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志明专利>正文

一种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28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其包括矩形水箱、雾化泵以及旋风机构,雾化泵的输入端设置成进水管且进水管插入至水箱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成竖直向上的喷头,旋风机构包括套接于雾化泵外部的环形底板、环形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电动推杆,顶板上同轴开设有贯穿至其内圆面的环形卡槽,卡槽内同轴转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安装环,安装环上安装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扇形叶片,多个叶片形成了开口向上的喇叭结构,相邻两叶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安装环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圈,齿轮与齿圈相啮合,显著性在于,大大提升了采煤降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雾降尘
,具体涉及一种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粉尘较大,仅仅利用采煤机滚筒自带的喷雾,覆盖面积小,降尘效果很差,对外围空间基本上起不到什么效果,采煤中产生的粉尘较大,影响视力,使得采煤司机看不到采煤位置点的具体情况,只能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听声音来判断,使采煤机事故率增高。而且,粉尘大,危害员工的健康,还有爆炸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降尘效果好、覆盖面积广阔的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降尘效果好、覆盖面积广阔的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集自动的喷雾,覆盖面积小,降尘效果差的技术难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其包括矩形水箱、雾化泵以及旋风机构,雾化泵固定安装在水箱上端面中部位置,雾化泵的输入端设置成进水管且进水管插入至水箱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成竖直向上的喷头,旋风机构包括套接于雾化泵外部的环形底板、环形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电动推杆,顶板上同轴开设有贯穿至其内圆面的环形卡槽,卡槽内同轴转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安装环,安装环上安装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扇形叶片,多个叶片形成了开口向上的喇叭结构,相邻两叶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安装环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圈,齿轮与齿圈相啮合。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安装环的上端面设置成锥形的斜面,斜面与安装环内圆面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斜面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且螺纹孔的轴向垂直于该斜面,叶片的底部设置有螺柱,螺柱与螺纹孔一一配合并且螺纹连接固定。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水箱的下端面设置有万向轮,万向轮设置有四个并且分别位于水箱下端面的四个边角部位,水箱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推手。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水箱上端面一侧开设有加水口,加水口处设置有启闭式的端盖。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1、驱动喇叭状的叶片组,将喷雾向上引导分散,呈龙卷风状,提升喷雾的覆盖面积;2、向上的喷雾螺旋向上运动,行进的轨迹长,能够充分的与粉尘进行结合;3、叶片之间留有间隙,能够使喷雾穿过至喇叭状的叶片组外部,进一步提升了喷雾的覆盖面积与区域,提升降尘效果;4、整机设置在可移动的水箱上,移动运输方便,使用更加便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雾化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雾化泵与底板、顶板的配合图。图4为雾化泵与旋风机构的整体配合图。图5为安装环与顶板的配合图。图6为电机与安装环的配合图。图7为叶片与安装环的配合图。图8为水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为:10、水箱;11、加水口;12、端盖;13、万向轮;14、推手;20、雾化泵;21、进水管;22、喷头;30、旋风机构;31、底板;32、顶板;32a、卡槽;33、电动推杆;34、安装环;34a、斜面;34b、螺纹孔;35、叶片;35a、螺柱;36、电机;37、齿轮;38、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参见图1-8,一种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其包括矩形水箱10、雾化泵20以及旋风机构30,雾化泵20固定安装在水箱10上端面中部位置,雾化泵20的输入端设置成进水管21且进水管21插入至水箱10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成竖直向上的喷头22,旋风机构30包括套接于雾化泵20外部的环形底板31、环形顶板32,底板31与顶板32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电动推杆33,顶板32上同轴开设有贯穿至其内圆面的环形卡槽32a,卡槽32a内同轴转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安装环34,安装环34上安装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扇形叶片35,多个叶片35形成了开口向上的喇叭结构,相邻两叶片35之间留有间隙,为了能够驱动叶片35进行转动并且形成螺旋的旋风气流,所述顶板32上固定安装有电机36,电机36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轮37,所述安装环34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圈38,齿轮37与齿圈38相啮合,通过驱动叶片35转动,形成向上的螺旋旋风气流,煽动喷雾覆盖更大的面积区域。工作原理为,当需要降尘时,将水箱10移动至采煤点的下方,启动雾化泵20,雾化泵20由进水管21将水箱10内部的水吸入并且雾化后由喷头22向上喷出,同时,启动电机36,电机36将带动齿轮37进行转动,齿轮37将带动齿圈38进行转动,齿圈38将带动安装环34进行转动,喇叭状的多个叶片35将随着安装环34进行转动,叶片35搅动空气形成向上的螺旋状的气流,且形成的气流为龙卷风形状,该气流将带动喷雾一并向上,与采煤点的粉尘进行结合,起到降尘的作用,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驱动喇叭状的叶片组,将喷雾向上引导分散,呈龙卷风状,提升喷雾的覆盖面积;向上的喷雾螺旋向上运动,行进的轨迹长,能够充分的与粉尘进行结合;叶片之间留有间隙,能够使喷雾穿过至喇叭状的叶片组外部,进一步提升了喷雾的覆盖面积与区域,大大提升了降尘效果。参见图7,作为本技术更为优化的方案,为了便于叶片35的安装,所述安装环34的上端面设置成锥形的斜面34a,斜面34a与安装环34内圆面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斜面34a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34b且螺纹孔34b的轴向垂直于该斜面34a,叶片35的底部设置有螺柱35a,螺柱35a与螺纹孔34b一一配合并且螺纹连接固定,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便于叶片35的拆装跟换。参见图8,作为本技术更为完善的方案,为了方便水箱10的移动,所述水箱10的下端面设置有万向轮13,万向轮13设置有四个并且分别位于水箱10下端面的四个边角部位,水箱10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推手14,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便于水箱10的移动,使用更加的便捷。参见图8,作为本技术更为优化的方案,为了便于朝向水箱10内添水,所述水箱10上端面一侧开设有加水口11,加水口11处设置有启闭式的端盖12,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方便朝向水箱10内添加水,水箱10密闭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矩形水箱、雾化泵以及旋风机构,雾化泵固定安装在水箱上端面中部位置,雾化泵的输入端设置成进水管且进水管插入至水箱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成竖直向上的喷头,旋风机构包括套接于雾化泵外部的环形底板、环形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电动推杆,顶板上同轴开设有贯穿至其内圆面的环形卡槽,卡槽内同轴转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安装环,安装环上安装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扇形叶片,多个叶片形成了开口向上的喇叭结构,相邻两叶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安装环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圈,齿轮与齿圈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机机身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矩形水箱、雾化泵以及旋风机构,雾化泵固定安装在水箱上端面中部位置,雾化泵的输入端设置成进水管且进水管插入至水箱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成竖直向上的喷头,旋风机构包括套接于雾化泵外部的环形底板、环形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电动推杆,顶板上同轴开设有贯穿至其内圆面的环形卡槽,卡槽内同轴转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安装环,安装环上安装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扇形叶片,多个叶片形成了开口向上的喇叭结构,相邻两叶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安装环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圈,齿轮与齿圈相啮合。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志明赵奇
申请(专利权)人:牛志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