部的可靠性优异的不锈钢板扩散接合产品,该结构为存在多处钢板侧的晶粒生长并越过接合前界面而侵入对象侧的部位。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控制扩散接合中的奥氏体相分率以提高扩散接合性的钢板。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箔,其作为扩散接合性优异的不锈钢,具有箔厚度方向上的平均晶粒大小为0.001~5μm的细微晶粒,且该钢箔的Al含量为0.5~8%。专利文献9指出,通过使晶粒更细,使蚀刻面变得平滑,提高扩散接合性。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仅靠上述现有技术有时无法获得充分的扩散接合性,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694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60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2-25373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27354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103271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3-173181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6-89223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9-279310号公报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2016/0431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抛光性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良好的抛光性”是指,能够通过机械抛光容易进行平滑化。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具有良好的抛光性,进一步而言,优选具有良好的扩散接合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其化学组分以质量%计为C:0.005~0.150%、Si:1.0%以下、Mn:1.5%以下、P:0.10%以下、S:0.010%以下、Al:0.10%以下、Cr:15.0~20.0%、Ni:6.0~15.0%、N:0.005~0.150%、Mo:0~2.0%、Cu:0~1.5%、Nb:0~0.500%、V:0~0.150%、Ti:0~0.300%、B:0~0.010%、Ca、Mg、Zr、Sn、Pb、W的总和:0~0.10%;以及余量:Fe及杂质,其中,由下述(i)式求得的Md30值为60℃以下,在表层部中,马氏体的面积率为5.0%以下且具有{110}面取向的奥氏体晶粒的面积率为50%以上,Md30值=497-462×(C+N)-9.2×Si-8.1×Mn-13.7×Cr-20×(Ni+Cu)-18.7×Mo…(i)但是,上述式中的元素符号表示各个元素在钢板中的含量(质量%),不含有时代入0。(2)如上述(1)所述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分为:含有Nb:0.010~0.500%,所述Md30值为20~60℃,所述表层部中的所述奥氏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且所述奥氏体晶粒的{110}<112>取向的X射线随机强度比可以为8.5以上。(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分含有选自以质量%计的Mo:0.1~2.0%、Cu:0.1~1.5%、Nb:0.010~0.500%、V:0.010~0.150%、Ti:0.010~0.300%及B:0.001~0.010%中的一种以上。(4)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轧制率为50%以下的条件下对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板进行调质轧制的工序。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工业上稳定地获得具有良好抛光性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板。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除了可以获得良好的抛光性以外,还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扩散接合性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φ2=45°截面的ODF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板(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奥氏体系不锈钢板)的各个要点进行详细说明。1.化学组分各元素的限定理由如下所述。以下说明中含量中的“%”表示“质量%”。此外,将“~”夹在中间的数值范围包含其两端的数值。另一方面,用“小于”、“大于”表示的数值则在数值范围中不含该数值。C:0.005~0.150%C是廉价地提高钢板强度的强力固溶强化元素。但是,C含量过剩时,生成粗大的碳化物,在热轧时或冷轧时的轧制变形时,在碳化物周边产生无规的晶体旋转,由此晶体取向无规化。因此,将C含量设为0.150%以下。C含量优选为0.130%以下,更优选为0.120%以下。另一方面,将C含量设为小于0.005%,仅会导致制造成本增加,而无法获得特别有效的效果。因此,将C含量设为0.005%以上。此外,C与Nb键合并作为微小的Nb化合物析出,具有抑制重结晶及晶粒生长的效果。获得此效果时,C含量优选为0.010%以上。Si:1.0%以下Si含量过剩,形成粗大的氧化物的可能性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其化学组分以质量%计为:/nC:0.005~0.150%、/nSi:1.0%以下、/nMn:1.5%以下、/nP:0.10%以下、/nS:0.010%以下、/nAl:0.10%以下、/nCr:15.0~20.0%、/nNi:6.0~15.0%、/nN:0.005~0.150%、/nMo:0~2.0%、/nCu:0~1.5%、/nNb:0~0.500%、/nV:0~0.150%、/nTi:0~0.300%、/nB:0~0.010%、/nCa、Mg、Zr、Sn、Pb、W的总量:0~0.10%、/n以及余量:Fe及杂质,其中,/n由下述(i)式求得的Md30值为60℃以下,/n在表层部中,马氏体的面积率为5.0%以下且具有{110}面取向的奥氏体晶粒的面积率为50%以上,/nMd30值=497-462×(C+N)-9.2×Si-8.1×Mn-13.7×Cr-20×(Ni+Cu)-18.7×Mo…(i)/n其中,上述式中的元素符号表示各元素在钢板中以质量%计的含量,不含有该元素时,代入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04 JP 2018-1893211.一种奥氏体系不锈钢板,其化学组分以质量%计为:
C:0.005~0.150%、
Si:1.0%以下、
Mn:1.5%以下、
P:0.10%以下、
S:0.010%以下、
Al:0.10%以下、
Cr:15.0~20.0%、
Ni:6.0~15.0%、
N:0.005~0.150%、
Mo:0~2.0%、
Cu:0~1.5%、
Nb:0~0.500%、
V:0~0.150%、
Ti:0~0.300%、
B:0~0.010%、
Ca、Mg、Zr、Sn、Pb、W的总量:0~0.10%、
以及余量:Fe及杂质,其中,
由下述(i)式求得的Md30值为60℃以下,
在表层部中,马氏体的面积率为5.0%以下且具有{110}面取向的奥氏体晶粒的面积率为50%以上,
Md30值=497-462×(C+N)-9.2×Si-8.1×Mn-13.7×C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浦夏子神尾浩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