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27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属于隧道领域。该通风装置的进风箱的上方处设有挡雨板,进风管的进风口位于挡雨板下方且进风口与挡雨板之间连有导风板Ⅰ,进风箱内设有蓄电池,进风机与蓄电池电连接;出风口外对应设有无动力风机,无动力风机内带有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与蓄电池电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在隧道施工和运营时都能使用,并且能够运用风力发电功能对隧道中的通风装置进行供电,使能源充分且循环使用,达到了减少隧道通风项目整体成本、并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
本技术属于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施工过程中,机械作业、爆破作业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排放到隧道里,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伤害较大。同时,隧道在开挖时地层的过程中也会放出有害气体,这部分气体与岩尘混合而变得浑浊,氧气占比也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风机械对隧道进行通风。在隧道运营过程中,由于内燃机和运输车辆的排气,汽车携带入隧道的粉尘也对隧道内的环境影响很大,对人体有一定伤害,所以也需要通风机械对隧道进行通风。隧道施工中铺设的通风装置与隧道建成通行时设置的通风装置是不同的,并且隧道施工时,由于施工需要很难有健全的供电线路,往往需要施工单位自行携带内燃型发电机等装置,而这些装置的使用也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符合我国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在隧道施工和运营时都能使用,并且能够运用风力发电功能对隧道中的通风装置进行供电,使能源充分且循环使用,达到减少隧道通风项目整体成本,并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顶部且位于隧道内部空腔中的出风箱、设置在隧道覆土层上方的进风箱、以及插装在隧道覆土层内的输风管,输风管一端与进风箱连接,另一端穿过隧道并与出风箱连接;出风箱上设有出风口,进风箱上水平连接有进风管,进风管内设有进风机;进风箱的上方处设有挡雨板,进风管的进风口位于挡雨板下方且进风口与挡雨板之间连有导风板Ⅰ,进风箱内设有蓄电池,进风机与蓄电池电连接;出风口外对应设有无动力风机,无动力风机内带有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与蓄电池电连接。进一步,无动力风机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隧道内部空腔的顶部处。进一步,挡雨板是由三块防水板搭接而成的正三棱锥结构。进一步,进风管的进风口以口部朝下的形式倾斜设置。进一步,进风管的进风口处设有防虫网。进一步,进风箱内设有导风板Ⅱ,以将进风口处进风导向输风管的入口端。进一步,出风箱内部设有导风板Ⅲ,以将输风管出口端处的风导向出风箱出风口。进一步,出风箱与进风箱之间连接有多根输风管,多根输风管间相互平行,呈蜂窝状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在出风口外部的无动力风机,可将输风管输入的多余风能转化成电能并收集利用,转换成的电能可通过输电线输送至蓄电池进行存储。蓄电池可以对进风机进行供电,也可以对隧道内的照明系统进行供电,达到有限资源合理转换、合理利用的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观。2.隧道出风口处的无动力风机也能在风力发电的过程中转动,可对对隧道内的空气进行水平通风,可以加速隧道内的内外循环。其运行过程可不消耗任何电力资源,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3.挡雨板和进风管进风口之间由导风板Ⅰ连接,可在季风气候时对自然风进行最大效率的吸收利用,从而使用相同的电力能源,达到更好的通风效率。4.隧道通风系统中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前,对应设有导风板Ⅱ与导风板Ⅲ,可以减小空气在运动至转弯处的涡流,减小能量耗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通风地速度,以更高的效率进行隧道通风。5.挡雨板采用正三棱锥设置,可有效疏导雨水流至覆土层,防治雨水的淤积。6.在进风口位置设置有防虫网,可以有效防治自然环境中的昆虫和鸟禽进入风管影响风机的运行和风道堵塞。7.输风管采用蜂窝状布置,可在不降低隧道机械强度的同时,提高输风效率。8.在出风箱的出风口位置设置吸水棉,可以将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避免影响隧道内的湿度。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进风箱所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出风箱所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隧道—1、空腔—2、隧道覆土层—3、无动力风机—4、出风口—5、输风管—6、防虫网—7、进风机—8、挡雨板—9、蓄电池—10、导风板Ⅱ—11、进风管—12、导风板Ⅰ—13、进风箱—14、出风箱—15、吸水棉—16、导风板Ⅲ—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3,为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1顶部且位于隧道1内部空腔2中的出风箱15、设置在隧道覆土层3上方的进风箱14、以及插装在隧道覆土层3内的输风管6,输风管6一端与进风箱14连接,另一端穿过隧道1并与出风箱15连接;出风箱15上设有出风口5,进风箱14上水平连接有进风管12,进风管12内设有进风机8;进风箱14的上方处设有挡雨板9,进风管12的进风口位于挡雨板9下方且进风口与挡雨板之间连有导风板Ⅰ13,进风箱14内还设有蓄电池10,进风机8与蓄电池10电连接;出风口5外对应设有无动力风机4,无动力风机4内带有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与蓄电池10电连接。该通风装置中,通过设置在出风口5旁边的无动力风机4,可以将多余的风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输电线输送至蓄电池10进行储存,蓄电池10可对进风管12内的进风机8进行补充供电,也可对隧道内照明系统进行供电。由于进风机8在运行过程中可将隧道外的新鲜空气输送入隧道内部,故能对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顶部且位于隧道内部空腔中的出风箱、设置在隧道覆土层上方的进风箱、以及插装在隧道覆土层内的输风管,输风管一端与进风箱连接,另一端穿过隧道并与出风箱连接;出风箱上设有出风口,进风箱上水平连接有进风管,进风管内设有进风机;其特征在于:进风箱的上方处设有挡雨板,进风管的进风口位于挡雨板下方且进风口与挡雨板之间连有导风板Ⅰ,进风箱内设有蓄电池,进风机与蓄电池电连接;出风口外对应设有无动力风机,无动力风机内带有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与蓄电池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顶部且位于隧道内部空腔中的出风箱、设置在隧道覆土层上方的进风箱、以及插装在隧道覆土层内的输风管,输风管一端与进风箱连接,另一端穿过隧道并与出风箱连接;出风箱上设有出风口,进风箱上水平连接有进风管,进风管内设有进风机;其特征在于:进风箱的上方处设有挡雨板,进风管的进风口位于挡雨板下方且进风口与挡雨板之间连有导风板Ⅰ,进风箱内设有蓄电池,进风机与蓄电池电连接;出风口外对应设有无动力风机,无动力风机内带有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与蓄电池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无动力风机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隧道内部空腔的顶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隧道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挡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阅章李鸣宿成智张立爽闫少泽刘治宏王宇航张丁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