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15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包括建筑本体和四个支撑杆,所述建筑本体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和两个固定式支撑板,两个所述固定式支撑板分别位于建筑本体对称的两侧,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分别位于建筑本体对称的两侧,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和两个所述固定式支撑板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通过支撑杆底部连接的稳定底座,能够有效增强古建筑顶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古建筑整体更加稳定,可以通过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与两个固定式支撑板的配合,达到了根据古建筑大小来调节固定距离的效果,能使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适应不同大小的古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
技术介绍
中国的古建筑和中国历史一样深远,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古建筑的防护和修复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能对古建筑进行保护,防止古建筑的倒塌。现在对古建筑进行防护时会有一些局限性,古建筑防护设施不完善,在防护时会对古建筑表面及内部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坏。并且在对古建筑进行防护时其防护结构不易拆卸,组装量大,古建筑大小不同,所以在设置临时防护结构时其结构也不同,尤其是在面对大型古建筑时防护结构会更复杂,防护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并且关于古建筑的临时防护结构一般具有不稳定性,容易造成临时防护结构的倒塌和对古建筑进行更进一步的破坏,在对古建筑进行防护时尤为不方便。为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古建筑的临时防护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包括建筑本体和四个支撑杆,所述建筑本体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和两个固定式支撑板,两个所述固定式支撑板分别位于建筑本体对称的两侧,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分别位于建筑本体对称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和两个所述固定式支撑板相互垂直。可选的,四个所述支撑杆底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稳定底座,四个所述支撑杆顶端均设置有一个橡胶垫片。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远离建筑本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定位板,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板均相对应开设有三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插接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插接有第一支撑杆。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一侧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二定位销活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定位板。可选的,所述滑轮的方向与可移动式支撑板的方向垂直。可选的,所述固定式支撑板远离建筑本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定位板,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板均相对应开设有三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插接有第三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销插接有第二支撑杆。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固定式支撑板一侧的内部插接有第四定位销,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第四定位销活动连接有两个第四定位板。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板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四个螺栓孔,四个所述螺栓孔均固定安装有四个地脚螺栓。可选的,所述建筑本体和所述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所述两个固定式支撑板贴合处设置有橡胶保护层。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通过支撑杆底部连接的稳定底座,能够有效增强古建筑顶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古建筑整体更加稳定。2、该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通过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与两个固定式支撑板的配合,达到了根据古建筑大小来调节固定距离的效果,能够使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适应不同大小的古建筑,更好的节约了古建筑防护结构的材料。3、该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通过建筑本体和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两个固定式支撑板贴合处设置有橡胶保护层,能够有效避免了在对古建筑进行防护时对古建筑造成的损坏。4、该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当对古建筑进行防护时,古建筑旁边预留空间太小,通过调节可移动式支撑板和固定式支撑板的高度从而能够减小可移动式支撑板与固定式支撑板与地面的角度,从而能够有效的节约空间,完成对古建筑的防护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可移动支撑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支撑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临时防护机构装配图;图6为本技术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建筑本体,2-支撑杆,3-可移动式支撑板,4-固定式支撑板,5-定位槽,6-滑槽,7-滑轮,8-稳定底座,9-橡胶垫片,10-第一定位板,11-第一定位孔,12-第一定位销,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定位销,15-第二定位板,16-第三定位板,17-第二定位孔,18-第三定位销,19-第二支撑杆,20-第四定位销,21-第四定位板,22-固定块,23-螺栓孔,24-地脚螺栓,25-橡胶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它包括建筑本体1和四个支撑杆2,建筑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3和两个固定式支撑板4,两个固定式支撑板4分别位于建筑本体1对称的两侧,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3分别位于建筑本体1对称的两侧,且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3和两个固定式支撑板4相互垂直,当对古建筑进行防护时,古建筑旁边预留空间太小,通过调节可移动式支撑板3和固定式支撑板4的高度从而能够减小可移动式支撑板3与固定式支撑板4与地面的角度,从而能够有效的节约空间,完成对古建筑的防护工作;固定式支撑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5,两个定位槽5的内壁均开设有一个滑槽6,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3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滑轮7,滑轮7的大小与滑槽6的大小相适配,且滑轮7滚动连接于相对应的滑槽6的内部,通过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3与两个固定式支撑板4的配合,达到了根据古建筑大小来调节固定距离的效果,能够使古建筑临时防护结构适应不同大小的古建筑,更好的节约了古建筑防护结构的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支撑杆2底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稳定底座8,四个支撑杆2顶端均设置有一个橡胶垫片9,通过支撑杆2底部连接的稳定底座8,能够有效增强古建筑顶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古建筑整体更加稳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可移动式支撑板3远离建筑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定位板10,两个第一定位板10均相对应开设有三个第一定位孔11,第一定位孔11插接有第一定位销12,第一定位销12插接有第一支撑杆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杆13远离可移动式支撑板3一侧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定位销14,第一支撑杆13通过第二定位销14活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定位板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滑轮7的方向与可移动式支撑板3的方向垂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式支撑板4远离建筑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定位板16,两个第三定位板16均相对应开设有三个第二定位孔17,第二定位孔17插接有第三定位销18,第三定位销18插接有第二支撑杆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杆19远离固定式支撑板4一侧的内部插接有第四定位销20,第二支撑杆19通过第四定位销20活动连接有两个第四定位板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第二定位板15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块22,固定块22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四个孔23,四个孔23均固定安装有四个地脚螺栓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1)和四个支撑杆(2),所述建筑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3)和两个固定式支撑板(4),两个所述固定式支撑板(4)分别位于建筑本体(1)对称的两侧,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3)分别位于建筑本体(1)对称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3)和两个所述固定式支撑板(4)相互垂直;所述固定式支撑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5),两个所述定位槽(5)的内壁均开设有一个滑槽(6),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3)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滑轮(7),所述滑轮(7)的大小与滑槽(6)的大小相适配,且所述滑轮(7)滚动连接于相对应的滑槽(6)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1)和四个支撑杆(2),所述建筑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可移动式支撑板(3)和两个固定式支撑板(4),两个所述固定式支撑板(4)分别位于建筑本体(1)对称的两侧,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3)分别位于建筑本体(1)对称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3)和两个所述固定式支撑板(4)相互垂直;所述固定式支撑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5),两个所述定位槽(5)的内壁均开设有一个滑槽(6),两个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3)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滑轮(7),所述滑轮(7)的大小与滑槽(6)的大小相适配,且所述滑轮(7)滚动连接于相对应的滑槽(6)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所述支撑杆(2)底端均螺纹连接有一个稳定底座(8),四个所述支撑杆(2)顶端均设置有一个橡胶垫片(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3)远离建筑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定位板(10),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板(10)均相对应开设有三个第一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孔(11)插接有第一定位销(12),所述第一定位销(12)插接有第一支撑杆(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临时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远离所述可移动式支撑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闽清一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