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防护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15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防护门,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外框、网架、连接元件、踢脚板和护板,网架覆盖于外框的一侧,且网架外周与外框固定连接,外框的两侧均至少设有一个连接元件,连接元件的一端与外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梯井内侧壁可拆卸连接,踢脚板的上端固定于外框的下端,踢脚板的下端与护板铰接,护板能够以踢脚板与护板的铰接位置为轴心进行翻转,护板的下端用于与地面接触,护板的两端用于接触电梯井的外侧壁,该电梯井防护门能够提高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防护门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防护门。
技术介绍
电梯井是指住宅楼施工时留设安装电梯上下垂直的井道,电梯井防护门是指用于对电梯井洞口进行安全防护的防护装置,此防护门随施工主体安装一直到电梯门安装完毕后再彻底拆除,在施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地中,电梯井防护门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施工人员发生意外。在主体楼层完成升高以后,所有的洞口都需要做防护,防止发生坠落危险,而电梯井洞口是最危险的地方,做好电梯井洞口的防护至关重要。合理的安装使用可以使电梯井防护门高效地发挥作用。目前建筑电梯井洞口防护普遍采用比电梯井洞口大的防护门,还有个别单位采用木板做防护门,且将防护门安装在电梯井洞口外的侧壁上,即与电梯井洞口平行的侧壁上。这样的防护门虽说能起到一定防护的作用,但从使用上略显笨重,安装工时长,材料使用上浪费,而且最危险的是这些防护门安装好以后都影响后续工序施工,需要反复的拆装,不仅费时费工,对于在门口施工的人员来说还存在巨大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防护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该电梯井防护门的防护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防护门,包括外框、网架、连接元件、踢脚板和护板,所述网架覆盖于所述外框的一侧,且所述网架外周与所述外框固定连接,所述外框的两侧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梯井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踢脚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外框的下端,所述踢脚板的下端与所述护板铰接,所述护板能够以所述踢脚板与所述护板的铰接位置为轴心进行翻转,所述护板的下端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护板的两端用于接触电梯井的外侧壁。优选地,所述外框为长方形框架,且所述外框为四根角钢依次首尾焊接形成,所述外框包括两条水平边框和两条竖直边框,所述水平边框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竖直边框与水平面垂直,且两个所述水平边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竖直边框的两端,所述外框内满铺所述网架,所述外框中部还设有一个横框,所述横框与所述水平边框平行,且所述横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竖直边框上,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横框上焊接一层钢板,所述钢板与所述横框平行,且所述钢板上用于喷涂或粘贴警示标志或企业宣传标语。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为四个,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边框上,且同一根所述竖直边框上的两个所述连接元件之间有间距。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的横截面为“L”型,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垂直,且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外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二连接片用于与电梯井内侧壁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有第一长条孔,且所述第一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长度方向一致,每个所述竖直边框上均固定设有两个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外框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外框的方向延伸,所述螺杆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并通过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外框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通过膨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电梯井内侧壁实现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电梯井内侧壁的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踢脚板与所述护板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合页连接。优选地,所述护板为“几”字型护板,所述护板包括一个第一安装片和两个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一安装片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二安装片横截面为“L”型,且两个所述第二安装片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片的两端,所述第一安装片用于与所述踢脚板连接,且用于对所述踢脚板与地面之间进行防护,所述第二安装片用于接触电梯井内侧壁与外侧壁。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电梯井防护门,包括外框、网架、连接元件、踢脚板和护板,网架覆盖于外框的一侧,且网架外周与外框固定连接,采用满铺的方式铺设在外框上,起到防护作用,防止人员高空坠落,外框的两侧均至少设有一个连接元件,连接元件的一端与外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梯井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改变现有的将外框直接与电梯井外侧壁连接的方式,当对电梯井外的墙面进行抹灰施工时,该电梯井防护门不会影响抹灰操作,因此无需进行拆除,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进度,且延长该电梯井防护门的使用寿命,踢脚板的上端固定于外框的下端,踢脚板的下端与护板铰接,护板能够以踢脚板与护板的铰接位置为轴心进行翻转,护板的下端用于与地面接触,护板的两端用于接触电梯井的外侧壁,通过踢脚板和护板对电梯井内靠近地面的位置进行防护,防止施工工具从缝隙中掉落,且护板能够对电梯井两侧下端进行防护,避免出现缝隙,提高防护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梯井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梯井防护门中外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梯井防护门中连接元件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连接元件的左视图;图5是图3中连接元件的俯视图;图6本技术提供的电梯井防护门中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梯井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梯井防护门中安装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11-螺杆,12-横框,2-网架,3-钢板,4-踢脚板,5-护板,51-第一安装片,52-第二安装片,6-连接元件,61-第一连接片,62-第二连接片,63-第一长条孔,64-第二通孔,7-合页,8-扩展连接片,81-第三通孔,91-电梯井内侧壁,92-电梯井外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防护门,以解决现有电梯井防护门防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井防护门,包括外框1、网架2、连接元件6、踢脚板4和护板5,网架2覆盖于外框1的一侧,且网架2外周与外框1固定连接,采用满铺的方式铺设在外框1上,起到防护作用,防止人员高空坠落,外框1的两侧均至少设有一个连接元件6,连接元件6的一端与外框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梯井内侧壁91可拆卸连接,改变现有的将外框1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网架、连接元件、踢脚板和护板,所述网架覆盖于所述外框的一侧,且所述网架外周与所述外框固定连接,所述外框的两侧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梯井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踢脚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外框的下端,所述踢脚板的下端与所述护板铰接,所述护板能够以所述踢脚板与所述护板的铰接位置为轴心进行翻转,所述护板的下端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护板的两端用于接触电梯井的外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网架、连接元件、踢脚板和护板,所述网架覆盖于所述外框的一侧,且所述网架外周与所述外框固定连接,所述外框的两侧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梯井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踢脚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外框的下端,所述踢脚板的下端与所述护板铰接,所述护板能够以所述踢脚板与所述护板的铰接位置为轴心进行翻转,所述护板的下端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护板的两端用于接触电梯井的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为长方形框架,且所述外框为四根角钢依次首尾焊接形成,所述外框包括两条水平边框和两条竖直边框,所述水平边框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竖直边框与水平面垂直,且两个所述水平边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竖直边框的两端,所述外框内满铺所述网架,所述外框中部还设有一个横框,所述横框与所述水平边框平行,且所述横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竖直边框上,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横框上焊接一层钢板,所述钢板与所述横框平行,且所述钢板上用于喷涂或粘贴警示标志或企业宣传标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为四个,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边框上,且同一根所述竖直边框上的两个所述连接元件之间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的横截面为“L”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山孙华力邵凯建曹伟波王贺明邵凯旋曹伟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恒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